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实战,为何基本没有飞刀表现的机会?
2021-10-16 23:29:31
在各种武侠小说或者评书演义中,飞刀往往被描述成冷兵器时代威力最强大的武器,毕竟“小L飞刀”,长期占据天下兵器谱排行的第一名,甚至超过了“T家霸王枪”。飞刀也不单纯指“会飞的刀”。各种飞镖、三角镖、环形镖、飞针、袖箭等;凡是用手的力量发射,带尖锐刺角和附带杀伤刃部的暗器,都可以算是广义上的飞刀。飞刀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在明清时期,飞刀或者飞镖一般在江湖上叫做“金镖”。这个金字除了有故意抬高身价的意思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飞刀或者飞镖的全重必须达到当时的“一斤”,也就是500克左右的自重,投掷出去命中对手的身体,才有足够的动能,产生足够的穿深,才能起到当即致命,或者至少让对手立即丧失反抗能力的杀伤效果。否则如果飞刀或者飞镖的自重太小,
在冬季对手的服装太厚或者有盔甲防护之下,那么过轻的飞镖或者飞刀只能给对手造成轻伤。不但不能让对手快速丧失战斗力,反倒会因为使用暗器而彻底激怒对方,会给自身带来更大的格斗风险。因此所谓的金镖,其实就是“斤镖”。而在东亚的其他国家,比如四岛的忍者,使用三角镖一类暗器也有数百年的历史。可以说飞刀或者各种奇形怪状的镖类暗器,在历史上曾经大范围的存在过是不需要怀疑的。不过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如果翻翻从春秋战国到晚清的正史,几乎找不到飞刀或者飞镖在正规作战中发挥作用的记载。因此飞刀或者飞镖在首次用于实战是什么时候都很难考证。反倒是弓弩造成的杀伤记载遍地都是。就算是历史上正经的皇帝,被弓弩直接射死或者因为中箭而导致最终身亡的,
都不下于七八个。至于普通的将领和其他参战人员被弓弩杀伤杀死的更是不计其数。因此有充分理由怀疑飞刀或者飞镖在冷兵器时代是否装备过正规军?到目前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这就是飞刀一类暗器,只能算是忍者这种特殊行当,或者江湖私斗的特殊武器,在大规模的正规战中,基本没有飞刀一类暗器的生存空间。在历史进程上起到的作用也是近乎为零。那么江湖上排名第一的飞刀为何到了大规模的正规战则变得一无是处?无非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飞刀一类暗器的杀伤对象往往是单个的目标。而在千军万马纵横驰骋的宏大战场上,想找一个单一的确定目标去打击都难。那些拿一大把飞刀投掷出去,对方立即倒下一大片的都是夸张,就算是当今的分导弹头都不可能每个目标都命中,何况是一大把铁片。
第二,飞刀在正规战中无足轻重,最关键的制约因素,还是其有效杀伤半径和杀伤威力都相当有限。即便是在武侠小说或者评书演义这类严重夸大的描述中,飞刀的投掷距离也多在20米之内,最远不会超过30米。实际上飞刀和飞镖实战大多数距离都在10米甚至5米之内。这个距离,在骑兵对战中,双方可能不用1秒就可以撞在一起;就算是步兵对战,也最多需要2到3秒双方就要短兵相接。如果此时一方刻意投掷飞刀去杀伤对手。先不说杀伤效果,那么1到3秒之后对方的长矛或者大刀就可能刺到飞刀的投掷者。此时投掷者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差,拿起长矛或者长刀来拒止。而且大规模交锋的正规军,铠甲和盾牌都是标配。飞刀对这些防御措施的穿透性完全和弓弩无法对比。因此在两军大规模交锋时单纯投掷飞刀,和自杀没多大区别。
