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0考虑携带高能激光和PL15中距弹

2020-07-31 11:49:16   




很少有人注意到B2是一种1989年就已经首飞,到目前已过去了31年的“老飞机”。不过B2到1997年才正式服役,此前的8年,都处于极度保密的状态,几乎从来没有在白天试飞过,但是却有在傍晚被地面人员偶尔拍摄到过几次,经常被当做51区的UFO。在30年前,B2的设计也可以算是惊世骇俗。恐怕没有提前思想准备的人,仅仅看到这种怪异的庞大外形,就已经被惊呆了。自然考虑不到如何去对付它。B2就是完全靠隐身能力夜间突入对手的头顶上攻击高价值的目标。可以携带15吨级以上的巨型钻地弹,可以钻透上百米的土层,这种威慑能力或者说对其他大国的战略心理压力还是很大的。不过这种临头突击的方式,导致B2从来没有考虑过防区外打击,至今也不能发射任何巡航导弹。因此B2就是完全靠黑夜,
特别是没有任何月光的纯黑夜,以及对雷达波隐身这两大因素突防和快速撤离。不具备和对手的战斗机纠缠的任何能力。也没有任何自卫的武器系统。这种单刀赴会的方式,在30年前甚至20年前,在全球确实没有什么破解的好方法。但是到今天却未必如此了。因为反隐身雷达能力越来越强,对大国来说,有的已经组成了严密的反隐身机网络。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反隐身雷达不但可以在几百公里外就可以提前发现B2,而且已经具备了火控能力,可以直接引导远程防空导弹拦截B2。另外当代装备隐身战机和隐身无人轰炸机的大国已经不止一家,用隐身战机拦截和攻击B2的概率也越来越高。如果B2还完全依靠一身夜行衣,不带任何空战武器就去突防,恐怕最终结果会非常的难看。而且B2装备数量太少。



只有20架,出动效率极低。美国空军现在已经把希望寄托在数量更多的B21身上。由于B21的主要定位还是临空轰炸,有很大的概率在未来会直接面对防守方的空优战斗机。为了让B21不是完全被动挨打,美国空军已经计划让B21携带相当数量的AIM120导弹。并且把F22A的制式雷达也装在B21上。这样就第一次让隐身轰炸机也具备了超视距空战的能力。应该说这个思路还是很对头的。现代化飞机,不论有人无人,全能化是发展方向之一。对比B2和B21,对一种相对出身晚了至少30年的H20来说,显然技术起点要比B2研发的时代高得多。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相对于B2和B21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还有岛链上的大量前沿基地可以加油和派出战斗机接应。H20的洲际轰炸可以说都是单机去闯龙潭虎穴。因此除了要有更强的隐身能力、防区外轰炸能力和投弹后的高速脱离能力外,



H20更需要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可以利用其较大的机体和发电能力,装备高能激光近程防御系统。打击接近到自己周边20公里内的非合作隐身目标。对20公里到150公里范围的敌对非隐身目标,则可以考虑用性能强大的PL15导弹进行拦截。等于升级为一种攻防兼备的洲际空中作战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