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告诉你钱都去哪了?

2017-08-16 14:04:35   

近期公布的七月份各项经济数据并不乐观,经济波动看起来更加凌乱,好在整体是向好稳定增长的,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力度的持续加大,在不断完善市场制度打造好优良的市场环境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能够让市场提高竞争力,带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同时,一方面我们看到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经济改革取得的一些成果,另一方面我们认识到在一个稳健的货币环境下资金的流通情况,七月份资金流向数据已经出炉,资本的变化是经济波动的反应,资金的流向象征着财富的变化,所谓钱聚人散,人散钱聚,居民的钱投向了哪里?从金融数据中应该注意到什么?


居民更倾向于存款与买房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中国7月M2货币供应同比增速降至9.2%,持续创造历史新低,并且为连续第六个月放缓。新增人民币贷款 8255亿,社会融资规模 12200亿,均超过市场预期。M2又称广义货币,是反应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2.9万亿元, 狭义货币(M1)余额51.05万亿元,同比增长15.3%,一般情况来说,当广义货币增速较快时,说明投资比较活跃,当狭义货币增速较快时,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
从数据上来看,当前很明显的狭义货币增速高于广义货币,这就有点意思了,说明市场需求强劲,但是投资不足,往往有涨价的风险,结合近期ppi指数持续在高位徘徊,但是CPI指数却在低位徘徊,当ppi指数渐渐传导给CPI上时,往往会引起较大的价格波动!
现在的m2下降并不允许过度解读,据中国央行参事盛松成周二表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新增贷款更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因其涵盖了更广泛的融资渠道。在衡量整个社会流动性状况的准确性方面,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可能超过广义货币(M2)。那么我们来看一下社会融资规模数据。


近日央行初步统计,2017年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415亿元。其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152亿元,同比多增4602亿元。这说明我国当前实体经济融资较为活跃,虽然七月份经济数据较为失望,但是从实体经济融资状态来看,我国经济在接下来有望取得较好格局,同时也可以看出,货币依然保持中性偏紧的政策,市场流动性较为稳健。
另外,存款大幅增加,人民币存款增加8160亿元,同比多增308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7515亿元,重点看一下我们广大老百姓的银行贷款情况,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8255亿元。住户部门贷款增加561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7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544亿元;
住户部门的中长期贷款额度占整个七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的“半壁江山”,中长期贷款一般是指五年以上的贷款,这些钱我们居民拿来做什么?你懂得,(这里多说一句,从市场供需情况来看,2017年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976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9%,增速比1-6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1-7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863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0%,增速比1-6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7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3496万平方米,比6月末减少1081万平方米。)


债务风险值得警惕经济发展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这是任何其他工具很难改变的,当前我国经济大环境不景气,亟待实体经济提高活力,从资本流动性来看,部分实体经济企业在获得融资便利上有所进展,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属性正在慢慢回归,这是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事情,另外,随着货币政策的不在宽松,以及m2增速持续下滑,意味着我们广大老百姓赚钱或越来越难,钱变得越值钱,也意味着在整体的经济大环境下收入增长的可能性变得不太乐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周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中国经济评估报告,称中国要警惕债务风险。IMF预测,中国全部非金融部门债务将从2016年占GDP的235%,增加到2022年的290%。所以说,去杠杆,去债务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