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释放临时流动性近2万亿,是否意味有货币宽松(放水)信号?
2018-02-28 08:00:53
目前央行的一举一动备受市场关注,近期中国央行发布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于央行下一步工作的内容引发市场争议,其中报告提到:“下一阶段,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
关键一句是”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这句话结合央行的现实举动就比较有意思了,在春节期间央行的CRA(期限为30天的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使用已经达到高峰,累计释放临时流动性近2万亿元,累计净投放流动性6095亿元。虽然央行的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预计从三月份开始会将此前释放的流动性会陆续收回,但是央行这种释放流动性的积极信号是否意味着:有货币宽松(放水)的信号?

目的还是防范金融风险众所周知的是,从全球货币大趋势来看,货币不再宽松已经成为目前主要经济体的基调(日本除外),近年来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加拿大,英国,韩国央行们相继跟随美联储加息脚步,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部金融环境势必会影响到我国货币市场的流动性,虽然我国央行没有真正意义上采取加息(存贷款利率标准上调),但是已经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变相加息”,这也会直接影响到我国货币利率走动。
从深层次考虑,央行在春节前后释放流动性,是为了保障春节期间现金大量流出可能会导致流动性危机发生而做出的流动性对冲安排,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当然,近期央行也会释放流动性,让市场保持稳定,毕竟重要会议之前要保证资本市场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在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小幅上行可适度收窄其与货币市场利率的利差,有助于修复市场扭曲,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客观上也有利于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利率预期,避免金融机构过度加杠杆和扩张广义信贷”。
也就是说市场利率上调是有益的,有益的在很大程度上会采取措施并执行,需要指出的是,三月份美联储继续加息是大概率事件,我国央行很有可能在公开市场上“变相加息”。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央行采取货币宽松的可能性很小,不过我们会看到央行会在一些时间段释放流动性(宽松)。
从主观上来解释(举个例子,不喜勿喷),A短时间急需要钱,于是想要跟央妈借点,不借就“死给央妈看”,央妈预测A现阶段事后容易造成风险,并且看A过去表现不错,于是暂时借给A钱(这种事情不是要挟央妈的理由,央妈会看情况做决定),属于救急不救贫的性质,另一种情况是B现在挺有钱,流动性很充足,有信贷扩张的冲动,于是央妈会把B的钱回收上来,这两种情况都是“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

也就是说,当市场上流动性比较紧张的时候,央妈为了不让市场出现流动性风险,会阶段性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释放流动性,当市场流动性过于充足时,央行同样会采取措施回收流动性,从而整体上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最后,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在经济生活当中观察央行的举动时,可能更关注央行放了多少钱,这种关注对我们来讲是无可厚非的,并且我们更应该倾向于其实际落实情况,因为未来我国的经济情况随时可能会让央行的举动出现变化。
关键一句是”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这句话结合央行的现实举动就比较有意思了,在春节期间央行的CRA(期限为30天的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使用已经达到高峰,累计释放临时流动性近2万亿元,累计净投放流动性6095亿元。虽然央行的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预计从三月份开始会将此前释放的流动性会陆续收回,但是央行这种释放流动性的积极信号是否意味着:有货币宽松(放水)的信号?
目的还是防范金融风险众所周知的是,从全球货币大趋势来看,货币不再宽松已经成为目前主要经济体的基调(日本除外),近年来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加拿大,英国,韩国央行们相继跟随美联储加息脚步,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部金融环境势必会影响到我国货币市场的流动性,虽然我国央行没有真正意义上采取加息(存贷款利率标准上调),但是已经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变相加息”,这也会直接影响到我国货币利率走动。
从深层次考虑,央行在春节前后释放流动性,是为了保障春节期间现金大量流出可能会导致流动性危机发生而做出的流动性对冲安排,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当然,近期央行也会释放流动性,让市场保持稳定,毕竟重要会议之前要保证资本市场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在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小幅上行可适度收窄其与货币市场利率的利差,有助于修复市场扭曲,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客观上也有利于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利率预期,避免金融机构过度加杠杆和扩张广义信贷”。
也就是说市场利率上调是有益的,有益的在很大程度上会采取措施并执行,需要指出的是,三月份美联储继续加息是大概率事件,我国央行很有可能在公开市场上“变相加息”。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央行采取货币宽松的可能性很小,不过我们会看到央行会在一些时间段释放流动性(宽松)。
从主观上来解释(举个例子,不喜勿喷),A短时间急需要钱,于是想要跟央妈借点,不借就“死给央妈看”,央妈预测A现阶段事后容易造成风险,并且看A过去表现不错,于是暂时借给A钱(这种事情不是要挟央妈的理由,央妈会看情况做决定),属于救急不救贫的性质,另一种情况是B现在挺有钱,流动性很充足,有信贷扩张的冲动,于是央妈会把B的钱回收上来,这两种情况都是“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
也就是说,当市场上流动性比较紧张的时候,央妈为了不让市场出现流动性风险,会阶段性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释放流动性,当市场流动性过于充足时,央行同样会采取措施回收流动性,从而整体上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最后,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在经济生活当中观察央行的举动时,可能更关注央行放了多少钱,这种关注对我们来讲是无可厚非的,并且我们更应该倾向于其实际落实情况,因为未来我国的经济情况随时可能会让央行的举动出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