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简评:人家用战斗机挂吊舱,我们用轰炸机
2018-01-26 15:09:15
环球网: 中国电子战轰6高调公开亮相 作战可覆盖整个南海
评: 这玩意儿,太具攻击性!另外,朋友们注意,美国联储女掌门,即将隐退,接任者,具“ 特朗普特征”,国际形势,特别是国际金融市场,或将进入“特朗普式嬗动”,因此,着眼于两种战略准备的中国军备又将进入一个“爆发期”,自歼20正式入役后,上一波爆发,是095/096“相关技术爆发”为代表,下一波,是什么为代表?(人家用战斗机挂吊舱,我们用轰炸机,中国特色,大工程。)中国有歼16电子战型,这次,是对手有的,我们要有,对方没有的,我们也要有的节奏.
新浪网: 蔡英文发出警告:大陆想武统台湾,千万别小看我的意志!
评: 菜的意志?如果真有,就掐掉. 南方有一蔬菜,名为“菜薹”,看似粗壮,一掐,就断!
腾讯网: 台独通缉令名单(扑克牌珍藏版)
评: (宋楚瑜名列其中.)吴敦义,也应该加上. 尽管吴有一国民党马甲, 加上,威慑力更大.
环球网: 伊朗大规模军演进入第二天 试射多种巡航导弹
评: 这件事,要与之前的“伊朗爆燃沉没油轮”一事相结合去观察, 之前,东方群是有相关讨论的,哪位朋友能找到记录?谢谢.(西资可能利用邮轮这事,栽赃中国利用伊朗做中介给朝鲜送油.)东方#这事,首先得看伊朗的态度,船与人,都是伊朗的,西方栽赃的企图,从来就没有断过 ,问题是,能有多大作用?(这都是些阴险的小伎俩,估计作用不会太大吧.)(怎么栽赃从来都是指鹿为马,理由多得是.)(没多大作用, 黑瞎子拿到了, 有影响的是凝析油对我们海水污染非常严重, 会杀死微生物, 破坏生态系统.)(主要还是伊朗的态度,西方在这个过程怎么顺势利用.)(不错.)东方#另外,伊朗手中控制着霍尔木兹海峡,因此,如果伊朗经调查后认定西方邪恶势力所为,那么 ,问题就立刻转化为“伊朗是否敢拿霍尔木兹海峡”说事,如果不敢,则这事,就会不了了之,伊朗可能会在内外压力下,向大欧罗巴下“中东新多边安全框架”快速滑动!(波斯猫这一次可以拉起兔子这面“虎皮”嘛.)(你把这个污染扩大了, 日本的核废水, 造成的生态灾难才更大.)(霍尔木兹海峡是伊朗手里的好牌.)东方#如果敢,那么,形势的演化,就有了新的可能!)谢谢,就是这些记录,朋友们参考!(如东方所说这次伊朗演习, 看来我兔拿到黑瞎子, 把幕后真相和黑手告诉伊朗了, 伊朗也不负众望。)由于伊朗在叙利亚/伊拉克问题上的表现不如人意,油轮一事的后续发展,要继续观察,仍然不要轻易下结论!
关于中华文化的讨论: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中,用庄子之前的文化(精华部分)来革庄子之后的文化的命,正本清源,中国的文化革命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这场彻底的反动又和专制皇权勾结,毒性大涨。革命就不可避免。但因为没有新文明体系,悲剧重演也就难免。现在是物质——规律——人的现代版天——命——人架构。不堪更严重了.)撇除本质,去讨论这些,不妥. 孔子,中国历史上,本质,有两个孔子. 为什么会有两个孔子?才是本质. 这不是历史上百家争鸣可以解决的问题. 历史上的百家争鸣,只是一个表象,是“出现两个孔子”这个本质之下的表象.(利益和私欲在兵和刑之前又如何呢?)商周之前,商周之后,大家对比一下,就知道,为什么会先出现孔子甲,在百家争鸣之后,为何在汉武帝之后,出现孔子乙. 大家讨论的这些,个人认为,是在讨论孔子甲与孔子乙,但就是不讨论,为什么会有孔子甲与孔子乙?(体用的问题,体是不变的,用必须合乎时宜。依此而论岂止两个孔子.)然也!《管子》,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特例,管子再牛,也没有阻止齐的灭亡. 管子的办法,后面的统治者“不喜欢”,而统治者在对待百家的问题上,最典型的,又是汉武帝. 在与自己的想法有冲突时,汉武帝对董,是不以为然的,但是,这一点也不妨碍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搞清楚汉武帝的做法,就清楚了两个孔子的真实原因. 但就是不讨论,为什么会有孔子甲与孔子乙?(眼光应该再往前一些看看《管子》,和对孔子甲、乙的关联不大。孔子名气忒大了,东方老师也被孔子绕进去了.)不是孔子名气大,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明史中,它占居了主导地位,对“典型的孔子乙”,个人是持“批”的态度. 今天说这些,是建议大家一方面要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要走出来,因为,今天,人类社会有更先进的文化模式,去探索去实践,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很灿烂,但是,它的许多部分,腐朽了, 必须更新,否则,不仅不能引领中华民族复兴,更不能为全人类做出更多贡献. 汉武帝对董的不以为然,在于:早年,汉武帝要做的事,董的观点,与他不同,武帝要举国用兵,所以,他就不以为然,但到了晚期,已经是要维持统治了,所以,就“独尊儒术”.(我是说:汉武帝有自己的兵,而董仲舒没有自己的兵。我朝太祖有自己的兵, 所以新中国有新.)文化的演化,是离不开政治与经济的,所以单纯讨论某一文化或学术观点的对与错,不妥.(东方的意思是武帝在执政期间,也是分阶段.)呵呵,是这意思!但这层意思,恰好能展现“本质”.(我知道你喜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不论是什么理论,包括马克思理论,也需要发展!所以,在今天,撇除时代背景,特别是政治与经济这些关键因素,单纯去讨论古老理论观点,甚至要从古老理论中,硬性地找出人类的未来道路,合适吗?人类的未来之路,应该在总结历史、正视现实,着眼未来的基础上,才能探索出来,用的是“探索”,因为,未来之路,前人没有走过,其观点本质上只有参考,关键是我们以降的人们,基于历史,基于现实,更基于未来,去探索,这条路是什么?本质上,又没有唯一的结论,只有最大的可能. 所以,百家学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是,它的作用,主要只是参考. 里面,是找不到“确定的未来之路” 的. 目前最大的可能,就是“为人民服务”层面下“的全世界人民大团结”,由于过往的人类历史与现实,似乎决定人类必须在这个层面去进一步探索,因此,相对而言,站在今天,它又是唯一之路. 显然,这条路,是对古往今来,包括中外,所有既有理论的合理继承,更新发展,积极探索!(犹如刻舟求剑,生产力一日千里,还在故纸堆里找解决方案,生产关系顽固不化.)点赞!(我还是以前经常念叨的那个话:中国哲学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就已经概括出来了哲学的第一性问题,西方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才找到了他们的哲学第一性问题,中国哲学甩西方哲学(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十条街。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的结论评判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当今,新中国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是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础上取得的,以科学为例子,即便是量子应用技术领先世界,但其基础科学理论都是取自西方,按你逻辑,中国量子应用就不能评判,指导西方量子学术了?这不客观吧. 如果都是中国老祖宗天下第一,中华民族何必要复兴这一说?月有盈亏,亏时,不掩月满之美,但有亏就是有亏.(咱现在说的是哲学.)什么是哲学?本质上,就是"有"之后产生的问题. 什么是“有”?就是有了人. 有了人之后,人要解决人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就弄出了哲学.(我说的是:人就要以“人”这个“有”为人的“则”,不是说:有就等于有人.)没有人及人这个主体,你谈什么哲学?(中国哲学不关注人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它关注的是人的“则”.)传说老子劝孔子,说的最多的,就是做人做事.(做人做事就是则.)原来,我们说的是一回事呀. 而为了做好人做好事,就得研究天道,也就是自然,再将天道与人的行为相结合,相关认识,这就是哲学了. 所以,哲学,是人类社会最高的学问. 离开目前定义的人,自然,宇宙,仍然存在,但哲学,已经不在,或者,它需要因人的演化而与时俱进.(这里有什么阻碍研究的矛盾?)在一定阶段,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这是阻碍. 所以,哲学与人一样,也需要不断进化.