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戎 | 中国战机发动机到底拿不拿得出手,珠海航展见分晓

2016-11-02 11:32:45   

 2016年的珠海国际航展在11月1日马上就要开幕了。作为广大军迷,又是一场视觉的盛宴。预计20系列(运20,歼20,直20)都会一展风姿,作为我们中国人,看着祖国有如此先进的战鹰,心里无比的骄傲,自豪,一种在蓝星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故事说到这里,一般就有一个但是了。
参考消X网10月26日报道:俄媒称,俄航空界的某位消息人士透露,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不久前与中方签署了对华出口AL-31和D-30航空发动机的新合同,北京将在3年内获得上述两种型号的发动机约各100台。
据俄罗斯《导报》网站10月25日报道,俄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专家副主任康斯坦丁·马基延科估算,如此规模的合同,其金额将接近10亿美元。单是一台AL-31的价格就在500万美元以上,D-30未必会低于它。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拒绝就此发表评论。
我们广大军迷,迷茫了,不是我们的太行发动机已经很行了吗?怎么又在买毛发?心中一片迷茫,对我们自己的发动机没了信心,瞬间白裤衩了。
航空发动机,作为工业皇冠上那朵最灿烂的明珠,我们中国的国产发动机到底行不行? 你问我,你猜,你猜,你猜----
歼20发动机,据眼神党,以及我从成飞一关系相对熟悉的中层技术工作人员处得知,目前的确是毛发(AL31F),且对方告知我WS15还在做试飞前的试车,按照进度应该还有3,4年才能成熟。
运20发动机,确认无误,目前使用的还是毛发D30。
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心中冰凉冰凉的?
如果是夏天都还好,当冰凉啤酒解暑,可是现在是秋天,马上冬天了,是不是有一种雪上加霜的感觉?

不!我要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让你觉得世界是如此温暖。
 从战略全局看
高层应该已经意识到我国航空发动机这块长期落后的现状,于是在今年8月28日,注册资本500亿的特大型中央央企—中国航发集团成立了。中国航发董事长、党组书记曹建国表示,中国航发将始终把建设“国防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作为不懈奋斗的目标,坚持自主研发道路不动摇,建立“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式”的研发合作生产合作模式,集中精力做强做优航空发动机主业,全力打造强劲“中国心”。  
这是什么节奏?这是拿出以前造原子弹,氢弹的气势,发扬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风格,来推动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加速前进。
 从整个世界来看
由于航空发动机本身就对工业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全世界有能力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寥寥无几。以涡扇发动机为例,目前为止,有能力研发推力50千牛以上级别涡扇发动机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日本(仍停留在计划阶段)、乌克兰。而作为明珠上的明珠的大推力航空发动机,世界上有能力研发推力100千牛以上级别涡扇发动机的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
 从目前关注度最高的大推力发动机来看
我国的WS10(太行)已经成熟,现在大批量应用于歼11、歼15、, 歼16,并且已经开始应用于单发的10C,记得哦,J10C是单发歼击机,没有绝对的把握,我们是不敢装上我们的太行发动机的。
作为推重比为10的第四代大推力发动机WS-15来看,目前已经完成试车阶段,马上进入试飞阶段,预计在2020年左右就会成熟起来,那么到时候我们关注的歼20用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发动机了,是一架完全的国产战机,在世界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现在至少也是第二。
中国太行发动机与世界主流发动机的对比
美国F119发动机
中国WS-15发动机在试飞时的推重比约为10,水平大体在中上游。单按推力(dan)来算,排名如下:

俄AL-41为11.1(推力20000)[/b](运用于F22)
美F-135为10+(推力17800)[/b] (运用于F35)
中WS-15为9-10(推力16000)[/b] (运用于歼20)
美F-119为11.7(推力15568)[/b](运用于F22)
欧EJ-200为10.2(推力9000)[/b]

从这里来看,我们的WA-15比美国人用在F22上的F-119推力还要大一些。俄罗斯AL-41现在还没有具体的影子出来。所以伙伴们我们不用妄自菲薄。

这时候,不禁就有人会问了,既然你说这么多,说得似乎中国的发动还可以,那么为什么还要买呢?
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点:

中航发黎明公司每年年产量据推测约为100台太行发动左右,远远不能满足而我国每年歼10、歼11、歼16以及新机歼20,运20的产量。


中国空军、海军航空兵有大量装备了俄罗斯发动机的战斗机(苏27,老型歼11,苏30等)需要更换发动机。

作为突发情况的应急储备,目前我们按照正常的规划生产战机,但是我国周边战略环境复杂,一旦发生突发战争需要紧急增加生产战机的时候,到时候总不至于重新紧急订购吧,等从俄罗斯买回来黄花菜都凉了。

另外,还有可能是对俄罗斯的一种战略支持吧,大家都知道俄罗斯现在被制裁,人民都在拉紧裤腰带过日子,而发动机作为少数中国需要从俄罗斯进口的产品,反正都需要。就买点吧。

该做总结了:
客观地说,我们与美国、俄罗斯在发动机产业上还存在一些差距,但是这种差距已经从几条街的差距,变为前后脚的差距,且我们现在正在小步快跑,只要我们努力坚持,可以预期,我们总会跑到最前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