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吨级滑跃平台要配备STOVL战机?
2022-05-16 23:37:30
续建的6万吨级的滑跃平台在外海大洋进行超高强度的准实战训练,于是就有人问,完全自产的6万吨级平台为何不进行同样的高强度训练?有种说法是该平台正在试验装备STOVL战斗机,那么这种说法的可信度有多大的呢?首先一点来说,目前这种6万吨级平台在全球一共现存3艘。一艘是库舰,另外2艘则就是以上提到的。这种平台的基础都是1143.5载机巡洋舰的设计,虽然后来有各种改造和升级,但是其基本外形和结构并没有本质性的变化,最终的排水量也差不多,都是标排过5万吨,满排过6万吨的标准,最大的吨位差距也应该在几千吨之内;因此可以认为这三者其实有一定的传承脉络。而作为1143.5级这种平台,为其“原配”的舰载机,并不是苏33或某15系列,也不是后来上舰的部分米格29K。
而就算一种实打实的STOVL战机,这就是早年的雅克141。也就是说,如果为库舰也包括后续的2艘类似型号最终配备STOVL战机,这本身并不算是新鲜事。因为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曾经考虑过在1143.5系列上部署STOVL战机的事情了。但实际上到前苏联解体,雅克141战机都没有真正部署到库舰上的机会。这是因为雅克141的研发一直没有真正完成;而且库舰也是到了1995年以后才算是基本造完。在此之前并没有携带舰载机的能力。由于苏联解体后经费不足,雅克141项目事实上已经停止了。而库舰则作为苏联继承者唯一的一艘航母长期存在,但是一直没有再考虑在上面部署任何STOVL战机;只是用少量的苏33,再后来增加了部分米格29K,维持相当比较低的出动率。到了最近几年则因为事故暂停了部署。与此同时,由于雅克141在部分技术上有借鉴价值;
导致超级大国方面都购买了其中的部分专利,比如三段旋转让尾部喷口向下大幅度偏转的技术,后来直接应用到了F35B项目上。因此现在看F35B的整体外形,仍然有雅克141短胖的影子。很久以来,也有传说雅克141项目同样被某方购买了部分专利,因此有最终异地复活的可能性。那么现在又传说要在某6万吨级平台上试验STOVL项目,是不是雅克141真的要变换一种方式实现复活?或者有其他类型的STOVL战机已经发展到需要上舰试飞的阶段了呢?其实这种概率可以说低到微乎其微,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主要有两大原因:第一,虽然1143.5型载体和后来的升级变形舰,起原始设计确实有可以部署STOVL战机的先天条件,但是包括库舰在内,后来的实际技术发展已经完全偏离了当初部署雅克141的规划。而是采用了迎风滑跃起飞大型舰载机,
然后再正常在斜角甲板上拦阻降落的模式。通过库舰尤其是后来其被续建的姊妹舰10年的实战训练证明,新的起降模式,其技术能力和部署强度是相当强悍的,甚至以6万吨的体量,有完全不亚于8万吨级弹射大型平台的起降吨位和起降密度。最近续建平台甚至在远海实际展示了一周内起降200次以上的能力。这种表现,是所有的包括当今女王级这种6.8万吨级平台都很难达到的作战效率。第二,对STOVL战机,包括没有最终研发完毕的雅克141和实际研发完毕的F35B来说,就算借助斜角甲板,那么这两者的极限起飞能力都不可能超过27吨,携带弹药的能力和作战半径,更是相当的局促,完全无法和在6万吨级平台上滑跃起飞和拦阻降落的大型舰载机对比,甚至无法与105米短距离迎风滑跃起飞的模式对比。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如果现在中途放弃已经训练成熟的滑跃起飞和拦阻降落模式,而从头再去搞STOVL起降模式,这属于是舍近求远,在实战能力上更是大幅度的倒退。在一定程度上,大国海军并非完全不需要STOVL战斗机,但是这种飞机是年三十的兔子,有他没他都不耽误过年。