(没有绝对真理,难道就没有真理了吗? )相对今天的人来说,绝对的真理就是,事物是发展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认识并利用的.所以,明天的事情,在昨天的时光中去找答案,还要今天的我们做什么?(我个人理解,东方老师是类比。虽然中国量子基础理论来自西方,但是我们发展的好,也可以用中国量子指导西方量子学术。中国哲学在古代固然很辉煌,很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面有的观点,在中国很早就有类似的体现。但是马克思主义确实首先系统地提出了这一套哲学,他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也可以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可为何中国共产党人就没有从中国哲学中找到革命成功之道呢?中华文化,有很优秀的部分,也有腐朽的部分,继承优秀,革新腐朽,中华民族才有复兴的希望. 而不是“老子天下第一,只是打了个盹”而已,这样认识问题,有益吗.(你把毛泽东思想看做管子思想和孔子思想的组合,中国共产党人不就是从中国哲学中找到了成功之道吗?)毛泽东选集,白纸黑字,你找一段支持你这观点的文字,给网友看看?找得到吗?热爱中华文化是好事,但不可不顾客观事实.(马克思主义有其先进性和系统性。马克思主义系统、科学地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价值规律、劳动二重性、历史唯物主义等观点,指导了革命实践。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哲学所没有的。但是中国学习马克思主义获得了新生,而苏联、南斯拉夫却失败了。我认为这与中国5000年历史中的哲学积淀是分不开的。中国哲学在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这些方面是很有成就的.)你这段说的对,支持,但,这已经是在反对马甲说了,前面那位,会与你急的.(现在有点玩成只有中国才能救马列了.)毛泽东思想,本质就是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的集大成, 但是,反对前面那位的马甲说. 你们继续.(欢迎东方老师有时间了来聊.)很愿意.("可为何中国共产党人就没有从中国哲学中找到革命成功之道呢?"---我认为老师这句话是不妥当的。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里从传统文化里吸取的精华是有的吧,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吸收和结合当时现实的运用是有的吧。这里有中国革命成功所依赖的中国哲学吧,传统哲学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而且这个观点其实是间接的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起码是看轻了中国化的作用。我的观点是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是吸收马克思主义后的新时代的中华文化,毛泽东思想的根在中国。这个观点关系到正统性,正当性。必须把毛泽东思想看做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看来,还得说一句!我这样说的本意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直接从中国哲学中找到革命成功之道”!在这层面,与你的看法相同,但你的展开,也就是“...必须把毛泽东思想看做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不是外来文化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因为这就把毛泽东思想看作了与本土文化的的本质上的对立文化”,其核心意思,也就是丁的“马甲说”了!这层意思,反对!马克思主义,是客观事实,就在那里,毛泽东主席自己就说的很清楚“他是个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你,如何看这?中国,恐怕很少有比毛泽东主席更熟悉中华哲学史的了!可他,为什么仍然要这样说?中华文化很灿烂,但不能因此就认定任何外来文化都不值得一提,这种观点,也是历史虚无主义. 中华文明,经由五四运动、直到中国共产党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整个进程中,主要就是个吸收西方文明的过程, 这个过程,难道“马甲说”也要否定?(但我的观点没有丁老师的马甲说, 也没有否定外来文化.)我讲的,哪里有“对立”一说?什么是“集大成”?哪位朋友,麻烦解释一个“集大成” 与“对立 ”的意思.(同样一种文化之所以是该种文化,也必然有其不变的文化特征,否则该文化就灭亡了.)请解释“集大成”的意思.(对于毛泽东思想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不是马甲,我们把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作一个对比就知道了.)那你请吧,我们大家一起学习.(毛泽东思想就是以马列为骨架,中国传统文化为血肉的,不知道这样讲对不对.)毛泽东思想,其核心,本身就体现了“ 事物是发展的,认识也是发展的“,是谓”实事求是“与”群众路线“,事物是发展的,这中间,当然包括马列主义本身. 否则,新中国怎么在一开始就建立社会主义体制?(还是毛泽东思想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并例的两种文化形态?)请解释什么是”集大成“,这三个字,不难解释清楚吧.(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这个认识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结论,因此说毛泽东思想就其本质而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而不是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也是要阶段性来认识的,什么时候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什么时候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应该是今天的人们,要着重注意的一个问题,这也说明,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也都有个要发展的问题.(集大成者就是把各家优点集合在一起.)你看,别的网友,就没有看出你说的“并列”与“对立”的意思 “.(咱不考究到底什么时候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或者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们考究的是:这两种看法从哪个哲学体系中的结论.)我说的,正是你的问题所在. 今天的中国,是在结合“中国与西方文化”之基础上,进行中华民族复兴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个结论来自于哪个思想体系?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又来自哪个思想体系呢?这么一看,问题就很显然了.)这样认识问题,还不如确定”哪个文明产生在先,哪个文明产生在后“来得直接. 有多大意义?没有中国的四大发明,西方文明不会这样,而没有对西方文明的学习、吸收、批判,今天的中国也不会是这样,至少,现代科学技术,主要是西方文明的成果,这可是客观事实,是事实,就承认,就学习,就利用. 而西方文明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因为,四大发明,他们也是学习,吸引,利用,再结合西方文明的优点,产生了现代科技.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需要观察手段与工具的,显然,现代科技在过去几百年的领先,让西方文明相对中华文明,有了这个优势. 所以,在西方首先产生马克思主义,不是偶然,是一种必然. 马克思从研究资本入手,写了资本论,提示了社会发展规律. 中国传统文明中,有这样的条件吗?没有. 所以,热爱中华文明是必须的,也是好的,但是,真正的热爱,不是将无法产生马克思主义、至少是无法事先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古代中国,也要硬性研究成”马克思主义的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产生马克思主义的条件.)谢谢,你的这句话,是实话,也为我们今天的辩论做了最好的注解.(好,结束了。我也该下班了.)好的,再聊!
