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最新航母杀手射程四千上百卫星支持,全球10分钟重访能力

2017-03-07 08:14:08   



中国动用一百多颗卫星为最新导弹打航母提供支持,对全球任意地点具有10分钟的访问能力,东风-21D未出战已经过时


中国已经开发和部署了少量一个专用的反航母作战部队,即DF-21D中程弹道导弹。 中国还开发了第二种反航母导弹,即DF-26中程弹道导弹。中国这两种的反舰弹道导弹类型,都具有可机动的再入弹头,并且正在开发侦察打击一体设计。
2015年9月3日的阅兵展示了近12种弹道导弹变体,包括DF-21D和DF-26。五角大楼2016年的报告指出,中国继续在2010年开始部署的DF-21D。 DF-21D的射程为1500公里,装备有分导弹头给予解放军在西太平洋攻击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船舶的能力。中国官方透露2016年2月上半月,DF-21D参与了华南地区的一次十车模拟发射演习。


五角大楼在2010年公开预测中国的DF-26,打击范围为3,000-4,000公里,足以打击关岛和周围海域。
2015年11月,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两位研究员的文章透露了迄今为止最权威的DF-26性能数据,文章称,DF-26可以快速移动,并且对发射地点的没有严格要求。研究人员称,DF-26扁圆体,对时间敏感,目标如水面舰艇,特别是DF-26可以在最后一分钟精准攻击,一旦航母的运动信息被获取,意味着航母再也无法逃脱。西方认为这段话表明DF-26的太空侦察系统可以看到大部分海洋实况。
DF-26还具有许多“快速”功能,如核与常规弹头快速切换,快速道路运动,快速启动准备,快速移位和撤回。 这些特征适合决定了东风-26的胜利机制。 正因为如此,DF-26具有更大的威慑力和真实战争力。一些分析家指出,DF-26的打击范围是DF-21D的两倍,其攻击的范围可以扩展到第二岛链。


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公开报告中国对DF-26反舰弹道导弹进行过综合海上打靶测试。 互联网传言称,卫星照片显示中国至少进行了四次弹道导弹打航母试验。 从2006年9月6日开始的卫星照片中,在中国西北戈壁沙漠中对一个混凝土模拟航母甲板进行过一个或多个测试。
西方推测中国反舰弹道导弹,与退役的美国潘兴II相似。
中国专家已经彻底地研究了潘兴II ,包括其末端引导系统。 西方估计中国可能很好地在解决了许多特定技术,包括导弹的形状和异常大的机动翼。 除此之外,中国的公开论文也透露了相关参数和能力细节。 这些中国技术文献 许多包含反舰弹道导弹基本研究,演示了用于计算机动的数学算法。 一些文献似乎直接整合了潘兴II相关图。
中国已经具备初步C4ISR能力,并且正在扩展和整合该架构,足以为DF-26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首先,反舰弹道导弹打航母需要地波超视距(OTH)雷达支持,它集成来自多个来源的不同信息。
超地平线雷达(OTH)又称超视距雷达,它利用电磁波在电离层与地面之间的反射、或电磁波在地球表面的绕射来探测目标。OTH雷达一般工作在短波波段,工作频率为3~30MHz。这种雷达最重要的优点是,能从电离层(高度80~360公里)到地(海)表面,全高度地探测空中目标(飞机、导弹)和海面目标(各种舰船),探测距离远达800~3500公里,覆盖面积大(单部雷达60°方位扇区可达560万平方公里),具有天然抗低空突防、抗隐身飞行器、抗反辐射导弹等优点。它能使国土防空(海)的预警时间提高到小时级。
据报道,中国自1986年以来一直在OTH-B上工作。 今天,中国至少有一个OTH-B雷达正在使用中,另一个在建。 在未来几年,中国几乎肯定会希望并实现覆盖其整个海上边界的一套OTH-B雷达。 这些超视距雷达可以轻松发现海上航母踪迹。
另外,基于低地球轨道成像卫星,可以在预先指定的区域的快照。
中国卫星系列中的三个--遥感系列,高分系列和吉林一号组星 - 特别与海上监测和航母目标有关。 中国的侦察系列卫星超过30颗目前正在运行,可以提供多波长,连续中等分辨率,军事目标的全球图像。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推出了40个遥感卫星 ,其中遥感 -30于2016年5月15日发布; 这些卫星中绝大多数在轨道保持运行。 遥感 -9/16/17/20/25-A,B和C星群可能构成中国航天跟踪和目标ISR网络中最大的一部分。 按照简氏的说法,每个 地球观测卫星和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以及电子情报卫星专为外国军舰的定位和跟踪而设计。 他们被认为是能够找到和跟踪大型西方军舰,提供准确的定位数据,为陆基DF-21D/DF-26提供为目标。其中电子情报卫星将提供精确的指向矢量,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将处理该位置,并且由地球观测卫星将确认目标的身份最后形成三维数据坐标。


最后,2015年10月,中国推出了吉林遥感系列的前四颗卫星。到2019年,中国计划有16个吉林卫星在一个全球网络中运行,能够提供三到四个小时的数据更新。到2020年,这将增长到60颗卫星,更新时间30分钟,这对于反舰弹道导弹搜索目标来说更直接了。 最后,到2030年,目标是让中国拥有“138颗卫星在轨道上,形成一个全天候,全天候,全光谱采集细分数据,并能够观察任何全球任意点,具有10分钟的访问能力,提供世界上最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空间信息产品。
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作为这些持续努力的一部分,中国正在不断扩大迅速增加的天基侦察架构。


如果开发和部署成功,中国的ASBM系统系统将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够从陆基移动发射器发射瞄准航母的远程弹道导弹系统。美国承认对这种导弹的终端防御将是困难和昂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