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校长:美国用《中导条约》给俄罗斯挖了个超级大坑!中国风骚走位,避免重蹈覆辙!
2017-11-19 13:04:45
三十六年前的
11
月
18
日,美国总统里根就限制欧洲中程核武器问题提出了一个“零点方案”。这个方案的中心内容是:如果苏联把它在其欧洲地区部署的SS—
20
新式导弹和SS—
4
、SS—
5
老式导弹都拆除掉,美国就不在西欧部署潘兴Ⅱ式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
以此为开端,六年后,1987年12月美苏签署了《中导条约》。
近日,俄美两国再次剑拔弩张,而引发此次危机的导火索,正是《中导条约》。
《中导条约》,全称《销毁中短程导弹条约》。是苏联美国于1987年12月8日,在华盛顿签署的一项军控协议,并于1988年6月1日正式生效。条约规定,到1991年之前,苏联需要销毁“少先队员”、R-12和R-14中程弹道导弹,RK-55陆基巡航导弹,以及OTR-22和OTR-23短程导弹。美国则需要销毁“潘兴2”中程导弹、BGM-109G陆基巡航导弹和“潘兴1A”短程导弹。
根据统计,1991年6月1日之前,俄罗斯及前苏联各共和国境内,共销毁了1846枚导弹、825具发射装置,812个战斗部;而美国销毁了846枚导弹,289具发射装置和442个战斗部。
说起来,《中导条约》会出现,也是一种无奈。在该条约签署之前,因为当时的美苏双方,皆没像中国那样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所以随着矛盾不断激化,美苏双方只能不断堆砌自己的核武库,以求能够“一击必杀”。结果,当双方皆用成千上万枚核弹和导弹互相对准时,却是陡然发现,一旦爆发核大战,大家都会是输家。而且再这么对耗下去,大家的钱袋子很难撑下去,尤其苏联,更是已经走到破产边缘,至于美国的情况,虽然比苏联好点,但也好的有限。
而那些遭到美苏核绑架的欧洲国家,同样对此忧心忡忡,夜不能寐。于是,在欧洲各国的施压和极力促成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借坡下驴”,也就有了后来的《中导条约》谈判。
至于咱们中华家,因为当时国力孱弱,导弹不仅技术落后,而且数量十分有限,所以美苏就《中导条约》谈判时根本没把中国当回事,然后直接选择忽略。(当然,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美国肠子都悔青了,可惜,有了苏联的前车之鉴,美国再想用《中导条约》坑咱们,那是做梦)
不可否认,《中导条约》的签署,为冷战时期被“核恐怖”笼罩的世界,带来了一缕难得的阳光。但,自1988年该条约生效起,俄美双方就不断指责对方违约,这两年更是越吵越激烈。尤其到了今年,随着美国共和党议员敦促总统特朗普退出《中导条约》,事情随之闹大。
面对如此情形,一向喜欢“硬刚”的俄罗斯,再次展现出其强硬一面。就在不久前的11月9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国防和安全委员会主席维克托·邦达列夫公开宣称:
俄罗斯没有违反《中导条约》,如果美国退出该条约,俄罗斯将采取“迅速而对等”的行动进行回应。
俄美两国会如此争吵不休,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因为这个条约本来就是美国给前苏联挖的一个大坑,如果不是苏联出了“戈尔巴乔夫”这样一位极度亲西方的领导人,这个条约根本不可能签署。
事实上,我们只要看一下安德罗波夫(戈尔巴乔的前任,上台不久便因病去世),还有普京对这个协议的态度,就能看出端倪。
针对《中导条约》的前身《零点方案》,安德罗波夫称这个方案为“开玩笑”,并表示不能接受。
而普京,则是这样说的:
“其他国家在积极完善中程导弹,我们周边的所有邻国实际上都在发展这种武器系统。当年苏联,自然也是俄罗斯放弃了中程导弹,与美国签署了相关协议。这有些费解,因为这种系统对于美国人来说并不需要,因为它无用武之地,而对于苏联和今天的俄罗斯来说,特别是考虑到我们的其他邻国正在发展这种打击系统,这种决定至少是有争议的。”
有些网友恐怕会问:“《中导条约》怎么看都对俄罗斯有利啊?
毕竟,俄罗斯的中短程导弹根本威胁不到美国本土,而美国部署在欧洲的中短程导弹,则会给俄罗斯带来巨大威胁,既然如此,安德罗波夫和普京,为何还要对《中道条约》持否定态度?可如果真持否定态度,为何俄罗斯会对美国将退出《中导条约》的传言,如此大动肝火呢,这岂不是很矛盾?”