东方文化群儒道争论:
云过无痕:
中国文化有两条线. 儒家综合百家成为官学之后, 其他的都综合在以道家为理论的道教里了。说两条线还的从先秦说起,不然说不清楚。首先大家要知道自由学术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孔子的地位不用这些离他二千年的后学,他的三千弟子比别的学派人多。后期几个优秀弟子成了诸侯师,儒学有了大发展,特别是荀子活的时间够长。
太虚省道:
先儒,特别是后儒,大多数只会喊口号,暗中名利争夺;特别是程朱之后的后儒,更是欲性更甚;当然、孔子是大儒创始者,是区别于后世者的,乃大道废后仁义的继承者。然而,儒家从古到今,就没有真正认识过社会运转的本质是什么,更无法提出解决社会运转出问题时的解决办法;每一次,都是道家中人出来解决问题,完成平衡后,功遂身退,隐了;然后名利又全归儒家所有。
明在中原:
希望有一天,道家能出三五本派的顾炎武来,这也是华夏文明的骄傲,只笑其不自量力而已。学的祖根在孔子,而光大儒学者,世代有之。
煮酒:
从政的,成名的,儒家就是为俗世度身定做的学问。
云过无痕:
荀卿之徒著书布于天下,到了汉代叔孙通,给儒家争取到了雅言赞礼的地位。这是儒学和皇权的结合,让刘邦感觉到了当皇帝的高贵。把权贵伺候爽了,地位自然就有了。后来又出来了董仲舒这样的学霸,还有公孙弘这样习文吏事缘饰以儒术。
成言乎艮:
如果儒家仅仅是吸收别家精华,说明还是别家精华为体,儒只是个外衣,所以儒家还得有自己区别于别家核心的东西。只能说压根就不了解道家,就像看了几个糊涂儒士,就否定儒学一样。
太虚省道:
不争、功遂身退,是道家之义;儒家是争夺名利的行家,就归儒所有,也无所谓。
煮酒:
云过无痕,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儒学的本身就出自于皇权。
云过无痕:
如果说学在官府,百家都来自官学。在春秋战国学术自由时代,儒家认识到秦汉的时代变化,迎合了政治。
煮酒:
儒家的根本就是周王朝制定的一套机制。
明在中原:
道家学问,在汉朝几乎没有任何创树。
云过无痕:
明在中原,自己去看《黄帝四经》。道家的书,隋代还有。后来五代、南宋失传了不少,不能因为这样就说人家没有建树。通过打击别人抬高自己,除了显示自身狭隘,没别的。
白羽:
先搞清炼丹的是后世道教的道术开挂,原初的道家典籍哪里有炼丹法门。
明在中原:
炼丹啊,长生啊,玉女真经啊,自己搞怪力乱神,把自家学问弄坏了,还怪儒家。
云过无痕:
这些很重要,这些就是古代另一条线。除了官方思想外,就是这些东西在生活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些东西的所蕴含的内涵,语文比儒家更古老更悠久,在社会中发生的作用也更大。比如汉代的墓地里的买地劵,如果不了解上面说的,你就无法理解古代的生活情况,人们的思想。还真以为那几本经典就可以包打天下,全能,那是笑话。
明在中原:
所以,道家失败,只能怨恨自己不努力,不能怨恨儒家太努力。
煮酒:
一个是宗教,一个是政治主张。
白羽:
道教是宗教,而道家不同于道教。它是研究道的,研究天地运行规律和万事万物的。中华文明领先了世界几千年,道家传人一直是最领先的科学家。例如:火药是炼丹时发现的。葛洪也是化学家,也是名医。天花这种传染病就是他首次记载的,并且指出传染病是空气传染的,不是老天的刑罚。还启蒙了现代免疫学,他把疯狗的脑子取出敷在狂犬病患者的伤口上,患者没有发病。现在我们不也是打乙肝育苗防肝病吗?孙思邈这个也不用介绍,都了解他是药王,医家的代表人物。了解他的著作的人都知道,他还教人如何驱鬼,如何禁咒。这些高人即便是用现在的欧美评价标准,也都是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煮酒:
把炼丹等宗教行为认同于道家是错误的。
明在中原:
儒家领导中国两千年是儒家薪火相传,乾乾不息的结果。独立的道家在西汉后还存在么?不存在了。西汉之后,道家思想要么融合于儒家,要么依附于道教。道教代言道家,成为道家主体,是道家的不幸,而与儒家无干。几千道家昏迷于怪力乱神的道教,正经学问几乎没有更大建树,而要自高于孔子,不自量力而已。
见龙在田:
道学老庄列杨后无发展。
白羽:
能破门户之见者方能集大成。
云过无痕:
首先上古没有学术自由,知识由官府职官掌握,职官世卿世禄因此很大一部分是家族传承。典型的比如微子启的家族,他的后人有一支就是西周史官,时代守职。有青铜器、史墙盘为证。
成言乎艮:
不论是谁,争那些虚名没啥意思。就来点有用的吧,有点逻辑的。成天某学为尊,用某学搞搞经济学,数理化,医学,法律多好。实在不行,修身养性也行。
煮酒:
道教更多的是避世修行。
见龙在田:
修自身,不能治世。
伙夫:
明在中原,孔子之贬殷煲周,其实无非自保而已,如某人所讲,谁在台上就尊谁,孔子早忘了自己祖宗是哪位了。
云过无痕:
这些知识大概分成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典册,由祝、宗、卜、史等文官所掌握,这些官员在周礼里属于天官系统,即天官六大。不是天官,是春官,刚反应过来。在西周金文里,他们属于太史寮,与卿士寮不同。他们是神职人员,独立于行政系统的卿士寮之外,因此可以旁观行政,记载的历史比较客观。到了西汉司马迁在自序里说,太史公即掌天官,不治民,就是这一传统的体现。宗祝掌祭神祭祖,管理宗谱、弟子。比如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就相当于宗。这些都是有仪文祭典的。卜掌占卜,也有占卜的档案。比如殷墟甲骨文就是占卜后的卜辞。占卜的理论、方式、法式,就是周易等著作的源头。史是太史寮的首领,周天子的重要顾问。掌天文历法、记录史事、官爵册命,当时的学术主要集中在这一系统手中。他们记录史事,以历法为纲,既记天象,又列史实,还有占卜记录,这是一个整体,后世的《春秋》就是这样。孟子说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其实春秋笔法是当时的流行笔法,著名的就是董狐的赵遁弑其君。诸子百家里,术数家、阴阳家都是来自这个系统,道家、儒家部分思想也是来自这个系统。
白羽:
春秋笔法本身就源自后世对春秋的解读,微言大义什么的。
云过无痕:
春秋笔法是当时流行的笔法,微言大义是后世的笔法的解读。古代学术除了集中在太史寮外,还集中在学校。当时叫辟雍,或痒序。国人贵族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书数是小学,是书写、计算的训练,其他四项是大学。国人主要学射、御,因为他们是军队的主力,大射选材也是以射艺为高。贵族除了学习这些以外,根据国语、楚语,他们还需要学习历史和法令,即春秋、世、训典、故志。学校的老师有的来自史官系统,比如学校本身就是清庙、明堂,也是太史观星制历的地方。天子敬老选材都在这里,因此古代的大学并非是咱们以为的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朝廷推行教化之地。而另一些老师,比如三老五更是退休官员。他们一方面在此养老,一方面也在此发挥余热,教育后学。清庙之守养三老五更。三老是三公退休,五更是五官退休,来自不同的宗族。清庙之守养三老五更,教育后学,发展到了后来就是墨家的兼爱。此外还有一个系统在学校里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就是师氏系统。师氏最初是武官,金文里说,天子下令征伐,往往涉及师氏、虎臣。太师就是师氏之首,姜太公就是西周开国太师,因此他是灭纣的总指挥。就像太师负责教育太子一样,师氏也负责教育国人、贵族子弟。让他们学习射御,成为战士。同时先秦战争带有竞技的性质,战士进退、一击一伐,以金鼓为节。因此师氏必须懂音乐,同时也得教弟子学钟鼓之乐。可以说,师氏是将领、教师、音乐家三职合一的,后来我们搞教育的人为师就是这样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师三种职业逐渐分离。