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170米水下巨鲨,可发射电磁鱼雷

2020-05-22 13:09:28   




昨天瀚海狼山(匈奴狼山)的推文中,已经谈到某厂有同时建造5艘10万吨级以上航母的能力。如果南北双线展开,甚至3到4线同时展开则更不得了。这是因为目前还有2到3个有实力造10万吨级航母的厂区并没有开始发力。如果有资质或者接近有资质的船厂同时开工,有10到12艘巨型航母同时在建也毫不奇怪。那么为何航母的建造,至今没有出现像两攻那样同时有2艘在舾装中的状态呢?这恐怕就是在等待另外的一个基础性因素完善。航母的强大,主要在于其对2万米以下海空空间,长时间大范围的控制力。不过航母最担心的事情有两样:第一就是来自天顶的ASBM的垂直攻击;第二则是来自水面以下重型鱼雷的突然性袭击。对谁谁家来说。目前其他大国在15年内,还很难说可以彻底的掌握ASBM反自家航母的实战技术。



因此现在超级大国仍然比较强大的水下鱼雷攻击能力,就是需要特别注意防范的事情。在水下战力取得全球性的绝对平衡甚至有所超越以前,谁谁家航母的规模性建设,仍然不会出现急剧的提速。基本仍然按照大致每5年新装备2艘的速度进行。因此未来10年,水下战力的突飞猛进是更加急迫的事情。不过水下战力的全面提升,不像水面以上那么多的神盾和载机大舰一样明显。但在其技术提升的幅度可能比水面上更大。前两天提到的深达21米的超级干船坞,其实很早就已经参与了10万吨级载机大舰的工程竞争。不过却被非常客气的强调:要把主要的精力做好现阶段的任务;只有先做好的现阶段的工作,才能做好下一个阶段更大规模的工程!其实下一个阶段的任务以前也提到过,很可能就是6万吨级的潜水武库舰和15到20万吨级的超级载机大舰。但是这些项目最快也需要2030年以后才会实施,



那么最近10年要做什么?其实也有暗示。这就是长度不超过190米,宽度不超过25米,吃水又极大的特殊船型。目前谁谁家已经有全球最大规模的超级卷板机,也有最好的自动焊机机器人。同时也突破了含铜的高延展性高强度无磁钢。至于马氏体高强度超级钢,已经可以承受2200兆帕的压力。这个数字意味着可以承受22000米深度的海水压力。不过地球上最深的海底也不过11000多米。因此作为超级抗水压钢性能绰绰有余。不过如此高强度的马氏体钢材,是不能被用来卷板做超级耐压壳的,不过却可以用来做里面的圆形抗压横隔和环形的抗压肋骨。这部分可以用超级钢的平板成型材料,用等离子切割进行加工。难度最大的自然还是一个和其他强度的钢材牢固焊接在一起的问题,不过这个难关也已经被全面攻克。在材料和加工技术全面解决后,下一代的最大耐压壳直径就不再仅仅局限在13米。
这就导致下一代战略黑鲨的最大长度不再限制在140米;而攻击黑鲨的最大下潜深自然也不再局限在500米之内。可以让新一代潜射弹1.5万公里的领先射程充分的发挥。俄亥俄级、北风之神和未来的哥伦比亚级,长度都在170米的级别。俄亥俄级由于生产时间早而耐压壳直径小,因此水下排水量不到1.9万吨。后面的哥伦比亚级和北风之神都是13.5米的外直径,水下排水量在2万到2.4万吨的级别。因此谁谁家的新一代战略鱼应该固定在2万吨以上的级别,攻击鱼则可以定位在1万吨级。



另外的一大配套系统的突破,则是电磁鱼雷。实际上目前最先进的黑鱼推进技术是永磁无轴泵推,但是真正跨越性的推进技术却是磁流体推进。现阶段磁流体技术推进数万吨的大黑鱼还很困难,但是局部应用在只有2吨的新型鱼雷上却是可以实践的。传统的鱼雷发射,有3大噪音源。第一就是鱼雷出发射管以前,内外盖的开启噪音;第二是高压气体的弹射噪音;第三就是主动鱼雷在寻找目标时的声呐噪音。这三种噪音让对手可以提前预警和规避。而采用电磁发射鱼雷技术,前两种噪音都不存在。鱼雷只有接近到对手潜艇数百米内才会做最后的声呐定位,而此前完全靠磁性引导。在电磁大炮,电磁导弹,和电磁鱼雷方面,电磁鱼雷的实战运用很可能是最早的。海狼和弗吉尼亚级的终结者已经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