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这些吓到了,俄罗斯的坦克,还真比不上中国了

2018-09-16 13:43:45   


前段时间,俄罗斯搞的那个坦克两项结束了,俄罗斯第一,中国第二。
其实,这也是什么意外了,去了这么多次,中国哪次不是明摆着拿第一,却在裁判的“关照”下,拿了第二?
大家心照不宣而已。
但就是这个结果,还忽悠不少人:
“俄罗斯的坦克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比中国强”
“比不上中国产新型坦克的,是出口印度的猴版,而不是自用型号。”
然而,至少在老铁看来,这种说法有点可笑。



中国新一代轻型坦克


评价一型坦克是否先进,只看“火力”、“防护”和“机动性”就足够了,如果这三个方面没有突破,其他的都只是噱头而已。
比如俄罗斯搞的无人炮塔,跟当年忽悠三哥买航母,没什么本质区别。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就用M1主战坦克的底盘开发过一款无人炮塔坦克:TBB,但在进行一定程度的测试之后,美国主动放弃了这项技术,原因就是:华而不实。



美国在上个世纪研制的无人炮塔坦克,使用VR系统控制


一、火力


说到俄罗斯坦克具体的性能,就不得不提坦克炮的生产工艺。
现代坦克炮生产工艺里,电渣重熔、自紧、内膛镀铬,早已是标配了。前面两项不说,光说这个内膛镀铬,不仅能够使防止锈蚀,而且能提高炮膛内部的硬度,进而提高使用寿命。
然而,从下面的照片可以看出,T14上号称俄罗斯最先进的坦克炮,竟然生锈了貌似距离全球早已普及的主流生产工艺技术,还有一定差距。



炮膛已经严重锈蚀的T14


说完炮,再说弹!
首先,俄罗斯的火炮发射药技术落后中美德至少两代,甚至更多。
这是个老毛病了!
在苏联时期,发射药密度常年低于0.8克/毫升,能量密度更低,所以,俄罗斯现役的2A46M坦克炮药室大约是13.4升,而德国L44/L55的药室只有9.8L。
至于中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突破“太根发射药”的技术后,就已经远远领先俄罗斯。最近这几年,中国猛火药的泰斗人物,王泽山院士在第三次斩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之后,中国各型炮弹发射药的技术,起码在实验室的层面上,是已经超越美德,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其次说穿甲弹的弹芯。
虽然世界上最早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是苏联最早搞出来,装备在T62的115毫米坦克炮上的。但即便如此,无论是现在的俄罗斯,还是当年的苏联,都没有搞出真正意义的大长径比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相较于德国DM63和中国三期弹的钨芯,美国M829A4的贫铀芯,俄罗斯出口型号长期使用“钢芯”,而自用型号也只是在看上去很不错的钢制封套里加了几节钨芯,强行搞成看起来比较长的弹芯,其金属冶炼工艺水平可见一斑。



落后中德的技术水平已经不止一代了,尤其是中德两国最新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都是用了密度不均与的,具有自锐效应的钨合金冶炼技术,硬是用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美国贫铀弹芯的水平。
俄罗斯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落后,不仅是弹芯的加工工艺。弹头的整体设计上,他们也是落后的。
脱壳穿甲弹都有弹托,炮弹出膛后就会丢掉。因此,在整个炮弹动能一定的情况下,这东西越轻,弹芯保留的能量就越大。所以中美德的弹托都是用复合材料做的,但俄罗斯的是钢的……除了弹托,其过大的弹翼设计也有问题,不仅阻力极大,而且会划伤坦克炮内膛,大幅降低火炮寿命。
所以俄罗斯的穿甲弹在飞出1000米后,就会因为封套和弹托的死重、尾翼的阻力等种种问题,导致精度和能量大幅下降,打不准也穿不透。
因此,俄罗斯自己现役最好的3BM46/48,2000米等效穿深也就600多毫米的水平不仅低于美国M829A3实战的约740毫米的数据,更远低于美国M829A4和中国三期弹的855至1050毫米。至于俄罗斯最新研制出来的3BM59/60,数据我没找到,但我也找不到任何其可以超越中美德的依据。
炮和弹都已经落后,火控系统呢?
咱们不说国际军事比赛里,俄罗斯T72那丢人的表现,毕竟包括国产的96A改上,用的都不是最先进的火控。
但即便是T14,这款尚未正式服役的“未来主战坦克”,其火控系统水平也不咋样。在之前对国产新轻坦的介绍中,我曾经提过,决定国产新轻坦不是轻型坦克,而是轻量化主战坦克的关键,就是其上搭载的火控、信息等子系统。
而评价坦克上火控系统到底是什么级别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上面装了几部热成像仪。中美德法真正用来挑大梁的主战坦克,无论是99A,还是豹二、勒克莱尔、艾布拉姆斯,都是装备类炮长热成像瞄准具,以及独立具有热成像仪的的车长周视镜,国产新轻坦也是如此。但俄罗斯做不了红外成像元件,只能生产法国授权的
相比与美军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在一次性使用的标枪反坦克导弹上安装64*64单元的热成像瞄准镜,俄罗斯在此方面的落后可见一斑。
而在这个领域上,俄罗斯出口给印度的坦克,好歹还能使用法国的热成像仪,其自用型号可就没这待遇了。而中国现在不仅在红外成像领域,追上了欧美的脚步。更将毫米波雷达等设备,整合到了火控系统当中,其所代表的的技术能力的提升,相信大家都能有目共睹。