在周礼里,师氏跟报氏只负责教育,而军事的属于夏官系统的司马。同时还有专门掌音乐的大师、小师。著名的比如师旷,不是报氏是保氏。关于西周官职这里就不展开说了,建议看下专著,或查先秦官爵表。第三,养生知识和烹调技术是由膳夫系统掌握的。膳夫系统是宫廷内官,在周礼里属于天官系统。他们的首领就是宰,宰是宫廷大总管。后来发展成为了百官之首的宰相,他们是天子近臣,在实际政治中作用颇大。传说里伊尹就是以煮汤的道理说商汤的,方技家即来源于此。后来道家的养生理论、道教服食可能也跟他有关。第四法律系统,最早来自于一些王命。比如尚书吕刑,汉书杜周传有句著名的话:先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著为令。同时古代还有司士、司寇。司士负责刑狱管贵族子弟,司寇是管刑徒役作。后人说孔子当了大司寇,几天就杀了少正卯。其实少正卯是贵族,司寇管的是野人。编这个故事的人不了解先秦官制,留了个破绽。成文法最初是什么时候很难说清。公布成文法的是春秋子产铸刑鼎, 还有晋国一鼓铁。司士、司寇掌法律,同时史官也典藏法律。第五,古代各种簿籍和图册由各级行政官员掌握,特别是司徒系统。司徒,金文里叫司土。管土地、民人、政治技术,他们是比较熟悉的,儒家继承的比较多。同时他们的一些重要档案需要在太史那里存档。汉代各地上计、计书都需要正本上太史,副本上丞相。计书相当于今天的年终总结报告。司马迁为啥能对汉代各地了如指掌,就是因为他能看各地的计书。农业技术也跟司徒系统有关。我曾经说过籍礼,举行籍礼的不少官员就是司徒属官。第六,古代工艺技术跟司空系统有关。司空在金文里叫做司工,主管土木工程、公共建设。这些系统在春秋战国有了新的变化,师氏职业分化就不说了。宰,膳夫系统分化出来个各种府官,管理经济的各种府官。由于讼狱日多,不但出现了系统的成文法典,还形成了以司寇为首的庞大的司法体系,后来为秦汉庭尉系统所继承,而且还出现了少府这样的综合官署。少府负责用刑徒建设土木工程、兵器铸造、粮食加工、山河税收。以上变化说明了军事、经济、法律知识有了很大发展。同时春秋战国频繁的兼并战争,导致学术下移。王官失守,贵族失土,他们不得不用知识换取衣食,成为各种私学的背景。儒家的经典来自于第一第二类;墨家的理论来自第一、还有第六;阴阳数术来自第一类的史卜;法家和名家相比其他学派,来源于新的知识系统。因为时代刺激,新理论更新。比如兵法,司马法保存的是军礼和军法。《史记 司马穰苴》就涉及了很多军礼。而孙子兵法则与司马法有本质不同,以谋略等为主,强调庙算等,显然是新形式下的产物。《史记 司马穰苴传》里就涉及到了很多军礼,秦始皇和李斯搞焚书,强调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学在官府的复辟。他们君臣妄图以此消除民间的反对声音,结果适得其反,他们君臣被读书人记恨批判。而汉代则废除挟书令,征书天下,一时私学复兴。但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既有官方对私学的容忍,也有官方借机对私学的整顿,官学私学之争始终存在。初期是在野的儒学与黄老之学争锋,具体过程很复杂,我过去说了就不说了。后来儒学定于一尊之后,就是在野的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争锋。再后来,在野的心学向理学挑战,也可以算私学与官学之争。刘向、刘歆父子整理古籍的作品我们是看不到了,但是他们整理书籍写的《七略》还保存在汉书里,就是《汉书 艺文志》。在这里面他们提出了诸子出自王官,原则上讲是对的。诸子的源头就是王官之学,六经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他们推测某一家一定出自某一官,少数靠谱,大多难以落实。因为诸子是学派不是学科,很难和官守直接对号入座。当然也和他们不了解商周官制有关,毕竟我们用的是考古出来的商周金文成果,他们用的是经历焚书战乱后传下了支鳞片爪。上面说的官守知识其实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以礼乐制度和薄籍图册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军事知识;二是另一类则是以天文历算占卜为中心的术数之学和农业、工艺、养生、医药之学。诸子之学也可以分成两类:儒墨主张明显是受第一类影响;而道家、阴阳家、法家等明显是第二类实用技术等发展出来的。在罢黜百家后,不算佛教,中国本土文化也分两条线:即儒家文化和道教文化。儒家文化兼采刑名法术,以传承先王之道为己任,和上层政治联系紧密。而道教文化则以道家阴阳家思想为理论表述,以术数、方技之学为知识体系,以民间信仰社会基础,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国文化始终有两条线,过去士大夫们只关注第一条。谈思想也是只说百家争鸣到定于一尊,然后就是儒家思想的变化。这些在近代写的《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里表现的也很明显。但是诸子之前,和之后这些实用文化很少被注意。这些内容既有今天所说的科学知识,也有宗教迷信。在西方体系里是不能并存的,但是在传统思维里却是一体的。术数、方技之学上继原始思维,下启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一点都不比儒家差。而这两类文化,儒家文化代表官方比较明显,另一条在野比较隐晦。但是两条线也并非是平行不相交,而是相互影响的。汉代谶纬之学,明显就是另一条线对儒学的反动。而随着儒学推广,很多民间学术也消亡了,或者向主流靠拢。六朝时道教自我清整,可以看做典型。另外补充一点:古代写书不易,读书也不易,知识和思想往往局限于一派一家。因此古人最重师说即老师所说,和家法即师承传授。学生必须付出钱帛和劳动才能学到知识,老师必须开馆授徒才能传播主张。咱们现在看来,探究某人思想当然要看其著的书。但是古人讲究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因此老师教学往往是心传口授。学生不仅学习书本,更重要的是从老师的经历言行上学习。古代的著作权不明确,比如《管子》书里出现了管仲死后的事,比如公羊传里提到了公羊子。这些书往往是学生乃至后学整理先生的言论,疏释阐发老师的思想,甚至附录参考资料和自己的心得体会,然后理所当然的把著作权放在学派创始人的名下。特别是到了汉代,经学被立于学官。十四博士所代表的不仅是官方认可的学术权威,还是可以看的见的利禄之路。所以著作权可以不明,但师说家法必须明确,背师说即不用,无家法即不能立于学官。但是这种情况不适用在术数方技之学上,因为他们是实用之学,是学科不是学术。他们的内容不断沉淀,版本经常更新。秦禁诗书百家语,诗书百家著作还是流传下来。而不禁的种树、占卜的书反而没有留存,就是这么回事。这些书有点像教科书、月份牌,传的是法度名数,不能像六经诸子那样流传长久,但是书虽然散亡,但是本身的学术传统却不会中断。同时这些的实用技术起源都非常古老,超出了文字所记录的范围。而且传承不明,没有家法,所以他们往往从荒古神话里寻出一位圣贤作为宗师,依托在他们名下。比如医学是黄帝、神农;文字是仓颉;占卜是伏羲。儒学是显学,出了很多风云人物。另一条线是较隐晦,他们的名字已与草木同朽,但也是无名的圣哲。谈起传统文化这两条线都是不可偏废的。至于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也是要不得的。说xx不争气啥的,没意思。
评: 这玩意儿,太具攻击性!另外,朋友们注意,美国联储女掌门,即将隐退,接任者,具“ 特朗普特征”,国际形势,特别是国际金融市场,或将进入“特朗普式嬗动”,因此,着眼于两种战略准备的中国军备又将进入一个“爆发期”,自歼20正式入役后,上一波爆发,是095/096“相关技术爆发”为代表,下一波,是什么为代表?(人家用战斗机挂吊舱,我们用轰炸机,中国特色,大工程。)中国有歼16电子战型,这次,是对手有的,我们要有,对方没有的,我们也要有的节奏.
