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台湾不可以对民众说谎
2016-02-16 14:56:56
协商多时的陆客中转终于实现,人数虽然很少,但只要两岸关系能够持续改善,未来的发展与经济效益不可小觑。但我们看到,当对岸传出可能缩减来台观光配额后,部分人士一副“无所谓”状,甚至认为陆客来台对台湾“有害无益”,这种“政治挂帅”的思维,对经济已陷入困境的台湾民众而言,真的是祸而不是福。
客观分析相关统计数据就知道,观光对台湾经济与消费,特别是就业机会的增加有非常明显的贡献,陆客来台观光与中转,对台湾消费市场当然有贡献。政府有责任妥适处理两岸关系,尽一切力量避免因陆客配额缩减而冲击消费与就业市场,陆客中转也应该扩大。
但“总统”大选后传出对岸将缩减陆客来台配额,台湾部分人士的反应或是指对经济冲击不大所以不要担心,或是指陆客消费力低“不要也罢”、或甚至指陆客观光是“包着毒药的糖果”。坦白说,这种毫无知识的义和团式言论,实在令人摇头。
稍有经济常识即知,观光经济是先进国家重要经济支柱,其效益绝不仅只在旅行社获利、食宿、购物、服务等支出,对整体经济亦有挹注效果,最明显的就是就业机会。观光业是百分之百服务业,服务业的特色是劳力密集而非资本密集,其经济意义就是同样的投资、同样的产值,其所创造出的就业机会,往往数十倍于资本密集的制造业;例如台积电去年宣布将于中科扩建投资18吋晶圆厂,引进最先进的10奈米制程及技术,预计投资金额5500亿元(新台币,下同),创造5千个就业机会;但观光饭店投资40、50亿元,可以创造的就业机会就将近500个。
应该特别注意的是:高科技投资创造的就业机会,以工程师与技术人员等“高端”技术与知识的工作为主,观光服务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则以一般中低阶劳力为主。因此,未来就算新政府成功的推动其所谓“五大创新产业”政策,增加绿能、互联网、医疗生技、甚至“国防”工业的投资,但一来这种资本密集、高端技术的投资,增加的就业机会数量较少;二来这类投资的就业机会大部分都非服务业从业人员可转任。
再以数据来看,陆客绝对不是反对陆客来台者所说的“不消费的穷光蛋”。去年大陆有1.2亿人出国观光,境外消费超过千亿美元,居全球之冠;陆客到欧、美、日、韩观光时疯狂的扫货购物,时常登上媒体,欧美高级百货公司有1/3到一半的消费是陆客创造的。
以台湾而言,根据万事达卡公布的《全球最佳旅游城市报告》,在全球132个主要旅游城市中,平均每位观光客在台北花费达4.2万元,超过香港、纽约、东京与巴黎。银联国际公布银联卡去年在台刷卡、提款交易总额突破2000亿元,认为陆客来台观光不消费亦无利可图显非事实,混淆了业者获利与总体经济获利的不同。
我们希望未来民进党政府能瞭解并想清楚其中的关联与影响,能够稳定两岸关系,避免两岸关系恶化导致两岸经贸往来倒退、来台观光陆客大减;或许大部分观光相关业者的生意与获利受冲击影响事小,但就业机会减少是致命的重点,而且失去观光服务业的工作机会后,这些人不容易由制造业吸纳。
而对甫上路的陆客中转,也可以有更“大胆”的开放,否则,一个可成为经济“大饼”的政策,可能被作成只剩下芝麻粒。政府基于“国安考量”,中转的陆客不能入境观光、购物,只能在桃园机场内“闲逛”,因此除了航空公司与机场免税店外,其他人都完全无法受惠,甚至即使是机场内的商店规划都明显不足,要客人掏钱也难。
政府应评估开放中转陆客入境观光消费,当可增加陆客来台中转的诱因,更可以释放中转客更大的经济效益,扩展受益圈,不仅航空公司以及机场免税商店获利,其他与旅游、百货、零售、交通等相关产业也都可以受惠。
未来几年台湾经济将面临沉重的压力;无论是现有的陆客来台观光、或甫上路的陆客中转,对台湾经济,特别是就业机会的创造,都有正面价值与意义。期待新政府能延续马政府拓展观光业的政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放与发展,以挹注台湾经济与就业机会之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