在纯粹冷兵器大规模作战的时代,都是先用强弓硬弩远距离对射。然后才进行近距离的相互冲锋和格斗。现代有人做过实验。用100磅的硬弓,在顺风情况下就可以把箭,发射到1公里之外,威力足够瞬间射穿没有铠甲的人体!即便是无风。那么射程也多在400米以上。更强的硬弩,甚至可以射到1.5公里之外,这个有效杀伤距离基本看齐当代的突击步枪了。就算是比较弱的软弓,射击70到100米之外的目标也没有问题。因此在古代两军短兵相接之前,至少有多次用弓箭提前杀伤对手的机会。相反,飞刀的打击距离过近,杀伤力度又小,只能用于江湖私斗,根本上不得大场面。
在冬季对手的服装太厚或者有盔甲防护之下,那么过轻的飞镖或者飞刀只能给对手造成轻伤。不但不能让对手快速丧失战斗力,反倒会因为使用暗器而彻底激怒对方,会给自身带来更大的格斗风险。因此所谓的金镖,其实就是“斤镖”。而在东亚的其他国家,比如四岛的忍者,使用三角镖一类暗器也有数百年的历史。可以说飞刀或者各种奇形怪状的镖类暗器,在历史上曾经大范围的存在过是不需要怀疑的。不过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如果翻翻从春秋战国到晚清的正史,几乎找不到飞刀或者飞镖在正规作战中发挥作用的记载。因此飞刀或者飞镖在首次用于实战是什么时候都很难考证。反倒是弓弩造成的杀伤记载遍地都是。就算是历史上正经的皇帝,被弓弩直接射死或者因为中箭而导致最终身亡的,
都不下于七八个。至于普通的将领和其他参战人员被弓弩杀伤杀死的更是不计其数。因此有充分理由怀疑飞刀或者飞镖在冷兵器时代是否装备过正规军?到目前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这就是飞刀一类暗器,只能算是忍者这种特殊行当,或者江湖私斗的特殊武器,在大规模的正规战中,基本没有飞刀一类暗器的生存空间。在历史进程上起到的作用也是近乎为零。那么江湖上排名第一的飞刀为何到了大规模的正规战则变得一无是处?无非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飞刀一类暗器的杀伤对象往往是单个的目标。而在千军万马纵横驰骋的宏大战场上,想找一个单一的确定目标去打击都难。那些拿一大把飞刀投掷出去,对方立即倒下一大片的都是夸张,就算是当今的分导弹头都不可能每个目标都命中,何况是一大把铁片。
第二,飞刀在正规战中无足轻重,最关键的制约因素,还是其有效杀伤半径和杀伤威力都相当有限。即便是在武侠小说或者评书演义这类严重夸大的描述中,飞刀的投掷距离也多在20米之内,最远不会超过30米。实际上飞刀和飞镖实战大多数距离都在10米甚至5米之内。这个距离,在骑兵对战中,双方可能不用1秒就可以撞在一起;就算是步兵对战,也最多需要2到3秒双方就要短兵相接。如果此时一方刻意投掷飞刀去杀伤对手。先不说杀伤效果,那么1到3秒之后对方的长矛或者大刀就可能刺到飞刀的投掷者。此时投掷者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差,拿起长矛或者长刀来拒止。而且大规模交锋的正规军,铠甲和盾牌都是标配。飞刀对这些防御措施的穿透性完全和弓弩无法对比。因此在两军大规模交锋时单纯投掷飞刀,和自杀没多大区别。
在纯粹冷兵器大规模作战的时代,都是先用强弓硬弩远距离对射。然后才进行近距离的相互冲锋和格斗。现代有人做过实验。用100磅的硬弓,在顺风情况下就可以把箭,发射到1公里之外,威力足够瞬间射穿没有铠甲的人体!即便是无风。那么射程也多在400米以上。更强的硬弩,甚至可以射到1.5公里之外,这个有效杀伤距离基本看齐当代的突击步枪了。就算是比较弱的软弓,射击70到100米之外的目标也没有问题。因此在古代两军短兵相接之前,至少有多次用弓箭提前杀伤对手的机会。相反,飞刀的打击距离过近,杀伤力度又小,只能用于江湖私斗,根本上不得大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