新浪网: 蔡英文发出警告:大陆想武统台湾,千万别小看我的意志!
评: 菜的意志?如果真有,就掐掉. 南方有一蔬菜,名为“菜薹”,看似粗壮,一掐,就断!
腾讯网: 台独通缉令名单(扑克牌珍藏版)
评: (宋楚瑜名列其中.)吴敦义,也应该加上. 尽管吴有一国民党马甲, 加上,威慑力更大.
环球网: 伊朗大规模军演进入第二天 试射多种巡航导弹
评: 这件事,要与之前的“伊朗爆燃沉没油轮”一事相结合去观察, 之前,东方群是有相关讨论的,哪位朋友能找到记录?谢谢.(西资可能利用邮轮这事,栽赃中国利用伊朗做中介给朝鲜送油.)东方#这事,首先得看伊朗的态度,船与人,都是伊朗的,西方栽赃的企图,从来就没有断过 ,问题是,能有多大作用?(这都是些阴险的小伎俩,估计作用不会太大吧.)(怎么栽赃从来都是指鹿为马,理由多得是.)(没多大作用, 黑瞎子拿到了, 有影响的是凝析油对我们海水污染非常严重, 会杀死微生物, 破坏生态系统.)(主要还是伊朗的态度,西方在这个过程怎么顺势利用.)(不错.)东方#另外,伊朗手中控制着霍尔木兹海峡,因此,如果伊朗经调查后认定西方邪恶势力所为,那么 ,问题就立刻转化为“伊朗是否敢拿霍尔木兹海峡”说事,如果不敢,则这事,就会不了了之,伊朗可能会在内外压力下,向大欧罗巴下“中东新多边安全框架”快速滑动!(波斯猫这一次可以拉起兔子这面“虎皮”嘛.)(你把这个污染扩大了, 日本的核废水, 造成的生态灾难才更大.)(霍尔木兹海峡是伊朗手里的好牌.)东方#如果敢,那么,形势的演化,就有了新的可能!)谢谢,就是这些记录,朋友们参考!(如东方所说这次伊朗演习, 看来我兔拿到黑瞎子, 把幕后真相和黑手告诉伊朗了, 伊朗也不负众望。)由于伊朗在叙利亚/伊拉克问题上的表现不如人意,油轮一事的后续发展,要继续观察,仍然不要轻易下结论!
关于中华文化的讨论: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中,用庄子之前的文化(精华部分)来革庄子之后的文化的命,正本清源,中国的文化革命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这场彻底的反动又和专制皇权勾结,毒性大涨。革命就不可避免。但因为没有新文明体系,悲剧重演也就难免。现在是物质——规律——人的现代版天——命——人架构。不堪更严重了.)撇除本质,去讨论这些,不妥. 孔子,中国历史上,本质,有两个孔子. 为什么会有两个孔子?才是本质. 这不是历史上百家争鸣可以解决的问题. 历史上的百家争鸣,只是一个表象,是“出现两个孔子”这个本质之下的表象.(利益和私欲在兵和刑之前又如何呢?)商周之前,商周之后,大家对比一下,就知道,为什么会先出现孔子甲,在百家争鸣之后,为何在汉武帝之后,出现孔子乙. 大家讨论的这些,个人认为,是在讨论孔子甲与孔子乙,但就是不讨论,为什么会有孔子甲与孔子乙?(体用的问题,体是不变的,用必须合乎时宜。依此而论岂止两个孔子.)然也!《管子》,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特例,管子再牛,也没有阻止齐的灭亡. 管子的办法,后面的统治者“不喜欢”,而统治者在对待百家的问题上,最典型的,又是汉武帝. 在与自己的想法有冲突时,汉武帝对董,是不以为然的,但是,这一点也不妨碍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搞清楚汉武帝的做法,就清楚了两个孔子的真实原因. 但就是不讨论,为什么会有孔子甲与孔子乙?(眼光应该再往前一些看看《管子》,和对孔子甲、乙的关联不大。孔子名气忒大了,东方老师也被孔子绕进去了.)不是孔子名气大,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明史中,它占居了主导地位,对“典型的孔子乙”,个人是持“批”的态度. 今天说这些,是建议大家一方面要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要走出来,因为,今天,人类社会有更先进的文化模式,去探索去实践,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很灿烂,但是,它的许多部分,腐朽了, 必须更新,否则,不仅不能引领中华民族复兴,更不能为全人类做出更多贡献. 汉武帝对董的不以为然,在于:早年,汉武帝要做的事,董的观点,与他不同,武帝要举国用兵,所以,他就不以为然,但到了晚期,已经是要维持统治了,所以,就“独尊儒术”.(我是说:汉武帝有自己的兵,而董仲舒没有自己的兵。我朝太祖有自己的兵, 所以新中国有新.)文化的演化,是离不开政治与经济的,所以单纯讨论某一文化或学术观点的对与错,不妥.(东方的意思是武帝在执政期间,也是分阶段.)呵呵,是这意思!但这层意思,恰好能展现“本质”.(我知道你喜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不论是什么理论,包括马克思理论,也需要发展!所以,在今天,撇除时代背景,特别是政治与经济这些关键因素,单纯去讨论古老理论观点,甚至要从古老理论中,硬性地找出人类的未来道路,合适吗?人类的未来之路,应该在总结历史、正视现实,着眼未来的基础上,才能探索出来,用的是“探索”,因为,未来之路,前人没有走过,其观点本质上只有参考,关键是我们以降的人们,基于历史,基于现实,更基于未来,去探索,这条路是什么?本质上,又没有唯一的结论,只有最大的可能. 所以,百家学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是,它的作用,主要只是参考. 里面,是找不到“确定的未来之路” 的. 目前最大的可能,就是“为人民服务”层面下“的全世界人民大团结”,由于过往的人类历史与现实,似乎决定人类必须在这个层面去进一步探索,因此,相对而言,站在今天,它又是唯一之路. 显然,这条路,是对古往今来,包括中外,所有既有理论的合理继承,更新发展,积极探索!(犹如刻舟求剑,生产力一日千里,还在故纸堆里找解决方案,生产关系顽固不化.)点赞!(我还是以前经常念叨的那个话:中国哲学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就已经概括出来了哲学的第一性问题,西方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才找到了他们的哲学第一性问题,中国哲学甩西方哲学(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十条街。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的结论评判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当今,新中国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是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础上取得的,以科学为例子,即便是量子应用技术领先世界,但其基础科学理论都是取自西方,按你逻辑,中国量子应用就不能评判,指导西方量子学术了?这不客观吧. 如果都是中国老祖宗天下第一,中华民族何必要复兴这一说?月有盈亏,亏时,不掩月满之美,但有亏就是有亏.(咱现在说的是哲学.)什么是哲学?本质上,就是"有"之后产生的问题. 什么是“有”?就是有了人. 有了人之后,人要解决人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就弄出了哲学.(我说的是:人就要以“人”这个“有”为人的“则”,不是说:有就等于有人.)没有人及人这个主体,你谈什么哲学?(中国哲学不关注人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它关注的是人的“则”.)传说老子劝孔子,说的最多的,就是做人做事.(做人做事就是则.)原来,我们说的是一回事呀. 而为了做好人做好事,就得研究天道,也就是自然,再将天道与人的行为相结合,相关认识,这就是哲学了. 所以,哲学,是人类社会最高的学问. 离开目前定义的人,自然,宇宙,仍然存在,但哲学,已经不在,或者,它需要因人的演化而与时俱进.(这里有什么阻碍研究的矛盾?)在一定阶段,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这是阻碍. 所以,哲学与人一样,也需要不断进化.(没有绝对真理,难道就没有真理了吗? )相对今天的人来说,绝对的真理就是,事物是发展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认识并利用的.所以,明天的事情,在昨天的时光中去找答案,还要今天的我们做什么?(我个人理解,东方老师是类比。虽然中国量子基础理论来自西方,但是我们发展的好,也可以用中国量子指导西方量子学术。