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中国经济的新动能时代
2017-10-10 09:52:55
各位读者,国庆长假刚刚过,回到正常的上班、上学状态,想想距离下一次长假,还有130多天,不由得鼓足了干劲,想撸起袖子——打人。
冷静,冷静!打人是不行的了,打输了吃亏,打赢了坐牢。只好埋头码字,化沮丧为思索,撸起袖子加油干。
这一期的热点评论,聚焦在经济方面,包括了我最近的一些思考。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尽量尝试换位思考,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这个时代的各种问题。所以,在我的写作的一系列文章里,既包括乐观的一面,也包括担忧的一面。并不是自己精神分裂,而是换在不同的角度,一分为二地看现实的问题。
今天的文章结构有点散,因为这是最近写的财经小笔记糅合版本,并不是往常的那种主题文章。
【供给侧改革进行时,欢迎关注“知识星球”】
供给侧改革,正在取得阶段性胜利。而在未来的很长时间,中国整个社会都会享受到这一波改革的巨大红利。
如果能够妥协处理好这一次改革带来的负面效应,那么这场改革完成之后的几年内,中国将会成为一个物质上非常富裕的国家,即使以人均计算,大部分中国人将会享受到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准。
在我分析关注的大多数行业里,供给侧改革都实现了“优胜劣汰”——降低低端无效产能,同时提升效益。虽然近期的环保整治,执行力度有点过分,但是瑕不掩瑜,不能以此来否定整个供给侧改革的成果。
这里以钢铁行业做一个说明。在痛下决心砍掉一部分产能以后,还对武钢、宝钢央企进行重组。钢铁行业眼下迎来了春天,目前每吨钢材价格恢复到了4000元左右。前半年投资钢铁公司的股票,都有了非常好的回报。
虽然中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耗的大国,而且大量的铁矿石需要进口,廉价的钢铁和铁矿石,对于中国的建设、生产,可以提供低成本的原料。但是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对于整个产业链,都是一种严重的伤害。一条生意链条上,很多环节都亏死,必然不可持久。同时,由于钢材价格的合理回归,那些靠铁矿石(包括其他原料)出口的国家,比如巴西、澳大利亚,也提升了购买力,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外贸出口。

同样的改革也在煤炭行业进行。由于中国神华和国电的合并,实现了电煤的上下游合营,电厂和煤场的利润,在同一个集团内部实现的合理平衡。
这一轮的供给侧改革,对于股市投资者来说,个人认为还有一个重大的红利。在股市方面,还有一大批的央企,可能要重组合并,而每一次重组并购,提前在股市上布局,至少有50%以上的利润。以前同一个行业,有很多家央企并存,主要是为了竞争式发展,防止垄断带来的固步自封,以及由此形成价格垄断。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壮大,以及改革开放进入下半场,中国企业将会全面在全球竞争,内部保持合理竞争的同时,对外要团结集中资源和力量,与国际巨头同台较量,减少恶意竞争带来的内耗。
以往的经验表明,如果一个行业有多家业务相似的央企,可能会在海外市场搞起恶意的价格战,形成中国人互相搞价格战的恶劣局面。当年在南美市场上,阿根廷的地铁车辆招标,当年的南车和北车,就把价格杀到了地板价。而在合并成中车以后,这种恶性竞争态势就可以避免。在欧洲,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的铁路车辆部门,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了合并。
话说回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果某些央企在垄断之后,形成了不思进取的状态,丧失了全球的竞争力。到时候再成立一家新央企与之抗衡,或者进行合理的再拆分。这在邮电分家,电信跟移动分家的历史中,也是曾经有过的。所以说水无常势,兵无常法,经济学领域并没有万能的公式,具体行业需要放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分析,因时而变,因势而变,这才是搞财经分析的正道。
冷静,冷静!打人是不行的了,打输了吃亏,打赢了坐牢。只好埋头码字,化沮丧为思索,撸起袖子加油干。
这一期的热点评论,聚焦在经济方面,包括了我最近的一些思考。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尽量尝试换位思考,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这个时代的各种问题。所以,在我的写作的一系列文章里,既包括乐观的一面,也包括担忧的一面。并不是自己精神分裂,而是换在不同的角度,一分为二地看现实的问题。
今天的文章结构有点散,因为这是最近写的财经小笔记糅合版本,并不是往常的那种主题文章。
【供给侧改革进行时,欢迎关注“知识星球”】
供给侧改革,正在取得阶段性胜利。而在未来的很长时间,中国整个社会都会享受到这一波改革的巨大红利。
如果能够妥协处理好这一次改革带来的负面效应,那么这场改革完成之后的几年内,中国将会成为一个物质上非常富裕的国家,即使以人均计算,大部分中国人将会享受到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准。
在我分析关注的大多数行业里,供给侧改革都实现了“优胜劣汰”——降低低端无效产能,同时提升效益。虽然近期的环保整治,执行力度有点过分,但是瑕不掩瑜,不能以此来否定整个供给侧改革的成果。
这里以钢铁行业做一个说明。在痛下决心砍掉一部分产能以后,还对武钢、宝钢央企进行重组。钢铁行业眼下迎来了春天,目前每吨钢材价格恢复到了4000元左右。前半年投资钢铁公司的股票,都有了非常好的回报。
虽然中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耗的大国,而且大量的铁矿石需要进口,廉价的钢铁和铁矿石,对于中国的建设、生产,可以提供低成本的原料。但是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对于整个产业链,都是一种严重的伤害。一条生意链条上,很多环节都亏死,必然不可持久。同时,由于钢材价格的合理回归,那些靠铁矿石(包括其他原料)出口的国家,比如巴西、澳大利亚,也提升了购买力,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外贸出口。
同样的改革也在煤炭行业进行。由于中国神华和国电的合并,实现了电煤的上下游合营,电厂和煤场的利润,在同一个集团内部实现的合理平衡。
这一轮的供给侧改革,对于股市投资者来说,个人认为还有一个重大的红利。在股市方面,还有一大批的央企,可能要重组合并,而每一次重组并购,提前在股市上布局,至少有50%以上的利润。以前同一个行业,有很多家央企并存,主要是为了竞争式发展,防止垄断带来的固步自封,以及由此形成价格垄断。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壮大,以及改革开放进入下半场,中国企业将会全面在全球竞争,内部保持合理竞争的同时,对外要团结集中资源和力量,与国际巨头同台较量,减少恶意竞争带来的内耗。
以往的经验表明,如果一个行业有多家业务相似的央企,可能会在海外市场搞起恶意的价格战,形成中国人互相搞价格战的恶劣局面。当年在南美市场上,阿根廷的地铁车辆招标,当年的南车和北车,就把价格杀到了地板价。而在合并成中车以后,这种恶性竞争态势就可以避免。在欧洲,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的铁路车辆部门,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了合并。
话说回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果某些央企在垄断之后,形成了不思进取的状态,丧失了全球的竞争力。到时候再成立一家新央企与之抗衡,或者进行合理的再拆分。这在邮电分家,电信跟移动分家的历史中,也是曾经有过的。所以说水无常势,兵无常法,经济学领域并没有万能的公式,具体行业需要放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分析,因时而变,因势而变,这才是搞财经分析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