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雷特大狙发射的穿甲燃烧弹是什么原理?

2023-09-03 12:55:42   

在一些对民间持枪管理相当宽松的国家,经常有人上传一些进行常见枪支弹药穿透能力测试的小视频;当然反过来说,同样的活动也可以测试被命中特定物体的防弹能力。比如有人拿铸铁井盖当靶子;也有人拿专业的钨钢小盾牌当靶子;甚至有人拿几十厘米直径的纯金属铜球当靶子;可谓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至于用来测试的枪支,从威力最弱的小口径手枪开始,逐步升级到9毫米口径大威力手枪,再到沙漠之鹰。手枪的穿透力不行,就升级到AK47、M16等知名的突击步枪。如果这些常见突击步枪的穿透力都不过关,最终拿出来测试的一定是巴雷特大狙。不过巴雷特狙击枪也可以发射不同威力的弹种,最终实现让测试者满意的穿透性的,往往都是为巴雷特狙击枪专门研发的穿甲燃烧弹。



图片

那么巴雷特大狙发射专门配套的穿甲燃烧弹的威力或者说实际穿透力有多强呢?这么说吧:小口径手枪在10米之外射击3厘米厚度的铸铁井盖,只能在表面打出几个浅浅的麻点,完全看不到当即击穿的任何可能;而大口径的沙漠之鹰大威力手枪弹,则可以当即打出几个不到1厘米深度的凹痕。而采用威力更大的AK47突击步枪发射普通子弹,则可以在铸铁井盖上打出更深的凹痕,甚至可能出现子弹变形后直接嵌入铸铁井盖内部的现象,但是距离完全击穿仍然有很大的距离。而用巴雷特发射普通狙击弹,则会出现子弹贯穿井盖,弹头从靶子的另外一端钻出尖头,最终整个子弹卡在井盖之上的现象。只有最后拿出来的专用穿甲燃烧弹,则可以直接把3厘米厚度的井盖彻底击穿!该型子弹在打出一个,



明显的空洞后,再飞到靶子之后钻入土层,实现完全穿甲的现象。这说明在所有进行测试的枪械和子弹中,巴雷特大狙发射的穿甲燃烧弹有最强的穿甲能力。大部分人可能认为,穿甲弹就是穿甲弹;历史上的实战穿甲弹大多是完全的动能弹,也就是靠较高的初速,较硬的穿甲弹芯,这两者结合来穿透与破坏坦克装甲车辆;到后来甚至发明了像箭杆一样的尾翼稳定长杆穿甲弹。至于燃烧弹,则主要是靠燃烧剂爆炸燃烧纵火来烧伤目标。那么为何出现了穿甲与燃烧结合的特殊弹种呢?并且为何出现穿甲燃烧弹的实战穿甲性能,反倒比同口径的纯动能穿甲弹更强的穿甲破坏能力?比如巴雷特大狙发射的穿甲燃烧弹就明显比纯粹的普通动能弹威力更强。实际上穿甲燃烧弹在一战中就已经出现,



在二战期间得到广泛的应用。二战中各国的大口径长身管的反装甲枪,实战中发射的大多数就是穿甲燃烧弹。这是因为从一战到二战前期,当时的反装甲手段远远没有今天这么丰富,毕竟反坦克导弹还没有被发明。而当时的很多轻型坦克的前装甲仅仅只有2到3厘米厚;即使二战重型坦克的正面主装甲厚度超过了10厘米,但是侧面装甲仍然还是2到3厘米。等于说当时的大口径专用枪械仍然可以靠枪弹而不是炮弹就可以击穿的程度!那时的弹药专家们发现,如果在大口径专用枪弹内部的坚硬穿甲体前面,再集成上少量铝镁白磷等燃烧剂,那么其穿甲效果往往比用单纯靠坚硬的工具钢或者更高端的钨合金,仅仅靠速度动能的穿甲深度更大,一旦穿甲成功后的杀伤效果也更好。其原理是:



图片

穿甲燃烧弹实施碰撞动能穿甲的过程中,坚硬的弹芯不断的猛烈挤压前面的高能燃烧剂,产生瞬间的高温高压,这种高温高压可以让坚硬的装甲钢出现明显的局部液化现象,就会让后面的穿甲弹芯钻的更深;而且穿甲成功后会在坦克或装甲车内部形成较强的爆燃效应。二战后基本不再需要用大口径枪弹来穿甲,但各军事大国仍然普遍保留了这类特殊弹种,作为反器材狙击作战的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