文龙杰:习大大为什么不到半年又要去哈萨克斯坦?

2015-05-07 15:25:47   

这要什么样的文科生才做的出这样的分析:“由于陆路运输较海路耗燃料更少,在减少时间成本的同时,还大大节约运输成本。”他说得还是公路运输,真是醉了       
政治学博士就这水平。。。
连一个基本的常识都搞错,怎么能看清国际关系的“新发展”?

文龙杰:习大大为什么要去哈萨克斯坦?

距离2013年9月不到两年,距离李克强总理访哈不到半年,习大大今年5月初再次访哈。人们或许已经发现,哈萨克斯坦作为中国西北方向的重要邻国,其在中国外交布局中的重要性已逐渐显现出来。稍微留心的人会记得,今日席卷政学商各界之“丝绸之路经济带”,正系习大大2013年9月访哈时提出。

此后,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2014年5月访华,两国元首共同出席了中哈连云港物流场站项目远程投产仪式,签署了总额逾100亿美元的合作项目文件。2014年12月,总理李克强访哈,签署了价值140亿美元的合作文件;并就180亿美元的“中哈合作框架协议”达成初步共识。2015年3月26日至28日,哈总理马西莫夫访华,中哈签署加强产能与投资合作备忘录,以及项目总金额达236亿美元的33份文件。

可以说,无论是从速度、规模和成效来讲,在所有“一带一路”覆盖国中,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合作都堪居榜首。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到底有多重要?

在大部分情况下,外交关系是一种互动过程。此方对彼方的政策作出或积极或消极的回应,彼方再对此方的回应作出回应,如此循环演进。中哈关系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提出“丝路经济带”战略,将哈萨克斯坦放在了其外交中的重要位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哈在这个当口上给予了积极回应。

问题来了,为什么哈国如此受青睐?除了传统友谊,哈萨克斯坦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第一,地处枢纽。

哈萨克斯坦地处欧亚大陆结合部,是贯通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中的枢纽。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曾自信地说,“哈萨克斯坦占据着中心地理位置,保障着欧洲与亚洲的联系。”

到底有多重要呢?举个栗子。“双西公路”(全称“西欧—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西部”国际公路运输走廊),是连接亚太国家和欧洲最短的运输通道。全程只需10余天,与海路相比可节约近一个月。由于陆路运输较海路耗燃料更少,在减少时间成本的同时,还大大节约运输成本。更为关键的是,鉴于当前多变的海路安全形势,这条陆上线路更为安全。

这段省时、省钱、安全的重要陆上通道总长8445公里,其中有2787公里在哈境内,除去中国境内的3425公里,哈路段占了中国境外段的一半以上。

再插一句,不知诸君是否还记得前几年热议的中亚天然气管道A、B、C、D线?其中有三条要过境哈萨克斯坦。

第二,能源丰富。

哈萨克斯坦能源资源丰富,石油探明储量39亿吨,占中亚第一;天然气储量3.9万亿方,在中亚仅次于土库曼。此外,哈还有望获得近一半的里海石油储备和三分之一的天然气储备。至于里海的油气储量潜力,就不必罗列数据了,它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

而中国的能源需求在不断加大。据中国国土资源部预测,至2020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这一指标在研究机构那里还要更高一些。中哈能源合作的潜力如果被挖掘出来,加上地缘上的接近,无疑可以极大地缓解这一缺口。

第三,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

哈萨克斯坦具有稳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这一点在于中亚地区其他国家相比时,优势尤为明显。根据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布的2014年全球竞争力排名,哈2014年排第32位,远超中亚其他国家。

第四,不存在领土争端。

中哈之间1994年签订了《关于中哈国界的协定》,1997、1998年又签订了两份《关于中哈国界的补充协定》,1999年签订了《中俄哈关于确定三国国界交界点的协定》《中吉哈关于三国国界交界点的协定》。至此,中哈边界问题完全解决,不存在领土争端。

