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用妙计将最强战车拿到手:俄哭诉国宝级技术流失

2016-06-19 21:06:38   

在一支军队的体系里,军用汽车是一个经常容易被忽视,但实际却无比重要的组成部分,最近曝光的东风41,导弹自身固然让人惊喜,但驼载它的越野底盘,一样是高精尖技术的结晶——高精尖到了,这个世界上只有中俄及白俄罗斯三个国家能够制造的程度。没错,就连美国人都造不了。

【第673期】一度这类技术是苏联所掌握的“独门绝学”,为何中国能够掌握俄罗斯这一最为“压箱底”的技术?答案要说难也难,中国为了攻克这种能够大幅提高导弹部队机动能力的底盘技术,花费的是数以十年计的时间和大量的人力物力。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引进苏联“飞毛腿”战术弹道导弹系统,并开始以其为基础着手研发全新的“东风11”近程地对地战术导弹系统,对于导弹本身,当时中国的技术能力已经可以驾轻就熟,但是对于其驼载底盘“MAZ543”,我们却没有任何把握予以仿制。

考虑到这种高机动底盘的战役战术价值,当时仍旧稚嫩的中国汽车工业决定:无论如何也要突破这一关口!中国的两个特种车研制单位:泰安特车和三江万山特车接受了这一任务,并分别开始研制,三江走仿制路线,泰安走自研路线,所谓“两条腿走路”。这一弄,就是十年!一直到1986,积年累月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TAS5380和WS2400型底盘分别服役,中国正式攻克了多轴系越野驼载底盘这一汽车工业领域的钻石。

十年风雨,一朝成功,这是所谓“说难也难”;最后突破的临门一脚,则是“说简单也简单”。1991年苏联解体,庞大的汽车工业随即七零八落,其中负责生产驼载底盘的明斯克重工业联合体大部分划归了独立的白俄罗斯,中国随即针对苏联的衰落启动了“双引进”计划,全面引进前苏联国家的人才和技术,其中,针对白俄罗斯的引进囊括数千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包括MAZ7900大型底盘在内的多种装备的全面引进。

原本靠着MAZ543建立起驼载底盘生产能力架构的中国此时依靠白俄罗斯的技术和人员,以及对装备的拆解研究,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拥有了8轴、10轴乃至12轴的重型驼载底盘的研制能力与生产技术,用以驼载东风41的HTF5980系列底盘,已经具备了和俄罗斯“白杨”系列导弹载车MAZ7922一较高下的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