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神剧手榴弹真的能打飞机?其实都是我军的独门绝技!
2017-09-11 07:29:35
近几年的国产抗日剧,出现过好多次拿步枪、手榴弹,甚至迫击炮打鬼子飞机的剧情,这在抗战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例如这个手榴弹打飞机的情节就令人印象深刻。

在电影《登陆之日》还展示过如何用步枪打飞机的。

其实不光是中国有抗战神剧,外国也有,这个是抗德神剧,锄头打飞机。

以上这些影视情节,尽管都有艺术夸张,但在战争史上都能找到原型。
如果论述打飞机的历史,那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讲起。一战早期的飞行员都相当愉快,敌对方空中遇见时,都会相互轻快地招招手,那时候的飞机都没有武装,只是用来侦察和为炮兵指示目标。1914年9月的一天,事情发生了改变,一位德国飞行员认识到战争不是请客吃饭,不能温良恭俭让,于是拔出手枪向一架敌机射击。此后双座飞机开始携带步枪,诞生了战斗机。地面部队也是,交战国纷纷将机枪和速射炮安装高射枪架,用于对空作战。

步兵想要凭借手中的步枪或机枪把飞机打下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应急的情况下也能取得一定效果,就是不能击落敌机,也可能驱逐敌机。解放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编印过大量《怎样打飞机》的教材,专门训练单兵对空射击的简易防空战术。我军的所有步兵轻武器,都有对空作战的要求和实施方法。



在电视剧《壮士出川》中,为了增强戏剧性,还专门设计了一个改装迫击炮弹引信,让其在空中爆炸,从而炸毁敌机的情节。战争剧观众中不乏军事迷,他们对这个情节可能嗤之以鼻。谁都知道迫击炮弹是触发引信,必须头向下触碰硬地面才能爆炸。空爆,可能吗?
科罗廖夫为此专门查阅了有关川军抗战的史料,在川军战史中找到了这个情节的依据。
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川军第二十军炮兵部队将迫击炮弹装上枪榴弹引信,对空发射,对战场轰炸敌机造成极大威胁,迫使敌机大为收敛。川军用迫击炮打飞机,迫击炮兵1940年前后苏联顾问指导下摸索出来的经验。只要将迫击炮弹引信换成枪榴弹延迟引信,可以将迫击炮弹发射到2600米的高空爆炸。

晋造75mm迫击炮对空榴弹
抗战保卫武汉期间,日军第六师团打算突破武汉的门户,双方展开激烈的炮战,日军还出动78架飞机进行攻击。负责防守的国军施中诚师的官兵使用迫击炮击落了一架低空飞行的日军飞机。在桂南会战中,国军士兵也曾使用迫击炮配合空炸引信击落过日军飞机。这时的晋造75毫米迫击炮就配备有专门的对空弹。

日本人在二战期间也制造过一种能攻击飞机的迫击炮弹。
三式80毫米迫击炮是配备给日军使用的对空拦阻弹。这个拦阻弹是日本专门研发的神秘弹种,长500毫米,用来攻击飞行中的战机,主要目标是在1300米以下飞行的战机。延迟引信在一定时间后引发弹体内炸药爆炸。
日本也研制过专用的防空榴霰弹发射器。

防空榴霰弹结构


一直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艰苦斗争的战争年代发展壮大,与外军相比,步兵的基层火力,尤其是步兵营和步兵连的火力一直很弱。以至于很多人认为解放军步兵喜欢通过人海战术淹没敌人。其实不然,解放军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步兵的火力建设,在重炮很少的年代,也尽量发挥现有轻型火炮的威力,于是诞生了许多步兵的独门绝技,例如使用手榴弹和迫击炮对空作战就是我军的一项创造性发明,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迫击炮是我军步兵的重要支援火力,因为部队上下对迫击炮技战术的重视,几十年来我们把迫击炮玩出了无数花样。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指战员曾创造出用迫击炮弹顶送炸药包的方法,提高普通迫击炮炮弹的威力,用于攻坚和远距离爆破。解放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除了发射普通迫击炮弹外,创造出一种很特殊的炮弹,叫“长弹”和“长炮榴弹”,威力巨大,堪比重榴弹炮。