中国哲学在古代固然很辉煌,很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面有的观点,在中国很早就有类似的体现。但是马克思主义确实首先系统地提出了这一套哲学,他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也可以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可为何中国共产党人就没有从中国哲学中找到革命成功之道呢?中华文化,有很优秀的部分,也有腐朽的部分,继承优秀,革新腐朽,中华民族才有复兴的希望. 而不是“老子天下第一,只是打了个盹”而已,这样认识问题,有益吗.(你把毛泽东思想看做管子思想和孔子思想的组合,中国共产党人不就是从中国哲学中找到了成功之道吗?)毛泽东选集,白纸黑字,你找一段支持你这观点的文字,给网友看看?找得到吗?热爱中华文化是好事,但不可不顾客观事实.(马克思主义有其先进性和系统性。马克思主义系统、科学地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价值规律、劳动二重性、历史唯物主义等观点,指导了革命实践。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哲学所没有的。但是中国学习马克思主义获得了新生,而苏联、南斯拉夫却失败了。我认为这与中国5000年历史中的哲学积淀是分不开的。中国哲学在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这些方面是很有成就的.)你这段说的对,支持,但,这已经是在反对马甲说了,前面那位,会与你急的.(现在有点玩成只有中国才能救马列了.)毛泽东思想,本质就是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的集大成, 但是,反对前面那位的马甲说. 你们继续.(欢迎东方老师有时间了来聊.)很愿意.("可为何中国共产党人就没有从中国哲学中找到革命成功之道呢?"---我认为老师这句话是不妥当的。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里从传统文化里吸取的精华是有的吧,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吸收和结合当时现实的运用是有的吧。这里有中国革命成功所依赖的中国哲学吧,传统哲学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而且这个观点其实是间接的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起码是看轻了中国化的作用。我的观点是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是吸收马克思主义后的新时代的中华文化,毛泽东思想的根在中国。这个观点关系到正统性,正当性。必须把毛泽东思想看做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看来,还得说一句!我这样说的本意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直接从中国哲学中找到革命成功之道”!在这层面,与你的看法相同,但你的展开,也就是“...必须把毛泽东思想看做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不是外来文化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因为这就把毛泽东思想看作了与本土文化的的本质上的对立文化”,其核心意思,也就是丁的“马甲说”了!这层意思,反对!马克思主义,是客观事实,就在那里,毛泽东主席自己就说的很清楚“他是个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你,如何看这?中国,恐怕很少有比毛泽东主席更熟悉中华哲学史的了!可他,为什么仍然要这样说?中华文化很灿烂,但不能因此就认定任何外来文化都不值得一提,这种观点,也是历史虚无主义. 中华文明,经由五四运动、直到中国共产党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整个进程中,主要就是个吸收西方文明的过程, 这个过程,难道“马甲说”也要否定?(但我的观点没有丁老师的马甲说, 也没有否定外来文化.)我讲的,哪里有“对立”一说?什么是“集大成”?哪位朋友,麻烦解释一个“集大成” 与“对立 ”的意思.(同样一种文化之所以是该种文化,也必然有其不变的文化特征,否则该文化就灭亡了.)请解释“集大成”的意思.(对于毛泽东思想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不是马甲,我们把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作一个对比就知道了.)那你请吧,我们大家一起学习.(毛泽东思想就是以马列为骨架,中国传统文化为血肉的,不知道这样讲对不对.)毛泽东思想,其核心,本身就体现了“ 事物是发展的,认识也是发展的“,是谓”实事求是“与”群众路线“,事物是发展的,这中间,当然包括马列主义本身. 否则,新中国怎么在一开始就建立社会主义体制?(还是毛泽东思想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并例的两种文化形态?)请解释什么是”集大成“,这三个字,不难解释清楚吧.(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这个认识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结论,因此说毛泽东思想就其本质而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而不是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也是要阶段性来认识的,什么时候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什么时候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应该是今天的人们,要着重注意的一个问题,这也说明,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也都有个要发展的问题.(集大成者就是把各家优点集合在一起.)你看,别的网友,就没有看出你说的“并列”与“对立”的意思 “.(咱不考究到底什么时候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或者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们考究的是:这两种看法从哪个哲学体系中的结论.)我说的,正是你的问题所在. 今天的中国,是在结合“中国与西方文化”之基础上,进行中华民族复兴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个结论来自于哪个思想体系?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又来自哪个思想体系呢?这么一看,问题就很显然了.)这样认识问题,还不如确定”哪个文明产生在先,哪个文明产生在后“来得直接. 有多大意义?没有中国的四大发明,西方文明不会这样,而没有对西方文明的学习、吸收、批判,今天的中国也不会是这样,至少,现代科学技术,主要是西方文明的成果,这可是客观事实,是事实,就承认,就学习,就利用. 而西方文明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因为,四大发明,他们也是学习,吸引,利用,再结合西方文明的优点,产生了现代科技.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需要观察手段与工具的,显然,现代科技在过去几百年的领先,让西方文明相对中华文明,有了这个优势. 所以,在西方首先产生马克思主义,不是偶然,是一种必然. 马克思从研究资本入手,写了资本论,提示了社会发展规律. 中国传统文明中,有这样的条件吗?没有. 所以,热爱中华文明是必须的,也是好的,但是,真正的热爱,不是将无法产生马克思主义、至少是无法事先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古代中国,也要硬性研究成”马克思主义的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产生马克思主义的条件.)谢谢,你的这句话,是实话,也为我们今天的辩论做了最好的注解.(好,结束了。我也该下班了.)好的,再聊!
