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留痕:磋商谈判竟成了行贿
2019-03-01 13:50:24
第七轮中美贸易磋商谈判已经结束。从目前双方的信息来看,似乎已经达成了重要的共识。签署一项新的贸易协议只是时间问题。为此,美方已经决定推迟加税决定的实施。
七轮的贸易谈判,完全可以用紧张、激烈、复杂、多变八个字来形容。但无论如何,结果总是好的。这就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谈判宗旨所必然带来的结果。
不管怎么说,中美如果能够达成贸易协议,或者说停止贸易战,对两国对世界都是一个福音。这是世界期望的结果。
然而,这一结果却令一部分美国人十分的不满。虽然说众口难调,任何事都不可能做到人人满意。对磋商的结果持不同意见和观点也在情理之中。可是,竟然有美国人说,磋商谈判的结果是对特朗普行贿。这真的是奇帕的想法和思维。
《纽约时报》2月26日报道,最近在全球贸易方面有一些好消息:美中全面贸易战似乎暂时搁置,或许还可以完全避免。不过,坏消息是,如果美国真的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那主要是因为中国向特朗普提供了个人行贿。
文章称,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特朗普对解决真正的中国问题感兴趣。
文章指出,不出所料,特朗普一直在吹嘘他所谓的中国重大让步,它们似乎都涉及中国政府命令企业购买美国农产品。然而,问题的关键是,中国提供的东西根本不符合美国真正的国家利益。它所做的一切只是让特朗普可以发几条推特。
《纽约时报》的表述也真的有意思。好消息是贸易战搁置(达成协议)。坏消息则也是达成了协议,但这协议是行贿。
既然是好消息,就是不希望打贸易战。既然是坏消息,就是不需要协议。这是一对矛盾的思维。或许某些美国人天真的希望达成的应当是“城下之盟”。
然而,就算真的是签了一个“城下之盟 ”,恐怕这些美国人也不会满意,也会认为是行贿。也就是说,中国的任何让步都是对特朗普的行贿。
究其原因就是,眼下是倒特的关键阶段,是美国大选的关键时期。特朗普的任何内政外交的进展,都对竞选对手不利。特朗普是美国历史上的另类总统,必欲除之而后快。
对磋商谈判发表另类奇帕言论,就是不想让特朗普签任何协议,就是不想让人们看到特朗普的“功迹”,就是想让特朗普在推特上无话可说。这样才能证明特朗普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坏家伙,这样才符合美国的政治精英和民主党的利益。中国的让步,就又成为了干政的证据。接下来或许还会指控特朗普“通中”。
谈判是妥协的艺术,在坚持底线原则的基础之上相互让步,充分照顾双方的利益,这本身就是谈判的真谛。磋商中充分的照顾了美方的诉求和利益,却被说成是行贿。难不成,中国绝不妥协,或者说硬逼美国让步,达成的协议才是公正无私的。中国倒是应当这么想,可美国人会这么干吗?又或者说,中国人低能到任美国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吗?真佩服美国人的幻想和思维能力。
其实,细细想来,也难怪这一些美国人。眼看着中国的复兴崛起之势不可阻挡,眼看着正在加速缩小与美国的差距,而美国则陷了战略思维混乱期。美国人根本理不清应当如何与中国打交道。
打贸易战,美国承受不了这么巨大的代价。不打贸易战,或者说与中国合作,放不下身段,也不甘心。
中美磋商谈判中,美国人提出的八条要求,不可谓不苛克。即使如此,中国还是积极的与美方谈判。
美国要缩小贸易逆差,那中国就承诺大量购买。可问题是,美国根本没有能力满足中国强大的购买力。总不让美国成国中国的加工厂?
