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探客: 特朗普“豁免”3个亲密盟友,不含日本,安倍把中国当垫脚石?
2018-03-14 08:32:51
春天来了,对安倍来说,冬天才刚刚开始。危机在最近一段时间集中爆发,安倍内阁陷入内外交困。
一、特朗普“豁免”3个亲密盟友,不包括日本
特朗普在3月8日宣布对进口钢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高额关税,损害了日本的利益。安倍的应对策略似乎是“跪地哀求”。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3月10日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会谈,主动提出“关税豁免”。但美方却不置可否,只是揭示了征税的程序和时间表。此前,加拿大、墨西哥和澳大利亚已经获得豁免。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尽管安倍对特朗普极尽讨好,态度极其恭顺,但美方似乎没有豁免日本的意思。美国总统已经放言:只会考虑对亲密盟友网开一面,欢迎来谈。安倍可打的牌不多,而且也知道美国想要什么,问题是他给不起。美国一直向日方施压,逼迫日本开放国内市场,取消在汽车、农产品等方面的限制。特朗普尤其不满日本在对美贸易上的巨额顺差。但安倍不敢在这些方面作出让步,害怕激起民怨,更害怕得罪国内的大企业集团。答应美国的条件,特朗普是满意了,安倍会被轰下台。
奇怪的是,日本敢怒不敢言、无可奈何也就罢了,居然还为虎作伥,对美屈膝,做出一件无耻之事。面对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欧盟坚决要采取报复政策。而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不仅不敢与欧盟一起反击特朗普,反而劝欧盟“顾全大局”、“冷静行事”,话里话外还维护美国,含有指责欧盟的意味。美国人把刀架在脖子上,日本温顺地投降,还要求那些敢于反抗的国家和组织放下武器,想用这种方式感化特朗普?只能说安倍是奴性十足。
二、“地价门丑闻”不断延烧,民众逼安倍下台
日本人一直在大是大非的历史问题上抵赖,可在平时生活中却厌恶说谎。安倍恰恰犯了这个大忌。日本在野党近日又抓住了安倍的小辫子。3月12日,日本财务省确认,向“森友学园”出售国有土地的14个审批文件存在篡改的问题。安倍晋三及财务大臣麻生太郎成为众矢之的。大约2年前,“森友学园”以相当于市场价格14%的低价拿到一块国有土地,媒体曝出安倍的夫人与此有关,掀起了“地价门”风暴。为了度过危机,安倍的亲信又用更多的错误来掩盖原有的错误,结果弄巧成拙。

尽管安倍已经道歉,但这个丑闻已经严重冲击了民众对其内阁的信赖。80%的民众都认为安倍的行为“不恰当”。12日晚,民众在首相官邸外抗议,强烈要求安倍和麻生太郎辞职下台。这次丑闻还碰巧碰上“311大地震”7周年,7万多名灾民至今仍然住在避难所,重建家园似乎只是个梦想,这也无形中发酵了对安倍的不满情绪。根据此前的民调,安倍的支持率仅领先不支持率大约6%,离出现死亡交叉仅一步之遥。如果不能度过这次危机,安倍恐怕无法第3次担当自民党总裁。
日本在野党敢于大张旗鼓地攻击安倍,也不能排除背后有美国人的黑手在操纵。一个不能满足特朗普愿望的人,不能呆在日本首相的位置上。安倍面临的是执政以来的最大危机,貌似必须使用非常手段才能脱困。
三、为了证明“有用”,安倍或利用3个反华手段来转移压力
挽救政治生命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证明“有用”。通俗地讲,论起“狗急跳墙”的经验,安倍在这方面是有充足积累的。
1、安倍想把东亚大国当成“垫脚石”,换来美国的欢心
日方手头就有一个工具——3月8日11个国家在智利签署的“CPTPP”——全面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作为“TPP”的缩水版,这一协议其实可以作为冲击美国贸易壁垒的攻城利器,但日本既没有这个心,更没有这个胆。相反,日方却想把“CPTPP”当成对付东亚大国的筹码,想利用这块“垫脚石”让特朗普放自己一马。

美国人一直担心特朗普退出TPP是把亚太地区让给了崛起中的大国,如今安倍要证明自己能够帮助美国看好地盘。日媒公开声称要从战略的高度来扩大和利用“CPTPP”,充分发挥其价值,牵制试图在亚洲建立经济新秩序的东亚大国。日本政客则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吸纳韩国和臺-湾省的图谋。这令臺-独势力感到兴奋,并积极争取参与“CPTPP”。利用一个贸易协议曲线分裂别国,日本这一招是够歹毒的。
