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1000亿美元起步?国产SVTOL项目可以暂缓!
2019-04-06 08:08:31
昨天谈到了SVTOL垂直起降战斗机项目,可能是至今外国有,而某方仍然基本没有开始的军备项目中最突出的一个。那么为何对各种军工新技术都在不断尝试或者补短板中的,财力和技术能力不断强大中的某方,至今对SVTOL项目仍然不急不躁呢。这里面既有历史的因素,更有现实的考虑。说到底,这还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最优算法,导致的必然现象。实际上SVTOL战机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而某方很早就对这种技术动过心思,甚至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就想跟踪这种全球当时炙手可热的新战斗机技术,可是自身的技术能力实在是太薄弱。SVTOL项目的兴起,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正是冷战最火热的年代,全球都被笼罩在4万多枚核弹的威胁之下,当时北半球的主要军事大国,都是准备实实在在的互相扔核弹,并且准备全民和全部军事机器都往地下钻的。
因此当时大量传统的依靠大型机场的常规战斗机,都有可能在机场被核弹突袭的情况下,瞬间丧失全部战斗力。因为各国的机场再多,也没有核弹头的数量多。这样一来只需要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平地,加上一两台机动卡车作为加油和弹药车的SVTOL垂直起降战斗机,就成为大国间继续保持空战能力的最好途径。说白了,就是游击空战思想在全球核战阴影下的流行。而此时,作为不断衰落中的,曾经的全球超级大国的英国,面临国家实力的迅速崩落,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连最基本的几艘传统的弹射航母都无法维持。加上当时掀起的SVTOL全球化热潮,英国人依靠自己的涡扇航发上的深厚功底,靠飞马涡扇发动机,最早搞出来整体最成功的海鹞。而马岛海战的侥幸获胜,让美国海军陆战队都对这个项目都刮目相看。美国海军陆战队购买了一批英国“鹞”Mk50,重新编号为AV-8A。
用于近距离空中支援和侦察。最终美国海军陆战队共购买102架AV-8A,该机是美军中绝无仅有的来源于外国设计的批量现役军用飞机。而作为当时另一个军事超强的苏联人也自然不甘落后,搞出了雅克38铁匠。后来在苏联崩溃前还搞出了能首次达到超音速能力的雅克141。而某方对这些SVTOL也羡慕的紧,甚至在当年的歼6上希望土法上马,也搞垂直起降,结果证实根本就办不到。多年以后回头总结,才发现SVTOL几乎都是非常高不成低不就的项目。海鹞的最大作战半径只有290公里,若不是马岛战场条件特殊,或者阿根廷的飞鱼太少,只装备海鹞的小航母估计全要沉没在南大西洋的冰冷海水之中。美国海军装备多年的AV-8A,最终没有打一仗却白白损失了几十架飞机和他们的飞行员。而苏俄在这方面的能力也最终归零。
也就是说,第一代SVTOL的综合费效比太低,基本上是年三十的兔子,有他没他都过年的角色。而除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和英国人外,装备海鹞的其他国家,不过是维持有固定翼舰载航空兵的最基本的面子,实际作战都没有一次。到了第二代SVTOL,或者也可以说是第三代,也就是F35B方面,能最终研发出来。首先是美国强大的航空工业实力。其次是购买了前苏联雅克141的部分技术,比如喷口的偏转。就算这样,现在的F35B,仍然要靠英国人的升力风扇,若英国拒绝提供风扇和配件,那么所有的F35B就要当即趴窝。也就是说在F35B的技术上,实际上是集合了冷战时代东西方技术能力的大成。以美国当今强大国力的技术实力,尚且不能完全自主。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F35B的战略地位并不是多么高,但是从单纯的技术上讲,却是比B2和F22A都要高一个档次。