上图是我军战士手持110毫米长炮榴弹的雄姿,其中左图为长炮榴弹,右图为去掉大号弹头的长弹。

长弹和长炮榴弹就是用一枚普通迫击炮弹发射大口径的战斗部,可以在近战中起到重炮的效果。解放军还把这种炮弹发扬光大,当成高射炮去打飞机。这不是评书和段子,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六十年代全军步兵、炮兵和工程兵大比武。其中一个表演项目是步兵营属炮兵连使用82毫米迫击炮,应用时间引信,对空发射长炮榴弹,打敌低空飞机,打空降之敌,杀伤空中伞兵目标。由此可见迫击炮长炮榴弹的巨大威力。

迫击炮的长弹属于爆破弹弹药,由于全弹较长,为了保证稳定性,尾管较长,弹身用冷拔无缝钢管制成,内部装填炸药。头部可与长炮榴弹弹头连接构成长炮榴弹,就是超口径的重型迫击炮弹。国产82毫米长弹重8公斤,装药1.4公斤,最大射程1200米。

我军的67式82毫米迫击炮,以及至今所有82毫米迫击炮,都配有质量相同的杀伤与爆破两种超口径炮榴弹弹头。这种丧心病狂的弹药可配用时间引信,可实施空炸,在10米至100米左右高度的有利炸高,杀伤半径可达100米以上,威力与一枚122毫米或152毫米的榴弹相当。配用迫-4引信,可以瞬发或装定延期进行侵彻爆破,用于打击坚固堡垒和工事。还可以使用拉火引信当作滚雷或爆破筒使用。

缺点是弹丸质量大,发射时后坐动量大,因此对火炮阵地的要求较高,一般应选择中等硬度土壤,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由于火炮稳定性差、弹丸飞行摆动较严重等原因,该弹射程近(它的威力大是牺牲射程获得的,例如110毫米炮榴弹最大射程仅为1100米,150毫米炮榴弹为950米)、精度差。

手榴弹打飞机可不是抗战神剧中编出来的段子。这是我军很多部队在90年代以前的必练科目。科目名称叫做对空抛射手榴弹。我军为此专门研制了对空发射的手榴弹盒,战时将手榴弹插入对空抛射盒,可将数十枚手榴弹一次抛入数百米高的空中,可以打击低空飞行的直升机群,最主要是打击空降兵。这种对空抛射盒的爆炸威力极其恐怖,相当于数百发37毫米高炮炮弹同时爆炸。


图片:那一排小型的弹药,就是专用的对空抛射手榴弹,左边的大个头是67式手榴弹。

在六十年代,全军陆续开展了三防(防空袭、防原子、防化学)、三打(打坦克、打飞机、打伞兵)的训练。高抛手榴弹打伞兵就成为重点,高抛手榴弹是土办法,它是用五公分的木板钉成方盒,内置炸药包,将木盒埋在地上,木盒上面盖一个木板,木板上每边放两颗共八颗手榴弹,将手榴弹拉环固定在冻土上,当炸药包起爆后将手榴弹抛上几十米的高空,在手榴弹抛起的瞬间拉弦使手榴弹在空中爆炸,利用弹片杀伤伞兵。当手榴弹在空中爆炸时,就像节日的礼花,高空中炸出一团团的烟雾,前提是要判断出伞降的地点。后来把木盒改成了粗钢管,不用挖坑埋,还可以反复使用。

