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美国加息 中国这半年一直在抛美国

2015-07-30 12:13:58   

按照耶伦说法,年底肯定加,所以11 月-12 月份比较大可能。

美国这边第一个大风险,是国债。你们应该知道,中国这半年一直在抛美国国债。国债带来的危险,会影响企业垃圾债券。

现在美国问题不是流动性回流的问题,而是2008 年以来杠杆没有降低。去杠杆,就是要把虚出来的泡沫给去掉,如何去?去谁的?A 股去杠杆去泡沫的杀伤力大家看到了吧?

你只要想一下,目前的不少企业的盈利和工作机会,与美联储的负利率的贴息有关。如果稍微一加息,马上出现危险局面,就会逼迫美联储转向,回到零利率/负利率,然后泡沫继续堆积。

就业向左,通胀向右,这可难坏了美联储。

一直以来,就业和通胀都是美联储判断是否加息的两个主要因素。在最新的7月FOMC声明中,尽管美联储进一步肯定了劳动力市场的改善,但对通胀的企稳回升并未乐观。一方面,联储暗示加息的时点可能延后,但同时又没有完全关上9月加息的大门。

素有“美联储通讯社”之称《华尔街日报》直言了联储的纠结心态,最新会议声明表明,美国就业市场取得进步,FOMC仍然处于在9月份或今年稍晚加息的正轨之上;但美联储对通胀率偏低表现出令人厌烦的担忧,使得部分官员保持谨慎,并据此将首次加息的时间押后。

不过分析认为,目前的国际环境下,无论美联储选择何时加息,加息的速度一定很缓慢。

纠结的美联储

美联储承认美国劳动力市场改善逼近加息门槛。FOMC会议声明称,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就业稳固增长,失业率下降。总体来说,劳动力市场的一系列指标显示,劳动力资源利用不足的状况自年初以来已有所减少。

会议声明暗示,美联储官员们希望见到“部分”额外改善,表明FOMC正逼近在采取政策行动上的就业门槛。

同时,美联储忧虑能源价格下跌导致通胀短期内难以回升。FOMC会议声明称,通胀持续低于美联储长期目标水平,部分反映了较早时候的能源价格下跌以及非能源进口价格下降。基于市场的通胀指标仍处于低位,基于调查的更长期通胀预期仍保持稳定。

FOMC预计,通胀将在短期内维持近期的低水平,但预期随着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改善,能源及进口价格走低等暂时性因素消退,中期通胀将逐步增长到2%的水平。委员会继续密切关注通胀的发展情况。

很显然,通胀的低迷已成为当前美联储加息的最大制约。美联储不再像6月那样认为“能源价格似乎已稳定下来”。这也意味着通胀的企稳回升或仍将短期内难觅踪迹。

可能会缓慢加息

美联储提到,通胀低迷是反映了“能源和非能源进口价格下跌”,属于输入性通胀。换言之,国际经济环境和通胀水平已经开始影响到美联储的加息速度。

研究发现,当前美国加息所处的国际背景,和1997年很像。他认为,即便联储最终加息,美元升值将在未来产生持续的反通胀效果,因此在首次加息后,第二次加息至少要到明年,因此近期新兴市场的波动也有望在首次加息后迎来喘息期。

美联储最近的三个加息周期,即1994-1995年加息周期、1999-2001年加息周期、2004-2007年加息周期。在这三个加息周期的间期,美联储于1997年3月也进行了一次加息,但这之后美联储并未有第二次加息,而是将利率维持了一年半的时间后开始降息。那么,为什么美联储1997年的加息会昙花一现,其对于今天的美联储有何借鉴?

也许这里会联想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然而,鉴于美联储一向在货币政策制定上具有“内视性”,我们并不认为美国以外的区域性金融危机可以左右其货币政策;而从美联储的双重使命来看,我们认为致使其1997年未能连续加息的决定性因素,在于美元升值的反通胀效应。如图1所示,在美联储1997年3月加息后,尽管美国经济复苏良好,但OECD的领先指标显示全球经济的复苏开始反转,并很快跌破长期趋势;美元因而出现持续大幅升值并带动通胀快速下行。鉴于美元升值产生了类似于加息的紧缩效果,美联储显然没有必要进一步加息。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联储在2004年6月的加息,在这次加息后,由于OECD领先指标显示全球经济开始强劲复苏,美元因而延续了前期的大幅贬值,从而支撑了通胀进一步上行,美联储也因此迈开了连续加息的步伐。

回到当前,虽然美联储尚未开始加息,但其面临的外部环境确实与1997年颇为相似,比如OECD领先指标显示全球经济复苏再度拐头向下,美元也因而继续处于升值周期。

由此可见,就理解美联储当前的加息决策而言,其在1997年的加息无疑是一个可供借鉴的案例。我们认为美元升值仍然将在未来产生持续的反通胀效果,因此在首次加息后(我们依然相信美联储会在年内加息),第二次加息至少要到明年,因此近期新兴市场的波动也有望在首次加息后迎来喘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