从这一点上来看,某方如果从现在的零起点搞三代SVTOL,技术困难度是相当大的。综合难度甚至不小于未来的6代机。即使拼命搞出来,在战略上仍然是可有可无的地位,这就不是某方这样的系统工程大师所能容忍的。更现实的一点是,从现在开始搞SVTOL,总投入绝对不会低于1000亿美元,甚至会更高。这笔钱,完全可以用来突破6代机,甚至可以制造5个以上的10万吨级的电磁弹射大船和他们的所有护航舰艇。真有5个这样的战斗群,还要多少鸡肋一样的两栖攻击舰加SVTOL?而超级大国能在维持十几个弹射群的同时再维持几个SVTOL大舰,这是因为有整个北约体系国家为其F35B项目送钱输血。这个条件某方今后几十年之内都是没有的。因此真要搞也可以,等有七八艘电磁弹射大船之后吧
因此当时大量传统的依靠大型机场的常规战斗机,都有可能在机场被核弹突袭的情况下,瞬间丧失全部战斗力。因为各国的机场再多,也没有核弹头的数量多。这样一来只需要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平地,加上一两台机动卡车作为加油和弹药车的SVTOL垂直起降战斗机,就成为大国间继续保持空战能力的最好途径。说白了,就是游击空战思想在全球核战阴影下的流行。而此时,作为不断衰落中的,曾经的全球超级大国的英国,面临国家实力的迅速崩落,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连最基本的几艘传统的弹射航母都无法维持。加上当时掀起的SVTOL全球化热潮,英国人依靠自己的涡扇航发上的深厚功底,靠飞马涡扇发动机,最早搞出来整体最成功的海鹞。而马岛海战的侥幸获胜,让美国海军陆战队都对这个项目都刮目相看。美国海军陆战队购买了一批英国“鹞”Mk50,重新编号为AV-8A。
用于近距离空中支援和侦察。最终美国海军陆战队共购买102架AV-8A,该机是美军中绝无仅有的来源于外国设计的批量现役军用飞机。而作为当时另一个军事超强的苏联人也自然不甘落后,搞出了雅克38铁匠。后来在苏联崩溃前还搞出了能首次达到超音速能力的雅克141。而某方对这些SVTOL也羡慕的紧,甚至在当年的歼6上希望土法上马,也搞垂直起降,结果证实根本就办不到。多年以后回头总结,才发现SVTOL几乎都是非常高不成低不就的项目。海鹞的最大作战半径只有290公里,若不是马岛战场条件特殊,或者阿根廷的飞鱼太少,只装备海鹞的小航母估计全要沉没在南大西洋的冰冷海水之中。美国海军装备多年的AV-8A,最终没有打一仗却白白损失了几十架飞机和他们的飞行员。而苏俄在这方面的能力也最终归零。
也就是说,第一代SVTOL的综合费效比太低,基本上是年三十的兔子,有他没他都过年的角色。而除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和英国人外,装备海鹞的其他国家,不过是维持有固定翼舰载航空兵的最基本的面子,实际作战都没有一次。到了第二代SVTOL,或者也可以说是第三代,也就是F35B方面,能最终研发出来。首先是美国强大的航空工业实力。其次是购买了前苏联雅克141的部分技术,比如喷口的偏转。就算这样,现在的F35B,仍然要靠英国人的升力风扇,若英国拒绝提供风扇和配件,那么所有的F35B就要当即趴窝。也就是说在F35B的技术上,实际上是集合了冷战时代东西方技术能力的大成。以美国当今强大国力的技术实力,尚且不能完全自主。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F35B的战略地位并不是多么高,但是从单纯的技术上讲,却是比B2和F22A都要高一个档次。
从这一点上来看,某方如果从现在的零起点搞三代SVTOL,技术困难度是相当大的。综合难度甚至不小于未来的6代机。即使拼命搞出来,在战略上仍然是可有可无的地位,这就不是某方这样的系统工程大师所能容忍的。更现实的一点是,从现在开始搞SVTOL,总投入绝对不会低于1000亿美元,甚至会更高。这笔钱,完全可以用来突破6代机,甚至可以制造5个以上的10万吨级的电磁弹射大船和他们的所有护航舰艇。真有5个这样的战斗群,还要多少鸡肋一样的两栖攻击舰加SVTOL?而超级大国能在维持十几个弹射群的同时再维持几个SVTOL大舰,这是因为有整个北约体系国家为其F35B项目送钱输血。这个条件某方今后几十年之内都是没有的。因此真要搞也可以,等有七八艘电磁弹射大船之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