第五,哈市场具有较大可培育空间。

哈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九位,翻开地图看看,仅就陆上面积而言,甚至和整个欧洲在约略之间。截至2014年1月1日,哈人口达1716.52万。其中,城市人口占55%,农村人口占45%。哈人口规模使其具有一定市场容量,人口结构、增长速度相对合理,这使市场具有了可培育和扩大的空间。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消化中国过剩产能的条件。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但主要因素基本就是前述五点。

“光明大道”对接“一带一路”

哈对“一带一路”倡议给予了积极回应,表示愿意参与到当中来。在哈提出的以“光明大道”为代表的一系列发展战略中,有很多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契合之处。用官方的说法叫“对接”。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哈萨克斯坦会与“一带一路”对接呢?一句话,哈想搭上中国的经济快车,顶住国内经济下行压力。

哈目前面临着因油价下跌带来的国家收入损失和卢布贬值对哈出口造成的重创。纳扎尔巴耶夫不止一次强调,应寻找出应对危机之道。环顾全球,过去20多年的经验表明,哈通过加强与美国、欧盟经贸联系改善经济状况的可操作性不大。而在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下,由于俄白哈三国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互补为继,又加上该联盟的经济引擎俄罗斯正深陷危机,作为哈对外经济活动首要方向的欧亚经济联盟也无法让其借力。

而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的一大有力经济体,“具有富余和性价比高的产能,中国装备适应正在实行工业化国家的需要。中哈开展大规模产能合作,不仅可以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同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计划相衔接,助力各自经济发展,顶住下行压力,还可以为相关国家开展产业产能合作提供示范。”(李克强总理语)

所以,哈为了走出经济危机,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不但是一个优先选择,恐怕也是为数不多的选择。由此就呈现出了“一唱一和”的有利于双边合作迅速推进的情形。

纳扎尔巴耶夫之后还有谁?

在这种有利条件下,如果经营处一种成功的中哈合作关系,这将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及其他“一带一路”覆盖国进行合作的榜样、标杆。因此,中国对当前的中哈合作格外重视,哈在中国外交布局中的地位在不断加重。但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需要注意。

哈国法律不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哈现有人才储备不足;政府存在贪腐问题,效率低下;投资环境较差,回报率不高;哈政府(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次国家层面),均表现出了不利于双方合作的保护主义倾向。

这些因素在以往的合作中均有所体现。例如,为保障本国就业,哈政府要求在哈中国企业按照较大比例的劳工配额雇佣当地员工,但实际上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哈劳工难以胜任相应工作,中资企业因此而蒙受损失;一些地方政府凭借手中权力,利用法律上的不完善,对中国在哈企业乱课滥罚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要提醒的是,尽管哈国内宗教文化相对温和——占64.6%的该国主体民族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占22.3%的俄罗斯族信仰东正教,但中哈两国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仍有很大的不同。来自田野调查的证据表明,对产权、商业规则、效力等方面的认识,两国民众存在很大差距,这将会在两国合作的微观层面体现出来。

此外,俄罗斯的态度也是一个重要变量。俄历来将中亚地区视为其具有特殊利益的后院,无论是哪一个国际政治玩家进入这一地区。俄罗斯都格外的敏感,美国是这样,欧盟是这样,中国所主导的上合组织也是这样。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又绝不是通过“告知俄罗斯”“拉着俄罗斯一块搞”这类一厢情愿的措施可以解决的。但目前这一因素尚未造成实质影响。

总之,在可预见的未来,宏观框架的搭建是相对较容易见到成效的事情。由于哈国内相关条件尚有待完善,以及两国对彼此了解的不足,微观层面的合作将会遇到一定阻力,这些阻力尽管可能不会影响大局,但也会造成不可小觑的麻烦。

从长期来看,哈国内政治生态变化将是影响中哈关系的重要因素,如果纳扎尔巴耶夫(已经74岁,在本届任满后将79岁)的政治继承人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或会出现比较坏的情形是:两国合作关系中掺杂进极端民族主义、保守主义和国内政治博弈等因素,变得复杂化,中缅密松水坝、中泰高铁便是不久前的殷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