相反,如果在军事斗争的关键准备阶段分散精力去搞这类项目,却是要耽误大事的。其实超级大国海军已经被F35系列坑的不轻;整体实力仍然不及超级大国海军的方面,怎么会轻易地重蹈覆辙?那么既然不太可能专门拿出一个6万吨级现役平台去试验什么STOVL项目,那么为何不同样到远海频繁训练呢?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而就算一种实打实的STOVL战机,这就是早年的雅克141。也就是说,如果为库舰也包括后续的2艘类似型号最终配备STOVL战机,这本身并不算是新鲜事。因为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曾经考虑过在1143.5系列上部署STOVL战机的事情了。但实际上到前苏联解体,雅克141战机都没有真正部署到库舰上的机会。这是因为雅克141的研发一直没有真正完成;而且库舰也是到了1995年以后才算是基本造完。在此之前并没有携带舰载机的能力。由于苏联解体后经费不足,雅克141项目事实上已经停止了。而库舰则作为苏联继承者唯一的一艘航母长期存在,但是一直没有再考虑在上面部署任何STOVL战机;只是用少量的苏33,再后来增加了部分米格29K,维持相当比较低的出动率。到了最近几年则因为事故暂停了部署。与此同时,由于雅克141在部分技术上有借鉴价值;
导致超级大国方面都购买了其中的部分专利,比如三段旋转让尾部喷口向下大幅度偏转的技术,后来直接应用到了F35B项目上。因此现在看F35B的整体外形,仍然有雅克141短胖的影子。很久以来,也有传说雅克141项目同样被某方购买了部分专利,因此有最终异地复活的可能性。那么现在又传说要在某6万吨级平台上试验STOVL项目,是不是雅克141真的要变换一种方式实现复活?或者有其他类型的STOVL战机已经发展到需要上舰试飞的阶段了呢?其实这种概率可以说低到微乎其微,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主要有两大原因:第一,虽然1143.5型载体和后来的升级变形舰,起原始设计确实有可以部署STOVL战机的先天条件,但是包括库舰在内,后来的实际技术发展已经完全偏离了当初部署雅克141的规划。而是采用了迎风滑跃起飞大型舰载机,
然后再正常在斜角甲板上拦阻降落的模式。通过库舰尤其是后来其被续建的姊妹舰10年的实战训练证明,新的起降模式,其技术能力和部署强度是相当强悍的,甚至以6万吨的体量,有完全不亚于8万吨级弹射大型平台的起降吨位和起降密度。最近续建平台甚至在远海实际展示了一周内起降200次以上的能力。这种表现,是所有的包括当今女王级这种6.8万吨级平台都很难达到的作战效率。第二,对STOVL战机,包括没有最终研发完毕的雅克141和实际研发完毕的F35B来说,就算借助斜角甲板,那么这两者的极限起飞能力都不可能超过27吨,携带弹药的能力和作战半径,更是相当的局促,完全无法和在6万吨级平台上滑跃起飞和拦阻降落的大型舰载机对比,甚至无法与105米短距离迎风滑跃起飞的模式对比。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如果现在中途放弃已经训练成熟的滑跃起飞和拦阻降落模式,而从头再去搞STOVL起降模式,这属于是舍近求远,在实战能力上更是大幅度的倒退。在一定程度上,大国海军并非完全不需要STOVL战斗机,但是这种飞机是年三十的兔子,有他没他都不耽误过年。相反,如果在军事斗争的关键准备阶段分散精力去搞这类项目,却是要耽误大事的。其实超级大国海军已经被F35系列坑的不轻;整体实力仍然不及超级大国海军的方面,怎么会轻易地重蹈覆辙?那么既然不太可能专门拿出一个6万吨级现役平台去试验什么STOVL项目,那么为何不同样到远海频繁训练呢?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