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国出了一个奇葩:说好了核潜艇不能出口,它改成常规潜艇卖!
2017-10-12 07:56:36
关于世界最强常规潜艇是哪国的,笔者指出,没有最强,只有更强,但我们可以浏览下世界目前常规潜艇中那些号称No.1的潜艇。
首先我们看看德国,德国战后潜艇著称于世的当属于209型潜艇及之后的发展型潜艇:209型潜艇是德国霍瓦兹船厂设计研制的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中型潜艇,其排水量主要在1200~1800吨排水量,采用柴电动力,主机共计四台柴油机,总功率为5000马力,单机功率超过1250马力,蓄电池组采用传统的铅酸电池,共计四组,每组有120块铅酸电池。

209型潜艇最早的研制年代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在二战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德国被禁止研制潜艇,但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北约出于监视日益强大的苏联波罗的海舰队进出大西洋的需要,终于同意原西德开始研制潜艇,但西德最初开始研制潜艇只是从改造老式XXI型潜艇开始,建造了几艘供海军使用,并从中取得了不少经验,到60年代,一丝不苟的德国工匠精神终于在U型艇消逝二十年后得以再次闪光,德国潜艇制造开始进入快车道,先后完成了201级、202级、205级和206级。其中205级和206级先后装备了西德海军,虽然它们的水面排水量仅为419吨和450吨,之后北约开始给德国松绑,允许西德开始研制1000吨级的潜艇,但西德当时认为500吨左右的潜艇,足以扼守波罗的海出口的海胆瓶,锁住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进出,这也使得205型和206型潜艇一直服役到现在。
虽然德国海军认为500吨级的潜艇已经足够自用,但德国战后潜艇的研制步伐并未因此而止步,上世纪60年代末,由于世界潜艇市场需求的牵引,德国开始研制出口型209型潜艇,这一型潜艇使得德国战后常规潜艇的研发成功步入1000吨以上,之所以其他国家对205型和206型潜艇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的海域更加辽阔,远不同于德国邻近的只有波罗的海这一状况,因此1000吨以上的209型潜艇一经推出,即成为了世界潜艇市场上的抢手货,也再创了战后德国潜艇的辉煌,虽然209型潜艇之后,德国先后设计了212型及214型潜艇,其排水量也有所增长,达到了近2000吨排水量,技术也更加先进,甚至换装了燃料电池动力和铁锂离子蓄电池的技术配套的高端配置,同时也开始采用潜舰导弹和最新的主被动声呐,并可选装TAS-3型拖曳阵声呐用于低频和超低频的被动探测,最先进的214型潜艇将武器、传感器和其他技术融为一个系统,系统通过高性能数据总线将传感器(如声呐、潜望镜、光电桅杆)获得的数据、从武器系统(鱼雷和发射装置)获得的有效信息,以及通过通信、导航系统获得的信息融入指挥和武器控制系统的中心计算机工作站。
尽管如此,209型潜艇相比它的后辈无愧于销售最成功的潜艇,就此而言,209级潜艇可以说是外贸潜艇销售市场上第一强的潜艇。
浅谈了209型潜艇,我们再看看俄罗斯常规潜艇中最成功的潜艇——基洛级潜艇,其分别为两型,即基本型877型和改进型636型潜艇,其水下排水量超过2500吨,由于采用各种降噪技术,如主机安装于减震浮筏上,外壳敷设消声瓦,并仅可能降低艇内机械的噪声,曾经被称为大洋黑洞,也是当今世界上号称最安静的柴电潜艇之一,基洛级潜艇的建造数量超过了50艘,被誉为除北约外,最成功的外销常规潜艇,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先后采购了12艘877型和636型基洛级潜艇,之后中国转入开始大批制造结合本国技术和基洛级潜艇技术的039B型国产潜艇。

虽然之后的677型拉达级潜艇(出口版称为阿穆尔级)更加先进,采用了单壳和双壳体混合结构,并考虑了选配AIP动力的可能,中国也参与了引进拉达级潜艇,并参照设计开始研制自用版国产潜艇的计划,但877型及其改进型636型潜艇无愧于苏俄历史上最为成熟和外销最为成功的常规潜艇,其排水量也超过了德国的209型潜艇及其后来者214型潜艇,而正因为基于其更大排水量,基洛级也更适合全球近海和近洋海域活动,大洋黑洞,名至实归。
