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文:台湾要让中国大陆上千枚导弹成摆设?
2016-06-25 13:49:20
有分析认为,台湾同时准备从美国采购MK-41和MK-48垂发系统,应与准备上舰的导弹型号有关。目前,“中科院”手里已经有用于陆基低层防空反导的“天弓-3”拦截弹,而从中距空空导弹演变来的“海剑-2”舰空导弹也已成熟,两者功能各有侧重,射程互相衔接,考虑到“中科院”尚难以发展美国那样功能全面的标准SM-2/3导弹,因此,只好以“兼容并蓄”的方式安排“天弓-3”和“海剑-2”导弹上舰,而适合它们的垂发系统也得准备两种。因此,引进适应不同弹种的MK-41和MK-48也在情理之中。但问题是,美国会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同时向台出售两种导弹垂发系统吗?
那么,台湾海军为何急于发展“台湾版‘宙斯盾’舰”呢?在台军的现有防空体系中,从“爱国者-1/2”、“天弓-1/2”中远程防空导弹到“霍克”、“毒刺”等中近程防空导弹应有尽有,从大型相控阵雷达到小型对空搜索雷达都已经具备,在设防上不可谓不严密。但是台湾防空有个最大的硬伤,那就是缺乏纵深,再加上要应对大陆世界第一的短程弹道导弹威胁,这就使得台军迫切需要具备移动式海上防空拦截能力。同时,台湾空军战机也需要一款防空和搜索能力比较强的战舰来掩护和支援其巡逻或空战,从而在海上建立起导弹拦截网,以探测、引导和联合指挥台海空军出战。
另外,拥有“宙斯盾”舰之后,台军也可以阻止或打击那些挂载非远程防区外武器的战机,从而让对方攻击机不敢轻易靠近台湾岛发起精准攻击。据称,台湾媒体曾测算过,如果自制“宙斯盾”舰加盟,将使得台湾海军的防御外延扩大两至三倍。换句话说,台军“宙斯盾”舰只需待在台北和高雄外海,即可监视大陆福建-浙江和福建-广东沿海及纵深的航空兵活动,继而在“有事时”采取攻击行动,可以让大陆对准台湾的上千枚导弹几近失效,从而由被动转为主动。
当然,台湾发展“台湾版‘宙斯盾’舰”,还寄希望于未来可以利用舰载对陆巡航导弹对敌发动导弹威慑。也就是说,台军希望在未来的“台湾版‘宙斯盾’舰”上装备美国“阿利·伯克”级那样的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如此就可以攻击敌方的陆地纵深目标。如果通过发展“台湾版‘宙斯盾’舰”具有了这一能力,那么,对于老对手大陆来说,台海军舰队将会从南北两个方向展开,从而威胁到从广东到江苏的广大沿海地区,并且牵制攻击台湾本岛的海空力量。同时,如果在钓鱼岛或者南海与其他国家发生对抗,“台湾版‘宙斯盾’舰”不但能够震慑并阻止冲突爆发,也肯定是最后的决胜打击武器,可以让对方有所忌惮因而不敢轻易诉诸武力。
不过,台湾海军发展“台湾版‘宙斯盾’舰”的计划看起来很有必要,如果用于维护海洋权益将能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在南海地区。可是,现在很多迹象显示,台湾在钓鱼岛和南海维权问题上一直是躲躲闪闪,前怕狼后怕虎,从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现在,台湾是以“台/独”著称的民进党执政,该党在这两个问题上更加模糊,人们有理由怀疑其发展“台湾版‘宙斯盾’舰”并不是用于维护海洋权益,而是更多的用于“以武拒统”。如果真是这样,即便台湾如愿发展出“台湾版‘宙斯盾’舰”,这种凑合起来的战舰,无论如何也比不过大陆潜心研发并经过不断改良的052C/D“中华神盾”舰。更何况,对于大陆来说几乎近在咫尺的台湾,即便如何武装,也肯定无法对抗已拥有全面优势的大陆军事力量。所以,就现实来看,台湾发展不发展“台湾版‘宙斯盾’舰”意义并不大,还不如把这些资金用于提振已弱不禁风的台湾经济,那可能是当前台湾以及大陆各界最关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