在上世纪70年代末,解放军和民兵的对外战术表演,除了枪械射击、82迫击炮、75无后座力炮、连环雷等表演,城乡人民防空也是重点,包括各种武器的对空射击。此时对空抛射手榴弹成为固定的保留节目。例如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埃塞俄比亚塞拉西皇帝、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法国三军参谋长梅里上将,美国国防部长施莱辛格等30多个国家元首、军事首脑和外宾,都观看过这种新奇的独一无二的防空战术。
解放军步兵手里的各种枪械、榴弹、火炮、炸药包,配用多种引信,可以玩出无数种战术,在历次战争作战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令敌军闻风丧胆。
例如这个手榴弹打飞机的情节就令人印象深刻。
在电影《登陆之日》还展示过如何用步枪打飞机的。
其实不光是中国有抗战神剧,外国也有,这个是抗德神剧,锄头打飞机。
以上这些影视情节,尽管都有艺术夸张,但在战争史上都能找到原型。
如果论述打飞机的历史,那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讲起。一战早期的飞行员都相当愉快,敌对方空中遇见时,都会相互轻快地招招手,那时候的飞机都没有武装,只是用来侦察和为炮兵指示目标。1914年9月的一天,事情发生了改变,一位德国飞行员认识到战争不是请客吃饭,不能温良恭俭让,于是拔出手枪向一架敌机射击。此后双座飞机开始携带步枪,诞生了战斗机。地面部队也是,交战国纷纷将机枪和速射炮安装高射枪架,用于对空作战。
步兵想要凭借手中的步枪或机枪把飞机打下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应急的情况下也能取得一定效果,就是不能击落敌机,也可能驱逐敌机。解放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编印过大量《怎样打飞机》的教材,专门训练单兵对空射击的简易防空战术。我军的所有步兵轻武器,都有对空作战的要求和实施方法。
在电视剧《壮士出川》中,为了增强戏剧性,还专门设计了一个改装迫击炮弹引信,让其在空中爆炸,从而炸毁敌机的情节。战争剧观众中不乏军事迷,他们对这个情节可能嗤之以鼻。谁都知道迫击炮弹是触发引信,必须头向下触碰硬地面才能爆炸。空爆,可能吗?
科罗廖夫为此专门查阅了有关川军抗战的史料,在川军战史中找到了这个情节的依据。
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川军第二十军炮兵部队将迫击炮弹装上枪榴弹引信,对空发射,对战场轰炸敌机造成极大威胁,迫使敌机大为收敛。川军用迫击炮打飞机,迫击炮兵1940年前后苏联顾问指导下摸索出来的经验。只要将迫击炮弹引信换成枪榴弹延迟引信,可以将迫击炮弹发射到2600米的高空爆炸。
晋造75mm迫击炮对空榴弹
抗战保卫武汉期间,日军第六师团打算突破武汉的门户,双方展开激烈的炮战,日军还出动78架飞机进行攻击。负责防守的国军施中诚师的官兵使用迫击炮击落了一架低空飞行的日军飞机。在桂南会战中,国军士兵也曾使用迫击炮配合空炸引信击落过日军飞机。这时的晋造75毫米迫击炮就配备有专门的对空弹。
日本人在二战期间也制造过一种能攻击飞机的迫击炮弹。
三式80毫米迫击炮是配备给日军使用的对空拦阻弹。这个拦阻弹是日本专门研发的神秘弹种,长500毫米,用来攻击飞行中的战机,主要目标是在1300米以下飞行的战机。延迟引信在一定时间后引发弹体内炸药爆炸。
日本也研制过专用的防空榴霰弹发射器。
防空榴霰弹结构
一直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艰苦斗争的战争年代发展壮大,与外军相比,步兵的基层火力,尤其是步兵营和步兵连的火力一直很弱。以至于很多人认为解放军步兵喜欢通过人海战术淹没敌人。其实不然,解放军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步兵的火力建设,在重炮很少的年代,也尽量发挥现有轻型火炮的威力,于是诞生了许多步兵的独门绝技,例如使用手榴弹和迫击炮对空作战就是我军的一项创造性发明,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迫击炮是我军步兵的重要支援火力,因为部队上下对迫击炮技战术的重视,几十年来我们把迫击炮玩出了无数花样。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指战员曾创造出用迫击炮弹顶送炸药包的方法,提高普通迫击炮炮弹的威力,用于攻坚和远距离爆破。解放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除了发射普通迫击炮弹外,创造出一种很特殊的炮弹,叫“长弹”和“长炮榴弹”,威力巨大,堪比重榴弹炮。
