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20只是一块拼图而已,空天舰队才是我们的重头戏
2020-08-30 09:38:52
随着"20"工程的逐项揭幕,歼20、运20、直20都已经呈现在大家面前。相信不久之后,轰20也将会压轴出场。
关于轰20,以往文章大都在讨论"轰20何时出现?","我们还缺什么技术?"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却很少有人真正介绍"未来我们有了轰20后要怎么用?"这一关键问题。
因为"怎么用"决定了轰20将来能"干什么",而只有知晓要"干什么",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还缺什么"。
轰20怎么用?可能很多人会说,简单啊,美军B2怎么用,我们轰20就怎么用,"单枪匹马,直插纵深,全身而退",就这么用。我想要说,还持有这种观点的朋友们,需要花点时间来补课了。因为,美军的B2现在也不这么用!道理也很简单,随着反隐形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中国专门用来探测隐形飞机的VHF/UHF低频雷达的成熟,B2早已不能"千里走单骑",美国急匆匆发展B21正是为此。
那么,未来我国的轰20到底要怎么使用呢?
2020年6月,歼20总设计师杨伟一篇题为"关于未来战斗机发展的若干讨论"的论文发表在《航空学报》杂志中,作者就是杨总师。该文回顾了战斗机"代"的起源和跨代发展的驱动因素,概述了空战观察(Observe)、判断(Orient)、决策(Decision)、行动(Act)(OODA)环的演进历程,并提出了OODA 3.0的内涵;同时,就自主性、有人、无人,强平台、体系、分布式作战运用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讨论。
从这篇重要的论文中可以畅想,我国轰20将符合"OODA3.0"装备的设计要求,在未来作为"分布式作战"的重要节点被使用。依据OODA 3.0设计形成的轰20对分布式作战具有天然的适应性,将轰20容纳到完整的体系作战中,不再单独使用,从而大幅提升了隐形轰炸机的作战效能。

OODA环理论由美国飞行员约翰博伊德上校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之后有了OODA1.0、OODA2.0,这些理论影响了战斗机的设计,简单点说就是,OODA1.0强调"机动为王",OODA2.0强调"信息为王",在此基础上,杨总师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智能为王"的OODA3.0概念。依据这一概念,我们可得知,轰20将积极使用现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人机融合,更进一步实现无人作战。也就是说轰20将存在两个版本,"有人"版本与"无人"版本。无论是哪一版本,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轰20都能在未来"分布式作战"中发挥出最大效能。
那么,什么是"分布式作战",轰20怎样参与这种新战法。
2016年7月,美国空军大学发布了分布式作战概念,其是指独立或相互依存的部队协同参与作战计划,最终完成作战任务的一种理论,简单讲就是,空间协同、人机协作、系统作战。
更进一步讲,就是防区内使用穿透性强的隐形作战单元,实施编队共同决策,完成对目标的打击,同时对实时发现的清单外目标进行敏捷打击,与此同时,防区外常规作战兵力待命,与防区内隐形作战共同决策,发射防区外导弹实施补充打击,或等待敌方防空系统溃败后,直接进入目标上空实施打击。
根据这一作战理论,轰20服役后,将与歼20、暗箭无人机组成"防区内隐形作战单元",进行渗透作战,作战中,"暗箭"无人机集群,注意不是一架,将首先进入对方防区,因为此时战场环境是动态不确定的,"暗箭"无人机集群进入防区主要执行以下任务:1.渗透侦察,尤其是实现抵近侦察,通过集群机间链通信中继方式接力向后方控制与指挥中心传回情报;2.诱骗干扰,充当诱饵,引诱敌方防空探测设备开机工作从而暴露阵位,同时实施电磁干扰,为歼20进入战区创造更完美条件;3.先期打击,利用敌方短时间的慌乱,对敌关键目标进行打击;4.等待歼20、轰20进入战区后,发动协同攻击。
在无人机进入防区的初期阶段,歼20不开启雷达进行主动搜索,也不向外发射电磁信号,完全被动接受前方暗箭无人机传回的情报信息,及时掌握战场动态。在战场情势明晰后,对敌防空系统实施系统打击,同时应对敌方升空作战的战机,与暗箭无人机集群系统作战取得战场制空权。
轰20保持在敌方防区边界待命,在敌方防空系统,尤其是反隐形系统基本瘫痪后,迅速前出,对战略目标以及敌方关键设施实施精确轰炸,大幅瘫痪敌方作战能力,完全掌握战场主动权。其后,常规轰炸机、战斗机陆续进入,替换隐形飞机进行作战。空中作战完美结束。

总结一下,传统的隐形轰炸机作战方式已经过时,未来我国空军的作战模式为"分布式作战",在这一模式下,轰20不再是一架轰炸机,其是一个平台,一个系统作战的节点,它和歼20、暗箭无人机,甚至轰六等常规作战飞机是一个整体。了解了这一切,我们就应该知道,我们等待的不是一架或多架轰20,我们真正等待的是一支"空天舰队",这支舰队将在战役初期,实行"全域作战、跨域协同",力图速战,以全纵深渗透攻击直取敌首,为己方部队的介入和自由行动创造条件。

讲到这里,我们才能够谈谈我们到底缺什么。前面的讲述描绘了我们未来想要的一种作战模式,轰20只是这个系统的一块拼图。基于要什么,才能谈缺什么,那么,我们要实现分布式作战缺什么呢?