东方文化群儒道争论:
云过无痕:
中国文化有两条线. 儒家综合百家成为官学之后, 其他的都综合在以道家为理论的道教里了。说两条线还的从先秦说起,不然说不清楚。首先大家要知道自由学术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孔子的地位不用这些离他二千年的后学,他的三千弟子比别的学派人多。后期几个优秀弟子成了诸侯师,儒学有了大发展,特别是荀子活的时间够长。
太虚省道:
先儒,特别是后儒,大多数只会喊口号,暗中名利争夺;特别是程朱之后的后儒,更是欲性更甚;当然、孔子是大儒创始者,是区别于后世者的,乃大道废后仁义的继承者。然而,儒家从古到今,就没有真正认识过社会运转的本质是什么,更无法提出解决社会运转出问题时的解决办法;每一次,都是道家中人出来解决问题,完成平衡后,功遂身退,隐了;然后名利又全归儒家所有。
明在中原:
希望有一天,道家能出三五本派的顾炎武来,这也是华夏文明的骄傲,只笑其不自量力而已。学的祖根在孔子,而光大儒学者,世代有之。
煮酒:
从政的,成名的,儒家就是为俗世度身定做的学问。
云过无痕:
荀卿之徒著书布于天下,到了汉代叔孙通,给儒家争取到了雅言赞礼的地位。这是儒学和皇权的结合,让刘邦感觉到了当皇帝的高贵。把权贵伺候爽了,地位自然就有了。后来又出来了董仲舒这样的学霸,还有公孙弘这样习文吏事缘饰以儒术。
成言乎艮:
如果儒家仅仅是吸收别家精华,说明还是别家精华为体,儒只是个外衣,所以儒家还得有自己区别于别家核心的东西。只能说压根就不了解道家,就像看了几个糊涂儒士,就否定儒学一样。
太虚省道:
不争、功遂身退,是道家之义;儒家是争夺名利的行家,就归儒所有,也无所谓。
煮酒:
云过无痕,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儒学的本身就出自于皇权。
云过无痕:
如果说学在官府,百家都来自官学。在春秋战国学术自由时代,儒家认识到秦汉的时代变化,迎合了政治。
煮酒:
儒家的根本就是周王朝制定的一套机制。
明在中原:
道家学问,在汉朝几乎没有任何创树。
云过无痕:
明在中原,自己去看《黄帝四经》。道家的书,隋代还有。后来五代、南宋失传了不少,不能因为这样就说人家没有建树。通过打击别人抬高自己,除了显示自身狭隘,没别的。
白羽:
先搞清炼丹的是后世道教的道术开挂,原初的道家典籍哪里有炼丹法门。
明在中原:
炼丹啊,长生啊,玉女真经啊,自己搞怪力乱神,把自家学问弄坏了,还怪儒家。
云过无痕:
这些很重要,这些就是古代另一条线。除了官方思想外,就是这些东西在生活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些东西的所蕴含的内涵,语文比儒家更古老更悠久,在社会中发生的作用也更大。比如汉代的墓地里的买地劵,如果不了解上面说的,你就无法理解古代的生活情况,人们的思想。还真以为那几本经典就可以包打天下,全能,那是笑话。
明在中原:
所以,道家失败,只能怨恨自己不努力,不能怨恨儒家太努力。
煮酒:
一个是宗教,一个是政治主张。
白羽:
道教是宗教,而道家不同于道教。它是研究道的,研究天地运行规律和万事万物的。中华文明领先了世界几千年,道家传人一直是最领先的科学家。例如:火药是炼丹时发现的。葛洪也是化学家,也是名医。天花这种传染病就是他首次记载的,并且指出传染病是空气传染的,不是老天的刑罚。还启蒙了现代免疫学,他把疯狗的脑子取出敷在狂犬病患者的伤口上,患者没有发病。现在我们不也是打乙肝育苗防肝病吗?孙思邈这个也不用介绍,都了解他是药王,医家的代表人物。了解他的著作的人都知道,他还教人如何驱鬼,如何禁咒。这些高人即便是用现在的欧美评价标准,也都是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煮酒:
把炼丹等宗教行为认同于道家是错误的。
明在中原:
儒家领导中国两千年是儒家薪火相传,乾乾不息的结果。独立的道家在西汉后还存在么?不存在了。西汉之后,道家思想要么融合于儒家,要么依附于道教。道教代言道家,成为道家主体,是道家的不幸,而与儒家无干。几千道家昏迷于怪力乱神的道教,正经学问几乎没有更大建树,而要自高于孔子,不自量力而已。
见龙在田:
道学老庄列杨后无发展。
白羽:
能破门户之见者方能集大成。
云过无痕:
首先上古没有学术自由,知识由官府职官掌握,职官世卿世禄因此很大一部分是家族传承。典型的比如微子启的家族,他的后人有一支就是西周史官,时代守职。有青铜器、史墙盘为证。
成言乎艮:
不论是谁,争那些虚名没啥意思。就来点有用的吧,有点逻辑的。成天某学为尊,用某学搞搞经济学,数理化,医学,法律多好。实在不行,修身养性也行。
煮酒:
道教更多的是避世修行。
见龙在田:
修自身,不能治世。
伙夫:
明在中原,孔子之贬殷煲周,其实无非自保而已,如某人所讲,谁在台上就尊谁,孔子早忘了自己祖宗是哪位了。
云过无痕:
这些知识大概分成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典册,由祝、宗、卜、史等文官所掌握,这些官员在周礼里属于天官系统,即天官六大。不是天官,是春官,刚反应过来。在西周金文里,他们属于太史寮,与卿士寮不同。他们是神职人员,独立于行政系统的卿士寮之外,因此可以旁观行政,记载的历史比较客观。到了西汉司马迁在自序里说,太史公即掌天官,不治民,就是这一传统的体现。宗祝掌祭神祭祖,管理宗谱、弟子。比如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就相当于宗。这些都是有仪文祭典的。卜掌占卜,也有占卜的档案。比如殷墟甲骨文就是占卜后的卜辞。占卜的理论、方式、法式,就是周易等著作的源头。史是太史寮的首领,周天子的重要顾问。掌天文历法、记录史事、官爵册命,当时的学术主要集中在这一系统手中。他们记录史事,以历法为纲,既记天象,又列史实,还有占卜记录,这是一个整体,后世的《春秋》就是这样。孟子说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其实春秋笔法是当时的流行笔法,著名的就是董狐的赵遁弑其君。诸子百家里,术数家、阴阳家都是来自这个系统,道家、儒家部分思想也是来自这个系统。
白羽:
春秋笔法本身就源自后世对春秋的解读,微言大义什么的。
云过无痕:
春秋笔法是当时流行的笔法,微言大义是后世的笔法的解读。古代学术除了集中在太史寮外,还集中在学校。当时叫辟雍,或痒序。国人贵族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书数是小学,是书写、计算的训练,其他四项是大学。国人主要学射、御,因为他们是军队的主力,大射选材也是以射艺为高。贵族除了学习这些以外,根据国语、楚语,他们还需要学习历史和法令,即春秋、世、训典、故志。学校的老师有的来自史官系统,比如学校本身就是清庙、明堂,也是太史观星制历的地方。天子敬老选材都在这里,因此古代的大学并非是咱们以为的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朝廷推行教化之地。而另一些老师,比如三老五更是退休官员。他们一方面在此养老,一方面也在此发挥余热,教育后学。清庙之守养三老五更。三老是三公退休,五更是五官退休,来自不同的宗族。清庙之守养三老五更,教育后学,发展到了后来就是墨家的兼爱。此外还有一个系统在学校里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就是师氏系统。师氏最初是武官,金文里说,天子下令征伐,往往涉及师氏、虎臣。太师就是师氏之首,姜太公就是西周开国太师,因此他是灭纣的总指挥。就像太师负责教育太子一样,师氏也负责教育国人、贵族子弟。让他们学习射御,成为战士。同时先秦战争带有竞技的性质,战士进退、一击一伐,以金鼓为节。因此师氏必须懂音乐,同时也得教弟子学钟鼓之乐。