上图是我军战士手持110毫米长炮榴弹的雄姿,其中左图为长炮榴弹,右图为去掉大号弹头的长弹。
长弹和长炮榴弹就是用一枚普通迫击炮弹发射大口径的战斗部,可以在近战中起到重炮的效果。解放军还把这种炮弹发扬光大,当成高射炮去打飞机。这不是评书和段子,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六十年代全军步兵、炮兵和工程兵大比武。其中一个表演项目是步兵营属炮兵连使用82毫米迫击炮,应用时间引信,对空发射长炮榴弹,打敌低空飞机,打空降之敌,杀伤空中伞兵目标。由此可见迫击炮长炮榴弹的巨大威力。
迫击炮的长弹属于爆破弹弹药,由于全弹较长,为了保证稳定性,尾管较长,弹身用冷拔无缝钢管制成,内部装填炸药。头部可与长炮榴弹弹头连接构成长炮榴弹,就是超口径的重型迫击炮弹。国产82毫米长弹重8公斤,装药1.4公斤,最大射程1200米。
我军的67式82毫米迫击炮,以及至今所有82毫米迫击炮,都配有质量相同的杀伤与爆破两种超口径炮榴弹弹头。这种丧心病狂的弹药可配用时间引信,可实施空炸,在10米至100米左右高度的有利炸高,杀伤半径可达100米以上,威力与一枚122毫米或152毫米的榴弹相当。配用迫-4引信,可以瞬发或装定延期进行侵彻爆破,用于打击坚固堡垒和工事。还可以使用拉火引信当作滚雷或爆破筒使用。
缺点是弹丸质量大,发射时后坐动量大,因此对火炮阵地的要求较高,一般应选择中等硬度土壤,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由于火炮稳定性差、弹丸飞行摆动较严重等原因,该弹射程近(它的威力大是牺牲射程获得的,例如110毫米炮榴弹最大射程仅为1100米,150毫米炮榴弹为950米)、精度差。
手榴弹打飞机可不是抗战神剧中编出来的段子。这是我军很多部队在90年代以前的必练科目。科目名称叫做对空抛射手榴弹。我军为此专门研制了对空发射的手榴弹盒,战时将手榴弹插入对空抛射盒,可将数十枚手榴弹一次抛入数百米高的空中,可以打击低空飞行的直升机群,最主要是打击空降兵。这种对空抛射盒的爆炸威力极其恐怖,相当于数百发37毫米高炮炮弹同时爆炸。
图片:那一排小型的弹药,就是专用的对空抛射手榴弹,左边的大个头是67式手榴弹。
在六十年代,全军陆续开展了三防(防空袭、防原子、防化学)、三打(打坦克、打飞机、打伞兵)的训练。高抛手榴弹打伞兵就成为重点,高抛手榴弹是土办法,它是用五公分的木板钉成方盒,内置炸药包,将木盒埋在地上,木盒上面盖一个木板,木板上每边放两颗共八颗手榴弹,将手榴弹拉环固定在冻土上,当炸药包起爆后将手榴弹抛上几十米的高空,在手榴弹抛起的瞬间拉弦使手榴弹在空中爆炸,利用弹片杀伤伞兵。当手榴弹在空中爆炸时,就像节日的礼花,高空中炸出一团团的烟雾,前提是要判断出伞降的地点。后来把木盒改成了粗钢管,不用挖坑埋,还可以反复使用。
在上世纪70年代末,解放军和民兵的对外战术表演,除了枪械射击、82迫击炮、75无后座力炮、连环雷等表演,城乡人民防空也是重点,包括各种武器的对空射击。此时对空抛射手榴弹成为固定的保留节目。例如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埃塞俄比亚塞拉西皇帝、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法国三军参谋长梅里上将,美国国防部长施莱辛格等30多个国家元首、军事首脑和外宾,都观看过这种新奇的独一无二的防空战术。
解放军步兵手里的各种枪械、榴弹、火炮、炸药包,配用多种引信,可以玩出无数种战术,在历次战争作战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令敌军闻风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