首先,缺加油机。相信大家都有觉察,协同作战的关键在于协同,试想轰20的油量可以实现长途奔袭,长时间战区待命,但歼20呢,油量更少的暗箭无人机呢?如果没有先进的空中加油机,很难保障新作战模式的成功。
其次,缺轰炸机。有了轰20并不够,我们仍然需要先进的轰炸机,比轰20低级别的轰炸机,类似美国的B-1B,甚至B52这类大型的轰炸机平台。因为,轰20作战成本还是太高,在取得制空权后,依旧使用轰20不具有经济性。原本轰炸机的使用就是为了降低作战成本,尤其是降低导弹的使用频率,频繁使用轰20不仅成本不划算,也折损机体寿命,增加因事故坠毁的风险。因此,我们还缺成熟的常规轰炸机。
最后,高寿命、高稳定性的发动机。轰炸机发动机的问题一直为大家所关注,所以简短节说,长途、长时的作战任务,可靠的发动机必不可少。
说完了问题,我们还要谈谈"惊喜",看看轰20服役后,我们又会冒出哪些"黑科技"。
第1、 在未来,分布式作战将迎来新伙伴,即"空天飞机",军迷朋友们都知道,我国一直在进行空天飞机的研制,前些年"神龙"空天验证机的曝光就是例证,未来空天飞机的加入无疑将丰富我空军作战样式,大幅提升渗透作战能力。
第2、 在未来,"算法革命"将辅助我军作战飞机分析甄别海量的视频情报资料,快速对目标的探测、分类和预警计算,以提供出更多具有实际价值的情报,提升我空军作战实力。
第3、 高精尖的隐身技术,如等离子隐身技术,以及在无侦-8上已应用的"空气舵"技术等等,这些技术也会出现在未来战机身上。
好了,时间关系,有关轰20以及我军未来作战模式的基本情况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相信这一视频,可以激发大家对未来轰20体系作战的猜想,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值此国际局势风云诡谲之际,期待前方军工兔传来捷报,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共同等待我军空天舰队的最后一块拼图顺利完成。
关于轰20,以往文章大都在讨论"轰20何时出现?","我们还缺什么技术?"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却很少有人真正介绍"未来我们有了轰20后要怎么用?"这一关键问题。
因为"怎么用"决定了轰20将来能"干什么",而只有知晓要"干什么",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还缺什么"。
轰20怎么用?可能很多人会说,简单啊,美军B2怎么用,我们轰20就怎么用,"单枪匹马,直插纵深,全身而退",就这么用。我想要说,还持有这种观点的朋友们,需要花点时间来补课了。因为,美军的B2现在也不这么用!道理也很简单,随着反隐形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中国专门用来探测隐形飞机的VHF/UHF低频雷达的成熟,B2早已不能"千里走单骑",美国急匆匆发展B21正是为此。
那么,未来我国的轰20到底要怎么使用呢?
2020年6月,歼20总设计师杨伟一篇题为"关于未来战斗机发展的若干讨论"的论文发表在《航空学报》杂志中,作者就是杨总师。该文回顾了战斗机"代"的起源和跨代发展的驱动因素,概述了空战观察(Observe)、判断(Orient)、决策(Decision)、行动(Act)(OODA)环的演进历程,并提出了OODA 3.0的内涵;同时,就自主性、有人、无人,强平台、体系、分布式作战运用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讨论。
从这篇重要的论文中可以畅想,我国轰20将符合"OODA3.0"装备的设计要求,在未来作为"分布式作战"的重要节点被使用。依据OODA 3.0设计形成的轰20对分布式作战具有天然的适应性,将轰20容纳到完整的体系作战中,不再单独使用,从而大幅提升了隐形轰炸机的作战效能。
OODA环理论由美国飞行员约翰博伊德上校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之后有了OODA1.0、OODA2.0,这些理论影响了战斗机的设计,简单点说就是,OODA1.0强调"机动为王",OODA2.0强调"信息为王",在此基础上,杨总师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智能为王"的OODA3.0概念。依据这一概念,我们可得知,轰20将积极使用现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人机融合,更进一步实现无人作战。也就是说轰20将存在两个版本,"有人"版本与"无人"版本。无论是哪一版本,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轰20都能在未来"分布式作战"中发挥出最大效能。