但要说到世界上最大和性能最为优良的常规攻击型潜艇,曾经有过这样一段插曲。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澳大利亚完成了国产科林斯级潜艇的研制,该潜艇排水量近3500吨,结合了不少瑞典的技术,号称是当时全球最大的攻击型常规潜艇,但进入服役期后,科林斯级潜艇问题不断,澳洲袋鼠痛定思痛,决定引进技术制造本国的下一代常规攻击型潜艇,标书一经发布,即引起世界各大常规潜艇技术输出国的垂涎,参与接标的主要有西方世界的这三大常规潜艇供应国,德国、法国和日本。日本一开始便以为稳操胜券,因为它手中有现今最先进的苍龙级常规潜艇。

日本战后历经五代常规潜艇发展,在苍龙级常规潜艇上达到鼎盛,其动力采用AIP技术,即从瑞典引进的斯特林发动机技术,排水量达到4200吨,号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攻击型常规动力潜艇,日本二战时已经有了丰富的潜艇制造经验,其在二战时候已经有了制造3600吨排水量伊-400型常规潜艇的经验;战后基于潜艇工业的传统,日本在引进美国的小鲨鱼级潜艇的基础上,顺利开始常规潜艇的发展和研制,美国也在朝鲜战争后,因应时局的需要,放松了对日本造船工业的钳制,日本自用潜艇得以稳步推进,但唯一令日本遗憾的是,其潜艇出口一直因为美国的掣肘而陷于窘境;此次澳洲的招标,也基于美国利用日本军力弥补其因金融危机以来逐步开始的战力危机的需要,放松了日本苍龙级潜艇的出口,日本也得以高调展示其潜艇工业的精心之作。

但明面上的掣肘没了,水下的较量则静水无波中悄悄进行,最终,就在日本以为必胜之时,澳洲在去年选择了法国人的新一代常规动力潜艇“短鳍梭子鱼”,其为法国最新攻击型核潜艇梭子鱼的常规版本,排水量达到了4500吨;法国虽然力压德国和日本赢得了这笔订单,但潜艇上装备的武器和复杂的武器控制系统却与法国基本无关。上述两部分将从澳大利亚的盟友美国采购。法国赢得了面子,美国挣得了里子,而最受伤的恐怕是日本,但日本并未为这一失败而气馁,虽然基于日本的技术和成本,苍龙级的造价很高,但日本还是降价赚吆喝,开始为其下一个潜在潜艇客户印度谋算,甚至有说法,海峡对岸也有意引进日本潜艇。
以上是笔者列举的常规潜艇制造的先进国家的一些最新最好的产品,但他们间孰强孰弱,最后还是要融入体系作战的大潮中,经历水面以下的考验后,才能得出真正的结论!End!
首先我们看看德国,德国战后潜艇著称于世的当属于209型潜艇及之后的发展型潜艇:209型潜艇是德国霍瓦兹船厂设计研制的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中型潜艇,其排水量主要在1200~1800吨排水量,采用柴电动力,主机共计四台柴油机,总功率为5000马力,单机功率超过1250马力,蓄电池组采用传统的铅酸电池,共计四组,每组有120块铅酸电池。
209型潜艇最早的研制年代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在二战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德国被禁止研制潜艇,但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北约出于监视日益强大的苏联波罗的海舰队进出大西洋的需要,终于同意原西德开始研制潜艇,但西德最初开始研制潜艇只是从改造老式XXI型潜艇开始,建造了几艘供海军使用,并从中取得了不少经验,到60年代,一丝不苟的德国工匠精神终于在U型艇消逝二十年后得以再次闪光,德国潜艇制造开始进入快车道,先后完成了201级、202级、205级和206级。其中205级和206级先后装备了西德海军,虽然它们的水面排水量仅为419吨和450吨,之后北约开始给德国松绑,允许西德开始研制1000吨级的潜艇,但西德当时认为500吨左右的潜艇,足以扼守波罗的海出口的海胆瓶,锁住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进出,这也使得205型和206型潜艇一直服役到现在。
