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无可忍则从头再忍?错!不能再让印度得寸进尺!
2017-07-15 08:10:56
在洞朗的对峙已经超过一个月。用约瑟翰-庞麦郎的歌词来形容,就是“噢,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肢体冲突背后,是印度这个霸权国家的孤注一掷与丧心病狂。虽然印度外交秘书苏杰生(也是前驻华大使)7月11日在新加坡表示“分歧不能演变为争端”,但他也同时强调印度的“向东进”战略,并毫不讳言会与日本和越南加强关系。根据媒体报道,印度当局在7月13日准备与主要反对党领导人“统一立场”,还向印度相关军队下达了“绝不退让”的指示。“海外探客”认为,一切迹象都表明,硬碰硬不可避免。

作恶者往往先用正义的理由说服自己,然后再伪装成受害者。印度方面为入侵行为找到了很多理由,譬如“某大国既不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也反对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令印度低人一等(废话,只有五常能够合法拥有核武)”、“珍珠链战略”令印度感觉被逼到了墙角、中巴经济走廊经过巴控克什米尔,令印度感觉主权收到侵犯、中巴经济走廊从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光缆都要联通,令印度人感觉受了侮辱……而根据调查,41%的印度人对华持有负面看法,持正面看法的人仅有26%,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挑动民族情绪,抱上美日的大腿,莫迪押上了所有赌注,实际上在作茧自缚。这是一个印度玩不起的赌局。印度做好战争准备了吗?同时应对2.5线的战事,只是自我壮胆。美国学者指出,印度拥有120——130枚核弹头,且调整了瞄准目标,从巴基斯坦转移。印度目前已经能够攻击2000公里外的某大国中西部地区。问题是,敢用吗?
不得不承认,印军一些装备的确有一定优势,譬如P-8I海上巡逻机、阿帕奇和支奴干直升机、C-130J和C-17军用运输机等等,近10年里砸出150亿美元购买的美式装备并非吃素的。恐怕也正是有了这些压箱底的武器,印度才敢从2009年就制订了一个“96小时内同时打败2个敌国”的疯狂计划,并幻想能够逼迫北部和西部的2个国家签署停火协议。

可决定现代战争成败的是短板。在宏大构想背后,是印度陆军弹药物资只够4天,需要紧急采购46种弹药,部署在边境的第17山地打击军已开始面临弹药短缺问题。而在计划里,印度陆军的弹药储备需要保证“40天大规模战争”的消耗。也就是说,实际与理论差了90%。而最薄弱的环节则体现在运输商,前线部队的弹药严重依赖2.5吨卡车补给,在立体战争条件下,它们不会有慢悠悠开到营地的机会。这还不考虑西孟加拉帮的3万多游击队时不时就掐断前方的补给生命线,以及道路遭洪水侵袭。当然,巴铁也在西线进行火力试探,结果证明三哥还是熟悉的三哥。
匪夷所思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莫迪政府竟敢叫板,哪来的底气?以莫迪的想法,印军入侵锡金边界,只要能扎下根,拒不撤退就算是成功。印军如果能长期存在,实际上就将边界划分的依据变成一纸空文。这才是印方的险恶用心。
好在印度内部依然有理性的声音,印共就主张开启新一轮双边对话,强调拒绝外来因素介入领土争端,还反对莫迪的对华强硬政策,认为挑拨分歧已经使双边关系恶化。印共指出:洞朗高原争端的主角不是印度,而中不之间自1984年开始就展开了对话,印度应该支持对话并支持不丹,让不丹在谈判中起到主导作用。