或许,正是中国的一句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刺激了美国人。让中国人享受美国货,而美国人却要大量的消费中国货。这真的很气人。
美国提出要中国进行结构改变,可中国却来了个因势利导。这一要求,反又成为了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动力。
中央指出:“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美国强调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就立即修订了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美国要中国扩大市场开放,中国已经在下大力气改善投资环境。一众美国跨国公司在贸易战的情况之下反增加了对华投资,就已经是最好的证明。
美国提出的要求,中国基本上都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和满足,而这正是中国要做的事。中国的改革步伐之大,可以说都已经超出了西方人的想象。
美国要围攻打压华为,不曾想却无意中为华为做了一次广而告之的宣传,让世界各国更清楚了华为的优势。
从以上来看,美国的要求,基本上与中国的改革是不谋而合。美国这是在给中国的深化改革开放助力。这让美国人怎么受得了。
美国人希望中国进行结构性改革,可当中国真的大刀阔斧的加速结构性改革的时候却又傻眼了。如果说,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成果让美国人吃惊的话,那么这一轮深化改革开放可能带来的效应,则加剧了美国人的恐惧。
美国一直强调中国要进行结构改变。一是认为中国没有这个勇气和能力。以为中国只会专心于维护目前的发展政策,满足于目前的发展成果。二是不知道量变到质变升华的道理。美国不知道40年发展的量的积累,是到了质变的时候。而结构性改革就是动力。
虽然,近来还有美国高官强调要求中国进行结构性改变,可此时的结构性改变与先前的定义恐怕已经大不相同。现在要求的恐怕是要中国改变发展道路,放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国恐怕是后悔一开始就没有说清楚。
40年的发展成就,从中国崩溃论到中国威胁论的演变,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性。这是最后的底线和原则。恐怕没有人会相信中国会顺从美国的要求改变自己。
如今的情况是,美国要么与中国达成协议,要么与中国展开冷战,其它的就不要妄想了。
美国人已经把自己内部的政治恩怨和情绪带到了国际外交事务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心态,所以对特朗普与中国达成的任何协议都不会满意。做出的任何让步都会说是对特朗普行贿,是干预。如果特朗普要是在二年后的大选中获胜,美国很有可能启动对特朗普的“通中”调查。
现在令这一部分美国人担心的不仅是中美贸易关系问题,更担心的是接下来的美欧和美日贸易问题。因为,据说美国相关部门对欧盟和日本的汽车关税调查已经有了结果。结论是,目前的汽车关税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这也就是说,下一步,特朗普要对欧盟和日本高举汽车关税的贸易大棒,这很可能意味着美欧美日贸易谈判将进入白热化。
如今,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解决,特朗普可以集中精力打歼灭战。
而没有了中国做挡箭牌,很难想像欧盟和日本不妥协投降。这又将是特朗普的功迹。而如果欧日不屈服,那美国就要面对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损失。输赢照样都是特朗普的不是。
七轮的贸易谈判,完全可以用紧张、激烈、复杂、多变八个字来形容。但无论如何,结果总是好的。这就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谈判宗旨所必然带来的结果。
不管怎么说,中美如果能够达成贸易协议,或者说停止贸易战,对两国对世界都是一个福音。这是世界期望的结果。
然而,这一结果却令一部分美国人十分的不满。虽然说众口难调,任何事都不可能做到人人满意。对磋商的结果持不同意见和观点也在情理之中。可是,竟然有美国人说,磋商谈判的结果是对特朗普行贿。这真的是奇帕的想法和思维。
《纽约时报》2月26日报道,最近在全球贸易方面有一些好消息:美中全面贸易战似乎暂时搁置,或许还可以完全避免。不过,坏消息是,如果美国真的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那主要是因为中国向特朗普提供了个人行贿。
文章称,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特朗普对解决真正的中国问题感兴趣。
文章指出,不出所料,特朗普一直在吹嘘他所谓的中国重大让步,它们似乎都涉及中国政府命令企业购买美国农产品。然而,问题的关键是,中国提供的东西根本不符合美国真正的国家利益。它所做的一切只是让特朗普可以发几条推特。
《纽约时报》的表述也真的有意思。好消息是贸易战搁置(达成协议)。坏消息则也是达成了协议,但这协议是行贿。
既然是好消息,就是不希望打贸易战。既然是坏消息,就是不需要协议。这是一对矛盾的思维。或许某些美国人天真的希望达成的应当是“城下之盟”。
然而,就算真的是签了一个“城下之盟 ”,恐怕这些美国人也不会满意,也会认为是行贿。也就是说,中国的任何让步都是对特朗普的行贿。
