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国现在的实力,能造安124和安225吗?大飞机机翼是否能折叠?

2022-11-25 00:25:57   

自2016年7月6日服役以来,运20的产量已超过50架,成为战略空军的支柱。而在运20之后,我国还会发展更大更先进的运输机,国产版安124甚至安225成为外界的最大期待之一。具体是否有相关的研制计划,不得而知,但今天咱们可以来讨论一下,以我国现在的技术,是否有可能将安124、安225变成现实?

图片

我们现在有能力研制自己的安124、安225吗?

研制安124、安225,最大的难点当然是发动机,它们采用的D-18T,推力为22吨级。而我们现在无论是已经装备的涡扇20,还是正在研制中的CJ1000A,推力只有13吨级左右,安124、安225已经是采用4发个6发设计了,我们的巨型运输机不可能像B52一样采用8发甚至12发布局。

图片

无论是涡扇20,还是CJ1000A都是远远不够的

不过,在2022年珠海航展上曾有一个好消息,CR929的国产动力系统CJ2000,也就是AEF3500进展顺利,具体来说就是它的复合材料风扇叶片已经搞定了,这是现代喷气式发动机最难的部分。而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早在2020年3月5日,AEF3500的核心机C2XC-101就点火成功了,在后续测试中达到了100.6%转速。从当年8月开始,该发动机的研制就已经进入整机装配阶段。

图片

外界判断这就是AEF3500的涡扇叶片

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2年多,AEF3500的发展应该进入了更高的阶段。而它的最大推力达到35.7吨,远远超过了22吨级的D-18T,如果要研制中国版的安124,甚至用两台发动机就够了,4台发动机就能让它的主要指标超过安225。而从我国辽阔的幅员、缺少海外基地的现状和未来的全球任务需要来说,直接研制相当于安225的巨型运输机,比中国版的安124要强。

图片

AEF3500的推力又远远超过D18T

不过,一说到安225,很多人就认为它太大了,对机场的要求太高,适应性太差,因此并不适合成为我们将来的选择。实际上,安225机场适配难,并不是飞机太重,这是一个很好解决的问题,只要增加轮子,就可以减少对机场地面的压强。真正的麻烦,是翼展太大,导致停机困难,它长达88.4米的翼展,一下要占多个停机位,滑行时也要格外注意两侧,避免刮到旁边的飞机和障碍物,这一切都导致了安225的调度十分困难。

图片

安225飞机88.4米长的机翼才是最大问题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翼展太大这个问题已经迎刃而解了,具体的办法就是给大飞机也采用折叠机翼。看到这里,肯定有人说小编疯了,给安225采用类似舰载机的折叠翼?如此高强度的制造材料去哪儿找?如此大面积的折叠,对各种机械机构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折久了别飞着飞着机翼飞丢了。

图片

这个机翼真要折叠多么壮观

其实,舰载机的机翼从没有因为折叠疲劳而飞丢过,而大飞机的机翼折叠,并不是类似舰载机,而是只折叠相当于翼梢小翼那么一点长度就可以了,目前已有飞机已经这么设计了。比如美国第三代波音777X,就采用了折叠翼,在地面滑行时,都可以按照65米以下标准翼展的普通飞机处理。如果安225也能将88.4米的翼展,一边折叠11.7米,那用起来可就太方便了。换成翼展73米的安124,则只需要一边折叠4米,就更好办了。

图片

波音777X的折翼翼,这不是翘起的翼梢小翼

图片

细看一下

图片

可以自动折叠的

最后,无论是研制中国版的安124,还是安225,或者其他的巨型运输机,都是一个远景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它真正大规模应用的时间,估计会在2035年之后,现在看着咱们没有装备巨型运输机的需求,但2035年之后可就不一样的,搞大工程,都是要提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布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