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尴尬了!如何收场呢?美国政府破例用5名恐怖分子救回“英雄”,不想他却认罪了……

2017-11-01 13:49:32   

今天,来给大家说一个故事。一个现实远比电影更狗血的故事。

咱们先来看两则消息:
▲ 本月16日,美国士兵鲍•伯格达尔向法官认罪他2009年在阿富汗擅离职守被虏称,我知道离开是犯法的。他在没有与公诉方达成协议的情形下承认有罪。意味着下达判决时,将由军事法官决定对他的惩罚,或将面临无期徒刑。

▲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3日报道称,曾被塔利班俘虏5年之久的美国陆军士官鲍•伯格达尔的量刑庭审将举行。

CNN视频截图(图片来源于观察者网)
• 谁是鲍•伯格达尔?

今年31岁的伯格达尔是美国一名陆军士官,2009年被派往阿富汗,五年后恢复自由。

在美国,每年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被定为阵亡将士纪念日。尊重每一位为国捐躯的将士,“带每一个人回家”是美军最著名的信条之一。

美国政府一直宣称“决不抛弃任何一名士兵”,也始终主张“决不与恐怖分子谈判”。然而,2014年5月31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不顾强烈反对,以释放5名被关押在关塔那摩的塔利班指挥官囚犯为代价换回了被绑架的士兵伯格达尔。还特意在白宫玫瑰花园举行庆祝仪式,邀请伯格达尔父母参加。打破此前“拒绝与恐怖分子谈判”的原则。

伯格达尔的父母及奥巴马在华盛顿白宫出席记者会(图片来源于新华网)
奥巴马“以5换1”的做法被众多人认为是在凸显自己“从阿富汗撤军”、“让孩子们回家”战略的“圆满成功”。

如果说,故事到此结束了的话,确实挺让人感动:“形象高大”的美国政府,排除万难,在确认伯格达尔已被塔利班分子俘虏后,加派人手在所有可能的塔利班据点进行侦查,24小时不间断有新情报传回,至少6名美军士兵在搜救行动中牺牲。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人力、物力,不惜打破游戏规则终于将“英雄”带回家,皆大欢喜……

但后来,故事“走偏”了……

2009年6月30日,到达阿富汗仅仅两个月的伯格达尔和一名阿富汗士兵离开美军位于阿富汗帕克提卡省的营地后遭到伏击,阿富汗士兵被杀,伯格达尔失踪了……

7月18日,当地极端组织,与塔利班有联盟关系的“哈卡尼网络”发布视频,宣布伯格达尔在自己手里。

被捕后的伯格达尔视频截图(图片来源于观察者网)
二战以来,美国有83126名士兵被登记为失踪,伯格达尔是阿富汗战争以来唯一知道下落的美军失踪士兵。一般在战斗中失踪的士兵都会获得晋升,伯格达尔在被俘期间也不例外,获得了晋升,成为“英雄”。

“英雄”帽子还没戴稳,“丑闻”陆续被曝光,假英雄?真叛徒?

博格达尔回国后,先是被在同一作战部队的贝西亚在著名在线新闻期刊《野兽日报》中揭露,真相是,伯格达尔是逃兵,同部队的战友为追查他的下落而殉职;
搜救伯格达尔中三名受伤士兵:一名士兵坐在轮椅上,因头部受伤无法说话;一名士兵至今无法完全使用右手;另一名腿被手榴弹所伤,结束了在海豹突击队的职业生涯。

随后有人质疑伯格达尔已经叛变,加入恐怖组织;
伯格达尔回到美国后,他与恐怖分子的合照被塔利班公布,但此照片未经证实 BBC截图(图片来源于观察者网)

同时,为了“证明清白”,伯格达尔不断接受媒体采访,将自己描述成被俘后多次试图逃跑未遂,并为此遭到塔利班单独监禁、虐待的英雄形象,坚称自己是“受害者”和“坚贞不屈的人”……
(图片来源于奇趣谈)
梦想:《拯救大兵瑞恩》, 现实:《拯救逃兵瑞恩》。

接连的“爆料”让《拯救大兵瑞恩》现实版“拯救大兵伯格达尔”这出戏跌宕起伏,仿佛为了验证伯格达尔的“清白”,一击重锤砸下来:

据接近伯格达尔目击者描述的秘密报告显示,伯格达尔在被俘期间就皈依了伊斯兰教,公开与绑架者“称兄道弟”,2012年,8月他就已经自称是一名“伊斯兰圣战战士”。

伯格达尔与塔利班分子(图片来源于观察者网)

昔日奥巴马“决不会因为交换战俘一事道歉。”的言论如今还响彻耳旁。“事实的真相”却早已无力回天。


福克斯新闻网曾报道表示,伯格达尔被俘事件是美国情报机构研究的“重要文件主题”,有担心认为,许多类似伯格达尔这样长期被囚禁的人员,可能会选择与敌人合作。但也有专家指出,这或许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表现,即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好气喔,还要保持微笑!
无论如何,伯格达尔顶不住了,认罪了。这个残酷的真相、巨大的落差是否被美国民众所接受?答案是一言难尽的。

营救俘虏是美国自二战以来就大肆宣传的军纪,目的是为了让士兵知道后方会不计成本营救自己。但随着美国战线多开,战争名义逐渐不正当化已经慢慢变质。没有信仰为利益打仗的军队是不会有英雄的,真正的英雄不是好莱坞吹捧出来的,而是真枪实弹干出来的。
事实的真相往往比电影更狗血,艺术果然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也难怪美国能拍出那么多“英雄”。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一起来讨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