那么,什么是"分布式作战",轰20怎样参与这种新战法。
2016年7月,美国空军大学发布了分布式作战概念,其是指独立或相互依存的部队协同参与作战计划,最终完成作战任务的一种理论,简单讲就是,空间协同、人机协作、系统作战。
更进一步讲,就是防区内使用穿透性强的隐形作战单元,实施编队共同决策,完成对目标的打击,同时对实时发现的清单外目标进行敏捷打击,与此同时,防区外常规作战兵力待命,与防区内隐形作战共同决策,发射防区外导弹实施补充打击,或等待敌方防空系统溃败后,直接进入目标上空实施打击。
根据这一作战理论,轰20服役后,将与歼20、暗箭无人机组成"防区内隐形作战单元",进行渗透作战,作战中,"暗箭"无人机集群,注意不是一架,将首先进入对方防区,因为此时战场环境是动态不确定的,"暗箭"无人机集群进入防区主要执行以下任务:1.渗透侦察,尤其是实现抵近侦察,通过集群机间链通信中继方式接力向后方控制与指挥中心传回情报;2.诱骗干扰,充当诱饵,引诱敌方防空探测设备开机工作从而暴露阵位,同时实施电磁干扰,为歼20进入战区创造更完美条件;3.先期打击,利用敌方短时间的慌乱,对敌关键目标进行打击;4.等待歼20、轰20进入战区后,发动协同攻击。
在无人机进入防区的初期阶段,歼20不开启雷达进行主动搜索,也不向外发射电磁信号,完全被动接受前方暗箭无人机传回的情报信息,及时掌握战场动态。在战场情势明晰后,对敌防空系统实施系统打击,同时应对敌方升空作战的战机,与暗箭无人机集群系统作战取得战场制空权。
轰20保持在敌方防区边界待命,在敌方防空系统,尤其是反隐形系统基本瘫痪后,迅速前出,对战略目标以及敌方关键设施实施精确轰炸,大幅瘫痪敌方作战能力,完全掌握战场主动权。其后,常规轰炸机、战斗机陆续进入,替换隐形飞机进行作战。空中作战完美结束。
总结一下,传统的隐形轰炸机作战方式已经过时,未来我国空军的作战模式为"分布式作战",在这一模式下,轰20不再是一架轰炸机,其是一个平台,一个系统作战的节点,它和歼20、暗箭无人机,甚至轰六等常规作战飞机是一个整体。了解了这一切,我们就应该知道,我们等待的不是一架或多架轰20,我们真正等待的是一支"空天舰队",这支舰队将在战役初期,实行"全域作战、跨域协同",力图速战,以全纵深渗透攻击直取敌首,为己方部队的介入和自由行动创造条件。
讲到这里,我们才能够谈谈我们到底缺什么。前面的讲述描绘了我们未来想要的一种作战模式,轰20只是这个系统的一块拼图。基于要什么,才能谈缺什么,那么,我们要实现分布式作战缺什么呢?
首先,缺加油机。相信大家都有觉察,协同作战的关键在于协同,试想轰20的油量可以实现长途奔袭,长时间战区待命,但歼20呢,油量更少的暗箭无人机呢?如果没有先进的空中加油机,很难保障新作战模式的成功。
其次,缺轰炸机。有了轰20并不够,我们仍然需要先进的轰炸机,比轰20低级别的轰炸机,类似美国的B-1B,甚至B52这类大型的轰炸机平台。因为,轰20作战成本还是太高,在取得制空权后,依旧使用轰20不具有经济性。原本轰炸机的使用就是为了降低作战成本,尤其是降低导弹的使用频率,频繁使用轰20不仅成本不划算,也折损机体寿命,增加因事故坠毁的风险。因此,我们还缺成熟的常规轰炸机。
最后,高寿命、高稳定性的发动机。轰炸机发动机的问题一直为大家所关注,所以简短节说,长途、长时的作战任务,可靠的发动机必不可少。
说完了问题,我们还要谈谈"惊喜",看看轰20服役后,我们又会冒出哪些"黑科技"。
第1、 在未来,分布式作战将迎来新伙伴,即"空天飞机",军迷朋友们都知道,我国一直在进行空天飞机的研制,前些年"神龙"空天验证机的曝光就是例证,未来空天飞机的加入无疑将丰富我空军作战样式,大幅提升渗透作战能力。
第2、 在未来,"算法革命"将辅助我军作战飞机分析甄别海量的视频情报资料,快速对目标的探测、分类和预警计算,以提供出更多具有实际价值的情报,提升我空军作战实力。
第3、 高精尖的隐身技术,如等离子隐身技术,以及在无侦-8上已应用的"空气舵"技术等等,这些技术也会出现在未来战机身上。
好了,时间关系,有关轰20以及我军未来作战模式的基本情况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相信这一视频,可以激发大家对未来轰20体系作战的猜想,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值此国际局势风云诡谲之际,期待前方军工兔传来捷报,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共同等待我军空天舰队的最后一块拼图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