可以说,师氏是将领、教师、音乐家三职合一的,后来我们搞教育的人为师就是这样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师三种职业逐渐分离。在周礼里,师氏跟报氏只负责教育,而军事的属于夏官系统的司马。同时还有专门掌音乐的大师、小师。著名的比如师旷,不是报氏是保氏。关于西周官职这里就不展开说了,建议看下专著,或查先秦官爵表。第三,养生知识和烹调技术是由膳夫系统掌握的。膳夫系统是宫廷内官,在周礼里属于天官系统。他们的首领就是宰,宰是宫廷大总管。后来发展成为了百官之首的宰相,他们是天子近臣,在实际政治中作用颇大。传说里伊尹就是以煮汤的道理说商汤的,方技家即来源于此。后来道家的养生理论、道教服食可能也跟他有关。第四法律系统,最早来自于一些王命。比如尚书吕刑,汉书杜周传有句著名的话:先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著为令。同时古代还有司士、司寇。司士负责刑狱管贵族子弟,司寇是管刑徒役作。后人说孔子当了大司寇,几天就杀了少正卯。其实少正卯是贵族,司寇管的是野人。编这个故事的人不了解先秦官制,留了个破绽。成文法最初是什么时候很难说清。公布成文法的是春秋子产铸刑鼎, 还有晋国一鼓铁。司士、司寇掌法律,同时史官也典藏法律。第五,古代各种簿籍和图册由各级行政官员掌握,特别是司徒系统。司徒,金文里叫司土。管土地、民人、政治技术,他们是比较熟悉的,儒家继承的比较多。同时他们的一些重要档案需要在太史那里存档。汉代各地上计、计书都需要正本上太史,副本上丞相。计书相当于今天的年终总结报告。司马迁为啥能对汉代各地了如指掌,就是因为他能看各地的计书。农业技术也跟司徒系统有关。我曾经说过籍礼,举行籍礼的不少官员就是司徒属官。第六,古代工艺技术跟司空系统有关。司空在金文里叫做司工,主管土木工程、公共建设。这些系统在春秋战国有了新的变化,师氏职业分化就不说了。宰,膳夫系统分化出来个各种府官,管理经济的各种府官。由于讼狱日多,不但出现了系统的成文法典,还形成了以司寇为首的庞大的司法体系,后来为秦汉庭尉系统所继承,而且还出现了少府这样的综合官署。少府负责用刑徒建设土木工程、兵器铸造、粮食加工、山河税收。以上变化说明了军事、经济、法律知识有了很大发展。同时春秋战国频繁的兼并战争,导致学术下移。王官失守,贵族失土,他们不得不用知识换取衣食,成为各种私学的背景。儒家的经典来自于第一第二类;墨家的理论来自第一、还有第六;阴阳数术来自第一类的史卜;法家和名家相比其他学派,来源于新的知识系统。因为时代刺激,新理论更新。比如兵法,司马法保存的是军礼和军法。《史记 司马穰苴》就涉及了很多军礼。而孙子兵法则与司马法有本质不同,以谋略等为主,强调庙算等,显然是新形式下的产物。《史记 司马穰苴传》里就涉及到了很多军礼,秦始皇和李斯搞焚书,强调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学在官府的复辟。他们君臣妄图以此消除民间的反对声音,结果适得其反,他们君臣被读书人记恨批判。而汉代则废除挟书令,征书天下,一时私学复兴。但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既有官方对私学的容忍,也有官方借机对私学的整顿,官学私学之争始终存在。初期是在野的儒学与黄老之学争锋,具体过程很复杂,我过去说了就不说了。后来儒学定于一尊之后,就是在野的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争锋。再后来,在野的心学向理学挑战,也可以算私学与官学之争。刘向、刘歆父子整理古籍的作品我们是看不到了,但是他们整理书籍写的《七略》还保存在汉书里,就是《汉书 艺文志》。在这里面他们提出了诸子出自王官,原则上讲是对的。诸子的源头就是王官之学,六经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他们推测某一家一定出自某一官,少数靠谱,大多难以落实。因为诸子是学派不是学科,很难和官守直接对号入座。当然也和他们不了解商周官制有关,毕竟我们用的是考古出来的商周金文成果,他们用的是经历焚书战乱后传下了支鳞片爪。上面说的官守知识其实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以礼乐制度和薄籍图册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军事知识;二是另一类则是以天文历算占卜为中心的术数之学和农业、工艺、养生、医药之学。诸子之学也可以分成两类:儒墨主张明显是受第一类影响;而道家、阴阳家、法家等明显是第二类实用技术等发展出来的。在罢黜百家后,不算佛教,中国本土文化也分两条线:即儒家文化和道教文化。儒家文化兼采刑名法术,以传承先王之道为己任,和上层政治联系紧密。而道教文化则以道家阴阳家思想为理论表述,以术数、方技之学为知识体系,以民间信仰社会基础,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国文化始终有两条线,过去士大夫们只关注第一条。谈思想也是只说百家争鸣到定于一尊,然后就是儒家思想的变化。这些在近代写的《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里表现的也很明显。但是诸子之前,和之后这些实用文化很少被注意。这些内容既有今天所说的科学知识,也有宗教迷信。在西方体系里是不能并存的,但是在传统思维里却是一体的。术数、方技之学上继原始思维,下启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一点都不比儒家差。而这两类文化,儒家文化代表官方比较明显,另一条在野比较隐晦。但是两条线也并非是平行不相交,而是相互影响的。汉代谶纬之学,明显就是另一条线对儒学的反动。而随着儒学推广,很多民间学术也消亡了,或者向主流靠拢。六朝时道教自我清整,可以看做典型。另外补充一点:古代写书不易,读书也不易,知识和思想往往局限于一派一家。因此古人最重师说即老师所说,和家法即师承传授。学生必须付出钱帛和劳动才能学到知识,老师必须开馆授徒才能传播主张。咱们现在看来,探究某人思想当然要看其著的书。但是古人讲究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因此老师教学往往是心传口授。学生不仅学习书本,更重要的是从老师的经历言行上学习。古代的著作权不明确,比如《管子》书里出现了管仲死后的事,比如公羊传里提到了公羊子。这些书往往是学生乃至后学整理先生的言论,疏释阐发老师的思想,甚至附录参考资料和自己的心得体会,然后理所当然的把著作权放在学派创始人的名下。特别是到了汉代,经学被立于学官。十四博士所代表的不仅是官方认可的学术权威,还是可以看的见的利禄之路。所以著作权可以不明,但师说家法必须明确,背师说即不用,无家法即不能立于学官。但是这种情况不适用在术数方技之学上,因为他们是实用之学,是学科不是学术。他们的内容不断沉淀,版本经常更新。秦禁诗书百家语,诗书百家著作还是流传下来。而不禁的种树、占卜的书反而没有留存,就是这么回事。这些书有点像教科书、月份牌,传的是法度名数,不能像六经诸子那样流传长久,但是书虽然散亡,但是本身的学术传统却不会中断。同时这些的实用技术起源都非常古老,超出了文字所记录的范围。而且传承不明,没有家法,所以他们往往从荒古神话里寻出一位圣贤作为宗师,依托在他们名下。比如医学是黄帝、神农;文字是仓颉;占卜是伏羲。儒学是显学,出了很多风云人物。另一条线是较隐晦,他们的名字已与草木同朽,但也是无名的圣哲。谈起传统文化这两条线都是不可偏废的。至于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也是要不得的。说xx不争气啥的,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