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报惊呼:大国合围态势形成 北京需警惕

2016-04-18 13:27:14   

北京藉经济优势充分发挥大国影响力的同时,亦应积极强化政治、安全、文化等方面,主动就亚太安全议题寻求解决与妥协方案,着眼于建构东亚共同的安全思维和设计架构,或能逐步化解周边国家对中国日益强大的安全疑虑。北京决定停建中国西南边陲中缅边境附近的怒江大坝工程,就是从善如流的做法。北京决策高层此举不仅呈现尊重生态环境的态度,也是对周边国家传递出善意与和解。
 
亚太地区近期安全情势很不平静,大国合围中国态势愈来愈明显,若以四面楚歌来形容大陆当前的国际处境,亦不为过。面对周边国家合纵连横的围制策略,北京尤须警惕到自身的外交政策虽脱开了「韬光养晦」阶段,但仍不宜轻启事端,与美日针锋相对的同时,更需要战略定力。
中国才因北韩核试问题成为众矢之的,中美南海冲突即再次升温,最近日本广岛召开的7大工业国集团(G7)外长会议,最终发布「反对(不点名谴责)任何单边行动与恐吓方式改变东海南海现状」的声明。
无独有偶,去年受邀预定4月访问北京的美国防部长卡特,日前临时喊停,却绕道前访菲律宾和印度,行前在「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演讲还刻意批评北京是南海情势紧张的始作俑者,直指中国威胁是美国主要挑战之一。更甚于此的是,卡特促成印度同意与美方共享军事后勤基地,印证了美印扩大军事合作以制衡中国的战略。
另一边的澳洲则表露出对购买日本「苍龙」级潜舰的浓厚兴趣,该型潜舰作战半径广及2700海里,完全不适于澳洲的近海防御政策,其参与美日巡弋南海的用心昭然若揭。越南或因受到大国合围中国的态势鼓舞,也派遣了苏恺30战机飞越中国的南海岛屿上空,挑衅的意味浓厚。
大国合围中国是一场有预谋的战略设计,中国或不至于轻忽类似广岛声明可能产生的后遗症,但也不容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有任何退让空间。美日等国现有实力及其盟友态度上的左右逢源,尚不足以阻挡中国的崛起,然北京警惕之余,仍须谨慎应对,避免与周边国家深化结构性矛盾。
大陆外交部以「强烈不满」响应G7外长的广岛声明,先召见7国驻北京使节要求其遵守涉及区域冲突问题不选边站的承诺,强调会透过与争端各方直接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南海问题,重申绝不会接受国际法庭的南海仲裁结果;官方媒体则痛批G7外长会议根本是一场外交秀。
北京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意志显然丝毫未变,对外始终传递「不是中国的,一分不要;属于中国的,寸土不让」立场。然而,习近平「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政策,原本是为改善与周边邻国的关系,现在却面临转折。亚太区域情势瞬息万变,北京或需要站在战略高度,重新思考调整外交作为的可能。
中国崛起提升了综合国力与自信心,但中国的形象并未随之提高。根据去年「皮尤民调」(Pew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报告,全球国家对中国的好感度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其中净值最低的3国分别是日本(-80%)、越南(-55%)及土耳其(-41%)。日本内阁近日公布的外交舆论调查显示,超过8成日人对中国无亲切感,认为亚太地区最具军事威胁的国家即是中国与北韩。
总部设于纽约最具影响力的华人民间组织「百人会」日前也公布最新的「美中公众态度」调查结果,其中虽有半数以上美国民众对中国具好感,但也有超过7成认为,中国崛起对美已构成潜在的经济与军事威胁。
亚太已成为大国竞逐战略利益最激烈地区,北京需要果断和超越经济的外交思维,才足以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相较周边国家,中国是经济与军事强权,北京面对周边国家合纵连横策略,不乏反击的其他有效手段,例如中国与几乎所有的邻邦(印度、北韩或东协国家)都有水资源共享的争端,水资源亦可是中国的新型武器。
北京藉经济优势充分发挥大国影响力的同时,亦应积极强化政治、安全、文化等方面,主动就亚太安全议题寻求解决与妥协方案,着眼于建构东亚共同的安全思维和设计架构,或能逐步化解周边国家对中国日益强大的安全疑虑。北京决定停建中国西南边陲中缅边境附近的怒江大坝工程,就是从善如流的做法。北京决策高层此举不仅呈现尊重生态环境的态度,也是对周边国家传递出善意与和解。
习近平3年前在首次的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上,以「亲、诚、惠、容」阐述外交理念,随后多次出访各国落实其「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的政策。面对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兴风作浪,中国外交如欲达到「亲望亲好,邻望邻好」的目标,周边外交政策或有战略转型的必要,从「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转向提高周边国家的好感度与向心力,当更能确保住国家长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