2、安倍通过一系列的军事遏制措施来证明自己的“有用”
进入2018年,安倍的军事部署透露出强烈的敌对意识。无论是在琉球列岛部署日本最先进的“12式”地对舰导弹、加速组装F-35A且第7架已经完成首飞、决定引进美军的“陆基宙斯盾”系统、把海上自卫队的“出云号”改建成航母、为准备“夺岛”作战而计划向美国购买V-22鱼鹰运输机,所有的目标指向都是崛起中的大国。
近日,日本还打算增加在东南亚的防卫官数量,把常驻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3个国家的防卫驻在官数量从每个国家1人增加到每个国家2人,主要意图就是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军事联系,加强搜集这些国家与东亚大国之间信息,利用海洋问题干涉东盟与东亚大国之间的关系。而在3月下旬,日本还将把3架海自教练机“TC-90”移交给菲律宾,提升其搅局的能力。
此外,安倍将在4月初访问美国,赶在特朗普与韩国北方领导人会谈之前提醒美方别轻易妥协。日方担心特朗普为了2018年11月的中期选举而匆忙解除部分制裁。安倍还承诺愿意替韩国的北方邻居承担相关核设施的检查费用,显示出绝不在核导问题上缺席的架势。
3、基本放弃对华和好的努力,决心对抗“带路倡议”
安倍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的对华友好姿态在2018年已经基本消失,随着美国把东亚大国定位为竞争对手,日本开始公开对抗“带路倡议”,其突出表现就是争夺海外基建项目。在安倍内阁的支持和推动下,日本厂商开始争夺东南亚的电磁波监控系统与气象雷达市场,取得了马来西亚的订单,接下来的目标是越南和泰国。
日本还决定与美国、印度、澳大利亚推出“带路倡议”的替代方案。日本在白皮书里宣布要利用ODA(政府开发援助)推动“印太战略”,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此地无银三百两地声称:并非是为了与“带路倡议”竞争。在4个国家中,日本是第一个提出明确对抗计划,是不折不扣的“急先锋”。
抛弃了对华融冰的打算,在这些方面公开“反华”,安倍算是为4月份的访美准备好了礼物。得到白宫的支持,安倍才能继续呆在首相宝座上。问题是,这些能满足特朗普的胃口吗?对美屈膝,对邻国强硬,日本选择成为亚洲的孤儿,在短期内貌似趋利避害,但从长远来看已经沦为败者。(完)
一、特朗普“豁免”3个亲密盟友,不包括日本
特朗普在3月8日宣布对进口钢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高额关税,损害了日本的利益。安倍的应对策略似乎是“跪地哀求”。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3月10日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会谈,主动提出“关税豁免”。但美方却不置可否,只是揭示了征税的程序和时间表。此前,加拿大、墨西哥和澳大利亚已经获得豁免。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尽管安倍对特朗普极尽讨好,态度极其恭顺,但美方似乎没有豁免日本的意思。美国总统已经放言:只会考虑对亲密盟友网开一面,欢迎来谈。安倍可打的牌不多,而且也知道美国想要什么,问题是他给不起。美国一直向日方施压,逼迫日本开放国内市场,取消在汽车、农产品等方面的限制。特朗普尤其不满日本在对美贸易上的巨额顺差。但安倍不敢在这些方面作出让步,害怕激起民怨,更害怕得罪国内的大企业集团。答应美国的条件,特朗普是满意了,安倍会被轰下台。
奇怪的是,日本敢怒不敢言、无可奈何也就罢了,居然还为虎作伥,对美屈膝,做出一件无耻之事。面对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欧盟坚决要采取报复政策。而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不仅不敢与欧盟一起反击特朗普,反而劝欧盟“顾全大局”、“冷静行事”,话里话外还维护美国,含有指责欧盟的意味。美国人把刀架在脖子上,日本温顺地投降,还要求那些敢于反抗的国家和组织放下武器,想用这种方式感化特朗普?只能说安倍是奴性十足。
二、“地价门丑闻”不断延烧,民众逼安倍下台
日本人一直在大是大非的历史问题上抵赖,可在平时生活中却厌恶说谎。安倍恰恰犯了这个大忌。日本在野党近日又抓住了安倍的小辫子。3月12日,日本财务省确认,向“森友学园”出售国有土地的14个审批文件存在篡改的问题。安倍晋三及财务大臣麻生太郎成为众矢之的。大约2年前,“森友学园”以相当于市场价格14%的低价拿到一块国有土地,媒体曝出安倍的夫人与此有关,掀起了“地价门”风暴。为了度过危机,安倍的亲信又用更多的错误来掩盖原有的错误,结果弄巧成拙。