虽然德国海军认为500吨级的潜艇已经足够自用,但德国战后潜艇的研制步伐并未因此而止步,上世纪60年代末,由于世界潜艇市场需求的牵引,德国开始研制出口型209型潜艇,这一型潜艇使得德国战后常规潜艇的研发成功步入1000吨以上,之所以其他国家对205型和206型潜艇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的海域更加辽阔,远不同于德国邻近的只有波罗的海这一状况,因此1000吨以上的209型潜艇一经推出,即成为了世界潜艇市场上的抢手货,也再创了战后德国潜艇的辉煌,虽然209型潜艇之后,德国先后设计了212型及214型潜艇,其排水量也有所增长,达到了近2000吨排水量,技术也更加先进,甚至换装了燃料电池动力和铁锂离子蓄电池的技术配套的高端配置,同时也开始采用潜舰导弹和最新的主被动声呐,并可选装TAS-3型拖曳阵声呐用于低频和超低频的被动探测,最先进的214型潜艇将武器、传感器和其他技术融为一个系统,系统通过高性能数据总线将传感器(如声呐、潜望镜、光电桅杆)获得的数据、从武器系统(鱼雷和发射装置)获得的有效信息,以及通过通信、导航系统获得的信息融入指挥和武器控制系统的中心计算机工作站。
尽管如此,209型潜艇相比它的后辈无愧于销售最成功的潜艇,就此而言,209级潜艇可以说是外贸潜艇销售市场上第一强的潜艇。
浅谈了209型潜艇,我们再看看俄罗斯常规潜艇中最成功的潜艇——基洛级潜艇,其分别为两型,即基本型877型和改进型636型潜艇,其水下排水量超过2500吨,由于采用各种降噪技术,如主机安装于减震浮筏上,外壳敷设消声瓦,并仅可能降低艇内机械的噪声,曾经被称为大洋黑洞,也是当今世界上号称最安静的柴电潜艇之一,基洛级潜艇的建造数量超过了50艘,被誉为除北约外,最成功的外销常规潜艇,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先后采购了12艘877型和636型基洛级潜艇,之后中国转入开始大批制造结合本国技术和基洛级潜艇技术的039B型国产潜艇。
虽然之后的677型拉达级潜艇(出口版称为阿穆尔级)更加先进,采用了单壳和双壳体混合结构,并考虑了选配AIP动力的可能,中国也参与了引进拉达级潜艇,并参照设计开始研制自用版国产潜艇的计划,但877型及其改进型636型潜艇无愧于苏俄历史上最为成熟和外销最为成功的常规潜艇,其排水量也超过了德国的209型潜艇及其后来者214型潜艇,而正因为基于其更大排水量,基洛级也更适合全球近海和近洋海域活动,大洋黑洞,名至实归。
但要说到世界上最大和性能最为优良的常规攻击型潜艇,曾经有过这样一段插曲。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澳大利亚完成了国产科林斯级潜艇的研制,该潜艇排水量近3500吨,结合了不少瑞典的技术,号称是当时全球最大的攻击型常规潜艇,但进入服役期后,科林斯级潜艇问题不断,澳洲袋鼠痛定思痛,决定引进技术制造本国的下一代常规攻击型潜艇,标书一经发布,即引起世界各大常规潜艇技术输出国的垂涎,参与接标的主要有西方世界的这三大常规潜艇供应国,德国、法国和日本。日本一开始便以为稳操胜券,因为它手中有现今最先进的苍龙级常规潜艇。
日本战后历经五代常规潜艇发展,在苍龙级常规潜艇上达到鼎盛,其动力采用AIP技术,即从瑞典引进的斯特林发动机技术,排水量达到4200吨,号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攻击型常规动力潜艇,日本二战时已经有了丰富的潜艇制造经验,其在二战时候已经有了制造3600吨排水量伊-400型常规潜艇的经验;战后基于潜艇工业的传统,日本在引进美国的小鲨鱼级潜艇的基础上,顺利开始常规潜艇的发展和研制,美国也在朝鲜战争后,因应时局的需要,放松了对日本造船工业的钳制,日本自用潜艇得以稳步推进,但唯一令日本遗憾的是,其潜艇出口一直因为美国的掣肘而陷于窘境;此次澳洲的招标,也基于美国利用日本军力弥补其因金融危机以来逐步开始的战力危机的需要,放松了日本苍龙级潜艇的出口,日本也得以高调展示其潜艇工业的精心之作。
但明面上的掣肘没了,水下的较量则静水无波中悄悄进行,最终,就在日本以为必胜之时,澳洲在去年选择了法国人的新一代常规动力潜艇“短鳍梭子鱼”,其为法国最新攻击型核潜艇梭子鱼的常规版本,排水量达到了4500吨;法国虽然力压德国和日本赢得了这笔订单,但潜艇上装备的武器和复杂的武器控制系统却与法国基本无关。上述两部分将从澳大利亚的盟友美国采购。法国赢得了面子,美国挣得了里子,而最受伤的恐怕是日本,但日本并未为这一失败而气馁,虽然基于日本的技术和成本,苍龙级的造价很高,但日本还是降价赚吆喝,开始为其下一个潜在潜艇客户印度谋算,甚至有说法,海峡对岸也有意引进日本潜艇。
以上是笔者列举的常规潜艇制造的先进国家的一些最新最好的产品,但他们间孰强孰弱,最后还是要融入体系作战的大潮中,经历水面以下的考验后,才能得出真正的结论!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