国产99A型主战坦克,红圈内为功能不明的毫米波雷达


以上,不过是简单对比中美俄法德主战坦克在火力上的差距。而在机动和防护上,俄罗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很明显。

二、动力


国产的99A和德国的豹2A7,法国的勒克莱尔,在动力上都是1500马力的柴油机,甚至技术都来自德国MTU,在技术上没有代差,或者其他巨大的差距,应该算是一个技术水平上的。法国卖给阿联酋的勒克莱尔沙漠型,是这些坦克中最先进的,也与最新的德国MTU890,落后了一代。只不过MT890的功率密度太大,体积重量大幅削减之后,如果想要安装在坦克上,需要彻底颠覆现有坦克的设计,目前还没有装车的对象。
在综合液力传动系统上,中法德也都是用的大功率高效综合液力传动系统中国在这方面的差距是型号谱系不完整和成品质量控制水平较低,但在装车产品上,品质差一些,性能差不多。而且前些日子官方媒体曝光,国产1500马力和1000马力的综合液力传动系统已经可以大批量的稳定生产,99A的年产量终于达到3位数,这样我们与德法的差距就更小了。
而美国M1A2SEP上用的是1500马力燃气轮机,以及与中法德水平相近的综合液力传动系统,放在一起,无疑是目前最好的坦克动力系统。但无论是燃料消耗,还是后勤保障,目前全球只有后勤保障能力逆天的美国能玩得起,算是领先了中法德。



俄罗斯国际军事比赛的坦克赛跑项目


至于俄罗斯……整个苏联时代的柴油机都是在二战经典坦克T34的基础上改进的,直到改不出来,才给T80装上了燃气轮机,而且到现在用的还是机械变速箱。在2016年的国际军事比赛上,面对国产“96A改”型主战坦克时,技术上的落后已经显露无疑。
当然,很多人拿当年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的6TD型坦克发动机来说事,但那只是为了解决有无问题。6TD可是与日本90型坦克一样,全球仅有的二冲程坦克用大功率柴油机。当山柴的新150系列搞出来之后,我们就不再像日本那么奇葩了。当然,日本的10式也不再这么奇葩了,换了正常的四冲程。



阅兵中的国产99A型主战坦克


而俄罗斯呢?其坦克用柴油机,一直都是在二战经典的T-34上的V2柴油机基础上改进,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实在改进不出来了,才开始为T80U装备燃气轮机。现在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俄罗斯在大功率柴油机的技术上,有了巨大突破。而且评价坦克机动性的核心装备,从来都不是发动机,而是传动系统,这方面俄罗斯落后得更多。直到现在,俄罗斯也没有公布任何先进的综合液力传动系统,而传统的机械传动,除了坦克两项那种跑圈大赛,实战中真没啥大用。这一点在历届比赛视频中,俄罗斯T72和国产96A改的机动动作对比上就可以看出来。虽然96A改的最大速度不如俄罗斯魔改的T72,但在转弯、上坡、下坡、过坑,以及搓衣板路上,96A改始终保持稳定行驶,而不像T72那样晃来晃去,甚至经常出现大幅侧倾等吓人的情景。

三、结语


至于各型坦克的防护性,各国对坦克装甲的保密程度太高,我也拿不出绝对权威的资料,但从俄罗斯现在的冶金、材料等工业的水平上,我们可以看出端倪。
最后,给所有怀疑国产125毫米坦克炮只能用分装弹的,送一张照片。美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下一代主战坦克选型的时候,设计过一款将弹药以圆锥形,而不是俄罗斯那样水平放置的自动装弹机,可以放下整装弹。



与已曝光型号完全不同的卫衣稳定脱壳穿甲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