究其原因就是,眼下是倒特的关键阶段,是美国大选的关键时期。特朗普的任何内政外交的进展,都对竞选对手不利。特朗普是美国历史上的另类总统,必欲除之而后快。
对磋商谈判发表另类奇帕言论,就是不想让特朗普签任何协议,就是不想让人们看到特朗普的“功迹”,就是想让特朗普在推特上无话可说。这样才能证明特朗普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坏家伙,这样才符合美国的政治精英和民主党的利益。中国的让步,就又成为了干政的证据。接下来或许还会指控特朗普“通中”。
谈判是妥协的艺术,在坚持底线原则的基础之上相互让步,充分照顾双方的利益,这本身就是谈判的真谛。磋商中充分的照顾了美方的诉求和利益,却被说成是行贿。难不成,中国绝不妥协,或者说硬逼美国让步,达成的协议才是公正无私的。中国倒是应当这么想,可美国人会这么干吗?又或者说,中国人低能到任美国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吗?真佩服美国人的幻想和思维能力。
其实,细细想来,也难怪这一些美国人。眼看着中国的复兴崛起之势不可阻挡,眼看着正在加速缩小与美国的差距,而美国则陷了战略思维混乱期。美国人根本理不清应当如何与中国打交道。
打贸易战,美国承受不了这么巨大的代价。不打贸易战,或者说与中国合作,放不下身段,也不甘心。
中美磋商谈判中,美国人提出的八条要求,不可谓不苛克。即使如此,中国还是积极的与美方谈判。
美国要缩小贸易逆差,那中国就承诺大量购买。可问题是,美国根本没有能力满足中国强大的购买力。总不让美国成国中国的加工厂?
或许,正是中国的一句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刺激了美国人。让中国人享受美国货,而美国人却要大量的消费中国货。这真的很气人。
美国提出要中国进行结构改变,可中国却来了个因势利导。这一要求,反又成为了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动力。
中央指出:“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美国强调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就立即修订了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美国要中国扩大市场开放,中国已经在下大力气改善投资环境。一众美国跨国公司在贸易战的情况之下反增加了对华投资,就已经是最好的证明。
美国提出的要求,中国基本上都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和满足,而这正是中国要做的事。中国的改革步伐之大,可以说都已经超出了西方人的想象。
美国要围攻打压华为,不曾想却无意中为华为做了一次广而告之的宣传,让世界各国更清楚了华为的优势。
从以上来看,美国的要求,基本上与中国的改革是不谋而合。美国这是在给中国的深化改革开放助力。这让美国人怎么受得了。
美国人希望中国进行结构性改革,可当中国真的大刀阔斧的加速结构性改革的时候却又傻眼了。如果说,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成果让美国人吃惊的话,那么这一轮深化改革开放可能带来的效应,则加剧了美国人的恐惧。
美国一直强调中国要进行结构改变。一是认为中国没有这个勇气和能力。以为中国只会专心于维护目前的发展政策,满足于目前的发展成果。二是不知道量变到质变升华的道理。美国不知道40年发展的量的积累,是到了质变的时候。而结构性改革就是动力。
虽然,近来还有美国高官强调要求中国进行结构性改变,可此时的结构性改变与先前的定义恐怕已经大不相同。现在要求的恐怕是要中国改变发展道路,放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国恐怕是后悔一开始就没有说清楚。
40年的发展成就,从中国崩溃论到中国威胁论的演变,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性。这是最后的底线和原则。恐怕没有人会相信中国会顺从美国的要求改变自己。
如今的情况是,美国要么与中国达成协议,要么与中国展开冷战,其它的就不要妄想了。
美国人已经把自己内部的政治恩怨和情绪带到了国际外交事务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心态,所以对特朗普与中国达成的任何协议都不会满意。做出的任何让步都会说是对特朗普行贿,是干预。如果特朗普要是在二年后的大选中获胜,美国很有可能启动对特朗普的“通中”调查。
现在令这一部分美国人担心的不仅是中美贸易关系问题,更担心的是接下来的美欧和美日贸易问题。因为,据说美国相关部门对欧盟和日本的汽车关税调查已经有了结果。结论是,目前的汽车关税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这也就是说,下一步,特朗普要对欧盟和日本高举汽车关税的贸易大棒,这很可能意味着美欧美日贸易谈判将进入白热化。
如今,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解决,特朗普可以集中精力打歼灭战。
而没有了中国做挡箭牌,很难想像欧盟和日本不妥协投降。这又将是特朗普的功迹。而如果欧日不屈服,那美国就要面对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损失。输赢照样都是特朗普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