尽管安倍已经道歉,但这个丑闻已经严重冲击了民众对其内阁的信赖。80%的民众都认为安倍的行为“不恰当”。12日晚,民众在首相官邸外抗议,强烈要求安倍和麻生太郎辞职下台。这次丑闻还碰巧碰上“311大地震”7周年,7万多名灾民至今仍然住在避难所,重建家园似乎只是个梦想,这也无形中发酵了对安倍的不满情绪。根据此前的民调,安倍的支持率仅领先不支持率大约6%,离出现死亡交叉仅一步之遥。如果不能度过这次危机,安倍恐怕无法第3次担当自民党总裁。
日本在野党敢于大张旗鼓地攻击安倍,也不能排除背后有美国人的黑手在操纵。一个不能满足特朗普愿望的人,不能呆在日本首相的位置上。安倍面临的是执政以来的最大危机,貌似必须使用非常手段才能脱困。
三、为了证明“有用”,安倍或利用3个反华手段来转移压力
挽救政治生命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证明“有用”。通俗地讲,论起“狗急跳墙”的经验,安倍在这方面是有充足积累的。
1、安倍想把东亚大国当成“垫脚石”,换来美国的欢心
日方手头就有一个工具——3月8日11个国家在智利签署的“CPTPP”——全面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作为“TPP”的缩水版,这一协议其实可以作为冲击美国贸易壁垒的攻城利器,但日本既没有这个心,更没有这个胆。相反,日方却想把“CPTPP”当成对付东亚大国的筹码,想利用这块“垫脚石”让特朗普放自己一马。
美国人一直担心特朗普退出TPP是把亚太地区让给了崛起中的大国,如今安倍要证明自己能够帮助美国看好地盘。日媒公开声称要从战略的高度来扩大和利用“CPTPP”,充分发挥其价值,牵制试图在亚洲建立经济新秩序的东亚大国。日本政客则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吸纳韩国和臺-湾省的图谋。这令臺-独势力感到兴奋,并积极争取参与“CPTPP”。利用一个贸易协议曲线分裂别国,日本这一招是够歹毒的。
2、安倍通过一系列的军事遏制措施来证明自己的“有用”
进入2018年,安倍的军事部署透露出强烈的敌对意识。无论是在琉球列岛部署日本最先进的“12式”地对舰导弹、加速组装F-35A且第7架已经完成首飞、决定引进美军的“陆基宙斯盾”系统、把海上自卫队的“出云号”改建成航母、为准备“夺岛”作战而计划向美国购买V-22鱼鹰运输机,所有的目标指向都是崛起中的大国。
近日,日本还打算增加在东南亚的防卫官数量,把常驻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3个国家的防卫驻在官数量从每个国家1人增加到每个国家2人,主要意图就是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军事联系,加强搜集这些国家与东亚大国之间信息,利用海洋问题干涉东盟与东亚大国之间的关系。而在3月下旬,日本还将把3架海自教练机“TC-90”移交给菲律宾,提升其搅局的能力。
此外,安倍将在4月初访问美国,赶在特朗普与韩国北方领导人会谈之前提醒美方别轻易妥协。日方担心特朗普为了2018年11月的中期选举而匆忙解除部分制裁。安倍还承诺愿意替韩国的北方邻居承担相关核设施的检查费用,显示出绝不在核导问题上缺席的架势。
3、基本放弃对华和好的努力,决心对抗“带路倡议”
安倍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的对华友好姿态在2018年已经基本消失,随着美国把东亚大国定位为竞争对手,日本开始公开对抗“带路倡议”,其突出表现就是争夺海外基建项目。在安倍内阁的支持和推动下,日本厂商开始争夺东南亚的电磁波监控系统与气象雷达市场,取得了马来西亚的订单,接下来的目标是越南和泰国。
日本还决定与美国、印度、澳大利亚推出“带路倡议”的替代方案。日本在白皮书里宣布要利用ODA(政府开发援助)推动“印太战略”,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此地无银三百两地声称:并非是为了与“带路倡议”竞争。在4个国家中,日本是第一个提出明确对抗计划,是不折不扣的“急先锋”。
抛弃了对华融冰的打算,在这些方面公开“反华”,安倍算是为4月份的访美准备好了礼物。得到白宫的支持,安倍才能继续呆在首相宝座上。问题是,这些能满足特朗普的胃口吗?对美屈膝,对邻国强硬,日本选择成为亚洲的孤儿,在短期内貌似趋利避害,但从长远来看已经沦为败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