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下,冷战老飞机成西方抢手货!中国什么时候才能自己造?

2020-04-04 10:20:30   

如今全世界迎来疫情的大爆发,由于前期的不重视,导致现在欧美许多国家都出现了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幸好在这个时候,中国率先从疫情中走了出来,开始复产复工,各种防疫物资开始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

而为了运输这些防疫物资,各国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用上了自家最好的运输机或者民用客机,比如说A-400M军用运输机、空客A-330客机、c5银河运输机等。而没有条件的,也从其他国家哪里租到了性能足够好的运输机。



在各种运输防疫物资的飞机中,要说出镜最多、最亮眼的,那还要数俄罗斯的安-124大型战略运输机。

最近,美国从俄罗斯购买了60吨的医疗物资,使用的就是按124运输机执行的运送任务,此前,法国从中国购买了10亿副口罩,其第一批800万个也是租用了俄罗斯的安124运输机执行运输任务,更早之前,俄罗斯更是动用安124运输机一次性从中国运走2500万只口罩!




如此强大的一款战略运输机,到底是如何诞生的呢?这就要从冷战时期说起了。

在冷战时期,美苏双方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备竞赛,尽管这一场军备竞赛代价巨大,甚至是造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但是不可否认,在军备竞赛中诞生的一些成果,至今都还在各国军事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安124就是其中之一。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空军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种专门执行货运任务的喷气式飞机c141运输机,此时苏联也不甘落后,也提出了研制一款和c141运输机一个级别的战术/战略运输机,十年之后,苏联终于研制成功,这就是伊尔76运输机。



作为一款晚生十年的运输机,伊尔76的性能自然是要比美国c141运输机好不少,相比c141货仓3.11米×2.78米的长度和宽度,伊尔76的货仓尺寸达到了3.4米*3.45米,运输能力也要比c141好不少,伊尔76运输机能够运载一辆完整的t72主战坦克,而这也是其设计指标之一。


然而谁成想,这一波竞赛并没有结束,就在这个时候,美国又新研制出了一款体型更加庞大的运输机,当时美国洛马公司和波音公司各给出了一条方案,波音公司提出的就是后来的波音747客机,而洛马给出的则是c5运输机,后来美国空军选择了后者,这就有了如今著名的c5银河运输机。



C5银河运输机机身长75.54米,翼展67.88米,足足有10层楼高,其货仓尺寸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4米×5.79米×4.09米,最大起飞重量高达380吨,最大载重达到了破天荒的129吨!在c5银河运输机服役之后,立刻就成为了当时世界上载重最大,货舱最大的世界纪录保持者。

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机头和尾舱门都可以打开,这样方便一些大尺寸货物的装卸,同时不用让一些重型装备倒车退出尾舱门,而是直接从头部舱门一脚油门开出去。



作为美国的头号对手,苏联不可能注意不到这一款体型惊人的大型运输机,在知晓了c5运输机的存在之后,苏联更是不甘落后,开启了自家400吨级大型战略运输机的研制计划。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终于拥有了一款比美国c5性能还要好的运输机,这就是今天的主角——安124。

和伊尔76一样,作为一款晚了十年的产物,安124战略运输机的各项性能都要比比c5银河好的多,比如说其发动机D-18T单台推力高达23吨,是苏联研制的推力最大的发动机之一,而c5运输机的发动机则只有19吨。



其次是货仓尺寸,也全面超越c5运输机,最大载重方面,安124也要超过c5一头,达到了149吨,比c5整整高出30吨。

不过要说安124真正和c5运输机拉开差距的地方,还是在于飞控系统,c5运输机由于研制时间早,其使用的还是机械飞控的飞机,而安124则是地地道道的四余度电传飞控,整整高出去一代。

而在苏联解体之后,这款除安225之外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则被俄罗斯和乌克兰瓜分,由于当时双方都缺乏足够的军事需求,所以安124包括安225就都被用来承担民间运输任务,主要用于运输一些有急用的大件设备,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



由于我国一直以来都缺乏高性能的战略运输机,我国的军迷们看到安124之后那也是相当的眼馋,都期盼着我国空军到底什么时候能够研制出这样一款400吨级的大型运输机呢?

其实这涉及到了一个问题——需求。我国到底有没有需要用到安124这么大的运输机的地方呢?还真有,比如说运输个地铁车厢、大型发电机的转子之类的设备,这些年来大家也在国内看到过不少次我们租用安124来运输这些特殊设备。

但是这个需求量真的已经大到足够让我们不惜血本、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来研制一款400吨级的运输机了吗?恐怕目前还真没有。

在此之前,西方国家曾经出具过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显示,全球除了美国空军之外,在民用领域对于安124的总需求量就只有26架,而目前俄罗斯和乌克兰总共拥有的安124都要多于这个数字。



甚至连美国空军,也在上世纪90年代就停止了c5运输机的生产,到目前美国总共就保留了52架,并且直到现在也没有继续研制400吨级运输机的打算。

对于现代的世界各国来说,一个需求量只有这么小几十架的运输机项目是很难开展的,其研发成本甚至都要超过其需求,对于缺乏大型航空发动机的我国来说更是如此,这意味着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研发成本只会更高。

当年的苏联和美国之所以能够造出这么大的运输机,也是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在冷战的军备竞赛期间,成本不是双方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而现在俄罗斯还能将安124的租赁业务搞的这么红火,也算是沾了当年苏联的光,毕竟该出的钱当年苏联都已经出过了,俄罗斯就只管用就行。



实际上除了个别超大件之外,当前我国真正需要的,还就是运20、c17这种级别的运输机,这个体量的运输机已经能够完成军队的绝大部分运输任务。所以现在大家看到,我国在400吨级运输机的研制方面一点动静都没有,而运20战略运输机已经停满了阎良的停机坪。

当然了,如果有一天我国真的对于400吨级运输机有了足够大的需求量了,那么到时候,大家就能够看到中国版的安124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