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弹琴:25吨级起飞重量的单发隐身机还是需要研发

2020-07-16 09:41:44   




25吨最大起飞重量自然说的是完全隐身的状态。完全隐身状态自然是内置弹药,现在设定最大内置弹药重量为3吨。如果是外挂弹药。则可以增加到8吨,这样最大起飞重量就是30吨级。在发动机方面,目前用TH增推版首飞,已经可以确保起飞最大推力为15到16吨,如果推动25吨自重隐身状态起飞,已经强于大部分F16。如果发动机用WS15装机版甚至是未来20吨以上的放大涵道比的增推版,则推重比更加改善。空战推重比甚至在1.2以上,已经足够强悍。因此初期状态,应该是空重12吨,8吨内油,内置弹药3吨,外置弹药8吨,发动机按照17吨最大推力,中间推力11.5吨来算,作战半径1300公里,甚至大于双发的部分隐身中型机。雷达航电甚至外形都是现成的。无非是把现在双发重型隐身机改为单发型号而已。
那么问题是为何还要研发一种单发隐身机?首先还是上量的需求。毕竟超级大国已经很快要实现一天下线一架F35的速度,这些F35最终会有至少60%堆砌到周边。因此未来10年,周边有1000到1200架F35都不要奇怪。虽然F35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在彻底打破其皇帝的新衣前,还是要充分的重视。目前的双发重型隐身机单纯靠产量很难达到F35产量的一半,就算加上未来的双发中型隐身机也速度快不了。如果维持对外和F35是8比10的比例尚可,如果长期是6比10甚至是4比10,显然是不行的。而单发隐身机消耗的发动机少。而其空优和对地模式又可以压制F35,因此完全有研发必要。同时目前的单发3.5代必然要在几年内停产。停产以后的装备单位,未来全用双发重型机代替几乎没有可能,如果配套的单发隐身机研发成功。



在10年到15年后恰恰可以对目前的单发3代和3.5代进行一对一的替换。整体战斗力可以有巨大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当今全球,凡是卖出去的隐身机,只有单发的F35系列这一种,而且销售情况相当好。而双发的重型隐身战机,到目前不用说实际销售,就是意向订单也都是零。而目前成熟的双发隐身重型战机又不可能出口。这个市场白白看在眼里而吃不到。其实有很多有意向也有采购实力的国家,他们买到F35的概率基本是零。因此并非不存在隐身机出口的现实市场。一旦这些国家周边的其他国家购买到F35,他们必然需也要装备隐身机。过几年虽然有双发中型隐身机可以出口,但是未必每个国家都喜欢双发型号。如果有至少2种隐身机型可以选择,可能其中一个友好国家买单发隐身机,另外一个友好国家采购双发中型隐身机,这样可以各取所需。而且机型不一样,互相不摸底,这样各自买着也放心。



只要有开头的,那么其他友好国家要跟进购买的,还多得很,最终打开这个巨大市场最快速有效的,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还是认为熟门熟路的单发隐身机更有优势。毕竟即使3代机,单发的F16和枭龙等,也比所有双发机销售数量大得多。这个想法看来未必只是想法,很可能早已被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