确实,《中导条约》现在看来是对俄罗斯有利,可如果大家将历史的时针拨回上世纪80年代,就会陡然发现,这个条约,根本就是美国为苏联(俄罗斯)挖的超级大坑。而随着戈尔巴乔夫签署该条约,美国却是占尽了便宜,至于苏联(俄罗斯),则是亏的差点连裤衩都没了。
1
首先,《中导条约》的签署,让美国成功化解了一次地缘政治危机。
众所周知,二战结束后,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欧洲的几大老牌列强渐渐恢复了元气。在这种大背景下,他们自然不愿再作美国的“小弟”。欧洲共同体(欧盟前身)的成立,无疑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不过,欧洲诸国想要彻底摆脱美国的控制,还有一个最大的障碍,那就是“苏联”。只要苏联依旧威胁着欧洲,那么欧洲诸国就只能继续依靠美国,来为其提供安全保障。
但是,在进入80年代时,事情出现了转机。当时的苏联,经济结构已经明显失衡,再跟美国搞军备竞赛,只会让苏联走向崩溃。换言之,苏联进行战略收缩,已经是一种必然。
而苏联一旦选择战略收缩,对美国来说,则很可能引发一场极为严重的地缘政治危机。
要知道,同样签署《中导条约》,如果苏联不是直接选择跟美国谈,而是跳过美国跟欧洲各国谈。比如,苏联可以答应裁撤中短程导弹,但欧洲诸国作为回应,不允许研发相应导弹,也不允许第三国利用其国土部署相应导弹。那么意义和结果将完全不同。
如果直接跟美国谈,那么事情一旦成了,欧洲诸国只会对美国感恩戴德。也就是说,这种做法其实等于帮助美国加强和扩大了其在欧洲的影响力,而这种情形,只会令苏联的地缘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
反观后一种做法,如果能成,那么对缓和苏欧关系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令苏联通过协议的签署,获得来自欧洲的“补偿”,这对进行战略收缩后的苏联来说,无疑大大有利;
如果因为美国的阻挠没谈成,那么可以预见,本就出现裂痕的美欧关系,将进一步加剧走向分裂,这对苏联来说,同样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结果。
而且后一种做法,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堵住了直接由美苏签署《中导条约》的漏洞。尽管美苏签署的《中导条约》规定美苏双方不能再研制中短程导弹,但条约中,并没有规定其他欧洲国家不能进行研制部署。
如此一来,结果可想而知。正像普京说得那样,当苏联销毁自己的中短程导弹后,赫然发现,自己周边的国家实际上都在大力发展这种武器系统,而苏联(俄罗斯)受制于条约限制,只能干瞪眼!!
所以,美国选择跟苏联签署《中导条约》,无疑等于瞬间废掉了苏联手中一张“地缘政治王炸”,便宜那是占大了。
2
其次,通过签署《中导条约》,让苏联(俄罗斯)自废武功!
回首过去,我们不难发现,《中导条约》的签署,其实是美国有计划削弱苏联(俄罗斯)的重要一环。
就在《中导条约》签署后3年,也就是当苏联销毁了大部分中短程导弹后的1991年,美国立刻联合沙特等中东产油国,开始疯狂打压油价。
当时的苏联,每吨石油的开采成本是9美元,而在美国和沙特等国不计血本的打压下,国际油价仅有8美元。后来的事情大家都清楚,在经济陷入困境的同时,由于思想和舆论阵地彻底沦陷,苏联随之轰然倒塌。
尽管俄罗斯同样继承了《中导条约》,但这个条约已经名存实亡。毕竟,就算当时的俄罗斯撕毁该条约,亦没有足够的财力去恢复那些被销毁的军事实施,以及相应的中短程导弹。
反观美国,因为有强大的经济做后盾,他完全可以在撕毁条约后,快速恢复之前的部署。而一旦美国恢复之前的部署,这对已经失去对等反制手段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一个堪称灾难性的后果。
换言之,在苏联经济遭受重创后,不管苏联崩不崩塌,《中导条约》都将成为美国制约苏联(俄罗斯)的一个重要筹码。苏联当年选择跟美国签署《中导条约》,实际上等于自废武功,并将自己的“睾丸”主动送到了美国手里。美国人不偷着乐才怪?
这两年,美俄在乌克兰、叙利亚等问题上,已然是彻底撕破了脸,美国自然不介意通过《中导条约》,狠狠拿捏俄罗斯。
看完上面的分析大家还觉得签署《中导条约》是苏联(俄罗斯)占便宜吗?
事实上,《中导条约》这个大坑,再次完美诠释了一个千古不破的真理——国家的尊严,是靠综合实力争来的。国与国之间的较量,更是以实力为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任何一个国际条约,只会变成加诸于自身的枷锁。
此前的美国和部分公知精英,为何一个劲地鼓动中国应该加入《中导条约》?原因就在于此。
好在,中国共产党对此有着清醒的认知。
对中国来说,国际条约不是不能加入,但加入这些条约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必须对中国的发展和强大有利。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是一切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