但盲目乐观的印度当局已经听不进去任何谏言,反而相信胜利就在前方。莫迪知道,只要印度军队撤退,不仅仅意味着丢面子,还意味着印度从此在边界谈判中处于下风,也令美日澳等盟友轻视。而东亚大国也没有任何退路。
从人口上看,印度是二战以后全世界最大的霸权国家:肢解了一个主权国家(巴基斯坦),吞并了一个主权国家(锡金)。本来斯里兰卡也有被吞并的风险,1987年至1990年,印度蛮横介入斯里兰卡内战,最多时派驻10万大军。当年肆虐其境内的“猛虎组织”就是印度的工具,好在东亚大国及时出手,帮助斯里兰卡剿灭了心腹之患,也间接给了印度一个嘴巴。
而印度悍然入侵边界和改变现状,也是早晚要来的事。你越怕,人家就越来劲。什么时候搅局效果最好?当然是你的买卖刚要红火起来之时。如今的形势已经恶化到管控措施全部失灵的地步,所有预防战争的机制都已经被印度破坏殆尽,开战正在进入倒计时。
小时候看《新少林五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句“忍无可忍则无需再忍”。后来长大了,很多时候都是忍无可忍,最后的结果却往往是从头再忍。《英雄志》里的顾倩兮与卢云阴差阳错难成眷属,靠着“不抱怨”才存活于险恶世间。问题是,如果今天面对印度的挑衅采取“忍无可忍则从头再忍”的鸵鸟政策,那么印度必然会得寸进尺,“带路战略”也将被其拦腰掐断。事实也证明,对印度没有妥协,只有针尖对麦芒。在即将到来的8月份,尼泊尔就将从北方邻国接入互联网,享受更廉价更优质的服务,摆脱对印度的依赖。这也是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排斥印度影响力的最新举措。
印度洋是世界海权的中心,不仅联通欧亚非,还是现代工业所需资源最重要的运输动脉,几乎所有大国都知道这一点。在锡金的较量,也关系未来在印度洋的争夺。与其看印度一步一步蚕食和挑事,不如彻底将印度打跪。以前70多年的历史证明,每次东亚大国想安心发展经济,总有不知好歹的家伙捣乱,第一个是美国,第二个是越南。只有教训它们一次,才能迎来数十年的发展期。如今,印度已经凑到枪口前。
印度肢解、吞并别国,如今轮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亚洲是谁的亚洲,如果需要一次战争来定义,那么晚打不如早打。忍的时间过长,拳脚都快麻木了。除了这一霸,大家好过年。(完)
作恶者往往先用正义的理由说服自己,然后再伪装成受害者。印度方面为入侵行为找到了很多理由,譬如“某大国既不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也反对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令印度低人一等(废话,只有五常能够合法拥有核武)”、“珍珠链战略”令印度感觉被逼到了墙角、中巴经济走廊经过巴控克什米尔,令印度感觉主权收到侵犯、中巴经济走廊从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光缆都要联通,令印度人感觉受了侮辱……而根据调查,41%的印度人对华持有负面看法,持正面看法的人仅有26%,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挑动民族情绪,抱上美日的大腿,莫迪押上了所有赌注,实际上在作茧自缚。这是一个印度玩不起的赌局。印度做好战争准备了吗?同时应对2.5线的战事,只是自我壮胆。美国学者指出,印度拥有120——130枚核弹头,且调整了瞄准目标,从巴基斯坦转移。印度目前已经能够攻击2000公里外的某大国中西部地区。问题是,敢用吗?
不得不承认,印军一些装备的确有一定优势,譬如P-8I海上巡逻机、阿帕奇和支奴干直升机、C-130J和C-17军用运输机等等,近10年里砸出150亿美元购买的美式装备并非吃素的。恐怕也正是有了这些压箱底的武器,印度才敢从2009年就制订了一个“96小时内同时打败2个敌国”的疯狂计划,并幻想能够逼迫北部和西部的2个国家签署停火协议。
可决定现代战争成败的是短板。在宏大构想背后,是印度陆军弹药物资只够4天,需要紧急采购46种弹药,部署在边境的第17山地打击军已开始面临弹药短缺问题。而在计划里,印度陆军的弹药储备需要保证“40天大规模战争”的消耗。也就是说,实际与理论差了90%。而最薄弱的环节则体现在运输商,前线部队的弹药严重依赖2.5吨卡车补给,在立体战争条件下,它们不会有慢悠悠开到营地的机会。这还不考虑西孟加拉帮的3万多游击队时不时就掐断前方的补给生命线,以及道路遭洪水侵袭。当然,巴铁也在西线进行火力试探,结果证明三哥还是熟悉的三哥。
匪夷所思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莫迪政府竟敢叫板,哪来的底气?以莫迪的想法,印军入侵锡金边界,只要能扎下根,拒不撤退就算是成功。印军如果能长期存在,实际上就将边界划分的依据变成一纸空文。这才是印方的险恶用心。
好在印度内部依然有理性的声音,印共就主张开启新一轮双边对话,强调拒绝外来因素介入领土争端,还反对莫迪的对华强硬政策,认为挑拨分歧已经使双边关系恶化。印共指出:洞朗高原争端的主角不是印度,而中不之间自1984年开始就展开了对话,印度应该支持对话并支持不丹,让不丹在谈判中起到主导作用。
但盲目乐观的印度当局已经听不进去任何谏言,反而相信胜利就在前方。莫迪知道,只要印度军队撤退,不仅仅意味着丢面子,还意味着印度从此在边界谈判中处于下风,也令美日澳等盟友轻视。而东亚大国也没有任何退路。
从人口上看,印度是二战以后全世界最大的霸权国家:肢解了一个主权国家(巴基斯坦),吞并了一个主权国家(锡金)。本来斯里兰卡也有被吞并的风险,1987年至1990年,印度蛮横介入斯里兰卡内战,最多时派驻10万大军。当年肆虐其境内的“猛虎组织”就是印度的工具,好在东亚大国及时出手,帮助斯里兰卡剿灭了心腹之患,也间接给了印度一个嘴巴。
而印度悍然入侵边界和改变现状,也是早晚要来的事。你越怕,人家就越来劲。什么时候搅局效果最好?当然是你的买卖刚要红火起来之时。如今的形势已经恶化到管控措施全部失灵的地步,所有预防战争的机制都已经被印度破坏殆尽,开战正在进入倒计时。
小时候看《新少林五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句“忍无可忍则无需再忍”。后来长大了,很多时候都是忍无可忍,最后的结果却往往是从头再忍。《英雄志》里的顾倩兮与卢云阴差阳错难成眷属,靠着“不抱怨”才存活于险恶世间。问题是,如果今天面对印度的挑衅采取“忍无可忍则从头再忍”的鸵鸟政策,那么印度必然会得寸进尺,“带路战略”也将被其拦腰掐断。事实也证明,对印度没有妥协,只有针尖对麦芒。在即将到来的8月份,尼泊尔就将从北方邻国接入互联网,享受更廉价更优质的服务,摆脱对印度的依赖。这也是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排斥印度影响力的最新举措。
印度洋是世界海权的中心,不仅联通欧亚非,还是现代工业所需资源最重要的运输动脉,几乎所有大国都知道这一点。在锡金的较量,也关系未来在印度洋的争夺。与其看印度一步一步蚕食和挑事,不如彻底将印度打跪。以前70多年的历史证明,每次东亚大国想安心发展经济,总有不知好歹的家伙捣乱,第一个是美国,第二个是越南。只有教训它们一次,才能迎来数十年的发展期。如今,印度已经凑到枪口前。
印度肢解、吞并别国,如今轮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亚洲是谁的亚洲,如果需要一次战争来定义,那么晚打不如早打。忍的时间过长,拳脚都快麻木了。除了这一霸,大家好过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