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推“新南向政策” 台商直斥“根本外行”

2016-05-22 14:41:58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在20日的讲话中,不断提及区域经济整合与“新南向政策”,试图通过发展和东南亚关系,弥补因两岸关系有可能恶化而导致的经济损失。但这样的政策究竟能产生多大效用,岛内舆论不禁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当年绝大多数台商在第一波南进时“触礁”的记忆尤在,越南排华尚殷鉴不远。此时当局鼓励大举投资东南亚,有大陆台商就痛斥“这很冒险,根本是外行”。

此外,蔡英文承诺让台湾经济结构转型,追求永续发展,优先推动五大创新研发计划。不过,有岛内企业主直言,蔡的经济政策完全没touch(触摸)到业界issue(议题),不知道台湾产业发展走向何处。

越南平阳省台商工厂遭当地暴民纵火,台商厂区内只剩一片灰烬

“新南向政策” 台商并不买账

厦门晚报21日综合多家台媒消息,报道了部分台商对所谓“新南向政策”的一些看法。

这些台商认为,在此时密集宣传、大力推行所谓的“新南向政策”只是为了回避大陆而采取的贸然行动。新当局根本就没有认真调研,拿出周全方案。有台商痛斥“这很冒险,根本就是外行”。

大陆全国台企联会长王屏生就表示,经济不是像小朋友分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就可以,而是要看准市场在哪里,进行长期布局,挖掘商机,寻求发展。南向政策在李登辉时代就提出,现在已证明是个失败措施,他当年跟几个朋友一起去东南亚投资,两年就几乎赔掉八成。

台企联发言人叶惠德表示,当时“南进”很少有成功的案例,反而在同一时间“西进”大陆的台商打下了现在两岸经济发展的基础。

上海台协常务副会长胡兴中则表示,有六成台商到东南亚投资,是为了劳工与环保成本,像候鸟一样,哪里便宜哪里去;但问题在于不同民族文化,还是会有沟通、效率的落差,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成本。

况且,东南亚低廉的劳工与环保成本能持续多久,也是问题,叶惠德说,一个工厂建下去,不是三五年就能收到成效,所以需要看长期的规划,以及文化与政治是否有风险,不该因为“不想依赖大陆”就贸然转向。

据《大公报》21日报道,前“行政院政务委员”、21世纪基金会副董事长高思博当天在由《旺报》举行的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研讨会上也表示,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不容乐观。

高思博表示,现在台湾不少人必须靠两岸往来维持生计,但如今因蔡英文不承认“九二共识”导致两岸关系生变,那些民众是否还能找到其他出路?台湾的经济前景不容乐观。高思博强调,不能把台湾现在的状况与二十年前相比,以前到印尼、菲律宾等国被视为大金主,但现在在东南亚的经济份量和重要性大不如从前了。

台塑河静钢铁厂挖壕沟防越南暴民

其实不仅是台商,台湾旅游业人士也对“新南向政策”表示担忧。据大公报21日报道,岛内旅游业人士日前指出,民进党政府将开拓新的旅游市场以填补流失的陆客市场,绝非三两天就能做到。

业界人士表示,台湾对于东南亚少数语种国家的接待能力严重不足,因为少数语种的导游根本不够;民进党说开拓东南亚旅游市场不过是安抚台湾旅游业者的口号,倘若上台后仍以同样的口号欺骗业者,不排除号召旅游业人员到“总统府”前示威抗议。

“朝南转向”也绕不开大陆

那么台湾当局把眼光转向东南亚,就能躲开大陆了吗?有台商认为,蔡英文想要绕开大陆做东盟市场简直是一厢情愿。大陆也是亚太经济体的一员,在东盟市场中早已布局插旗,政治实力与话语权都不可小觑,“提出这种政策的人根本是外行”。

不仅是在东盟市场,大陆在全球经济贸易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台湾意图拓展海外布局,无论如何都避不开大陆。

《中国时报》19日称,蔡英文明显想避开与大陆的连结,鼓励台商海外布局,但大陆一方面是世界市场,同时也是技术高端市场,科技及制造能力跑在美国前面,电子支付、无人车和无人机都有世界地位,再加上“一带一路”的海外扩展,台湾不与其连结,是台湾自己的损失,“台湾要与各国接轨、连结各地生态系,不可能跳过中国大陆”。

更重要的是,南向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但与大陆经贸往来受挫却已经是事实。

据《大公报》报道,台湾经济研究院院长林建甫在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研讨会上表示,台湾应该要加入“一带一路”的经济战略,并与大陆合作进行更多的经济输出,突破目前连续15个月出口负增长的“闷经济”状态。

陈建甫在研讨会上发言

对于两岸协商面临中断,两岸将无法签署货贸协议,林建甫说,这关系到台湾产业发展。台湾经济不景,近期出口“15黑”、订单“13黑”(黑,即同比下降),而台湾货品出口到大陆还要缴付较高的关税,例如面板关税5%-8%,但中韩未来十年已面板关税将降至零;石化关税6.5%;汽车零件高达25%。这对台湾经济很不利。

不仅是在经济上避不开大陆,岛内人士也注意到,大陆的政治影响力也不容忽视。

“管理学之父”许士军直言,蔡英文上任后将面对观光客不来、面板不来、鱼也不买了的困境,“你讲南向政策,如果大陆不让你去,就是‘难向政策’了”

《旺报》19日还说,台湾是浅碟型的开放经济体,外贸相当于台湾经济的命脉,而大陆与台湾经贸关系向来密切。因此即便新当局高喊“新南向”,蔡英文高调承诺“维持两岸现状”,“但如果在九二共识响应上,无法取得陆方的满意,台湾对外关系、经贸布局,不可能摆脱大陆的脸色”。

逃避大陆的“鸵鸟政策”

有分析称,蔡英文看来打定主意宁可中断两岸经贸交流合作,也拒绝承认“九二共识”。但为了弥补因此给台湾经济带来的损失,就采取“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方式,意图透过实施“新南向政策”,在东南亚市场补救回来。而且如果该政策获得成功,也有利于民进党在争取实现长期执政的梦想中,排除两岸关系因素的影响。

但台湾当局早已不是第一次打这种如意算盘了。“新南向政策”的“新”更多的还是强调时间上的“新”。面向东南亚地区的“南向政策”早在十几年前的李登辉时代就提出过了。

2014年越南排华中,台资企业受影响情况

李登辉时期,台湾当局一方面大谈在大陆投资设厂的风险,另一方面又提供优惠贷款,不少台商因此投资东南亚。但很快,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台商投资遭遇重挫,血本无归。比较之下,大陆市场增长迅速、环境稳定,还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因此在本世纪初,呈现出这样一种现象:对大陆投资迅猛增长,对东南亚投资则快速下滑。

陈水扁时期也曾有重启南向政策的努力。2006年5月陈水扁在出访回程中,在印尼巴淡岛停留过境并会晤当地剩下的十余家台商。然而南向政策实质效果不高,目前东南亚中仅越南因为地理因素有较多台商设厂,而且厂区中也雇用许多中国大陆干部主管,很多台商都是投资大陆后,将越南视为副厂或减低人工成本的卫星工厂的备选地。

2014年5月13日,越南部分民众破坏一家台资企业设施

这次,蔡英文就“九二共识”这一重要问题闪烁其词。同时为了避开经济上会因此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所谓的“新南向政策”。但如同她多位前任一样,这种“鸵鸟政策”或终将无果而终。多年经验已经证明了只有正视两岸关系,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发展两岸关系,才是振兴台湾经济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