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动力航母被击沉后,会不会严重污染大洋?
2022-08-02 23:48:50
二战中有不少正规航母战沉,而二战后甚至有废旧航母被原子弹的水上测试当现场效应靶标而炸沉的记录;到了最近30年,还有像小鹰级中的美国号被各种武器进行打击测试最终沉没在大西洋2600深的海底的记录。可见在航母100多年的发展和实用历程中,因为各种原因而沉没的航母并不少。但是唯独没有一艘核动力航母曾经沉没过。全球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目前已经处于拆除大半的状态。另外的十几艘核动力航母,包括所有的尼米兹级和福特级,以及还有一艘4万吨出头的戴高乐号仍然都处于现役状态,或者还处于建造状态。至今没有发生沉没的情况,甚至都没有经过严重战损的情况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最近30年并没有核动力航母参与的双方势均力敌的大战,有些小规模的战争。
要么核动力航母根本没有参加,要么就是有绝对的战场优势,对手根本够都够不着,谈何击沉核动力航母?不过话又说回来,世界上从来没有永远不会沉没的船舶。核动力航母再强也不过是船舶的一种,也会在猛烈的攻击下有最终沉没的可能。虽然人类历史上至今没有核动力航母沉没的记录,但是核动力潜艇可是沉没了不止一艘,因此如果发生大国之间势均力敌的战争,那么任何航母,也包括其他任何作战舰艇,都有被当即击沉的概率。不过核动力航母本身的反应堆的装料比所有的核潜艇都多,因此在其沉没之后,会不会严重污染海洋也是很多人担心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都害怕一旦有一艘尼米兹级航母被击沉在某个敏感海区之内,会不会让整个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生物都会受到致命的影响。
导致所有的鱼类和其他海产品都不能吃了。放射性污染会不会随着洋流飘散到其他大洋中,导致大半个大洋甚至全球海洋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产生难以控制的物种变异,最终也影响全体人类。这种担忧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毕竟尼米兹级和福特级上都有2个反应堆,而且内部都是采用了90%丰度以上的核燃料,而且两者加起来的燃料总量超过300吨,如果其安全壳突然爆裂,确实会对外界的大气和水体环境产生严重的核污染。而超级大国海军似乎也正在利用这种担忧。这是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其他大国的快速崛起,各种打航母手段的不断完善,尤其是ASBM反航母体系的存在。让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母的实战作用大大下降,综合威慑力远远不如三十年前。但是所有核动力航母却有一种特殊心态,
也就是谁敢猛烈攻击我,我就敢当即躺下不走了。如果我自己在水面上或者在水底严重核泄漏了,那么周边所有生物和人类都要跟着倒霉。这种无赖姿态,已经完全是牛二的作风。牛二功夫一般,但是讹人耍赖的能力天下第一,这才是大家见到他如白日遇到鬼一样害怕的根本原因。那么问题是,一旦核动力航母被击沉,真能让一个数百万平方公里海区的生物链全部崩溃吗?实际上这种想法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这就是自然水体本身就是最好的辐射减速剂之一。很多轻水核电站直接用加硼的轻质水做为反应堆减速剂就是这个原理。而这类核电站的水体深度不过二三十米,就能起到很强的辐射减速和屏蔽作用。而地球大洋的平均深度超过4500米,除非尼米兹级航母被击沉在只有几百米或者几十米深度的大陆架上,
如果是沉没在深度超过4000米以上的深海海底,对大洋的生态链的危害是基本可控的。有一个很现实的例子,有一艘前苏联的核潜艇沉没在北大西洋大约3000米的海底,而且耐压壳和反应堆外壳都已经破裂泄露了。几十年下来,在其沉没地点的正上方的海面,几乎测不到明显的辐射异常,只有潜水器下沉到距离沉末泄露潜艇的500米范围之内,也就是水深2500米以下,才会有明显的辐射增加。而当地原本就是有名的北大西洋渔场。这艘沉没的潜艇带啦的污染基本没有影响鱼类的繁殖和捕捞。这是因为大洋水体是分层的。1000米以下的大洋水体,极少和1000米之上的水体产生交流混合。除非有海底火山大爆发等特殊情况;而一般的洋流和最大的风暴,也只影响到100多米的深度。同时大洋渔业捕捞,很少涉及,
到500米之下的深度。因此在深海大洋中,只要水深在2000米以下,那么即使下面沉没着一艘已经严重泄露了的核潜艇或者核动力航母,只要不去人为故意扰动,对上层的生态系统的影响都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当年在进行ASBM的早期试射时,就用了超过万吨级的YW4号改装成了海上靶标,结果导弹系统从2千多公里之外飞来,直接命中了万吨级靶船的中轴线的中点部分,当即贯穿出一个X米直径的巨大空洞!这个空洞直通海底,结果海水汹涌而入,眼看巨大的靶船就要沉没。而某试验方是出了名的会过日子,如果真沉没了,这么上万吨的船钢也是不便宜的。毕竟试验之前,就已经把靶船的残骸出售给了某拆船公司。好在试验区是浅海,不远处就是滩涂。结果动用了好几艘大马力拖轮,
好歹把已经半沉没的靶船拖到滩涂附近,其实已经座滩沉底了。而后来用更小的、几千吨级的靶船做试验,结果巨大的弹头从天而降,几乎把靶船打得粉碎,当即沉没,连废铁也没得卖了。而如果用同样威力的弹头攻击尼米兹级,大概率会直接贯穿其11层的钢板,也可能恰好击破反应堆保护壳。到时候中弹的尼米兹的强辐射,将导致船上没有任何活的生物生存下来,最终会在不到一个小时内迅速沉没。沉没深度最好超过3000米,那么地球人都会放心下来,继续该干啥干啥。说到底,杨志既然有祖传宝刀,就不用怕牛二的纠缠。一刀穿他个透心凉。以后所有的牛三牛四牛五们都会永远长记性!
要么核动力航母根本没有参加,要么就是有绝对的战场优势,对手根本够都够不着,谈何击沉核动力航母?不过话又说回来,世界上从来没有永远不会沉没的船舶。核动力航母再强也不过是船舶的一种,也会在猛烈的攻击下有最终沉没的可能。虽然人类历史上至今没有核动力航母沉没的记录,但是核动力潜艇可是沉没了不止一艘,因此如果发生大国之间势均力敌的战争,那么任何航母,也包括其他任何作战舰艇,都有被当即击沉的概率。不过核动力航母本身的反应堆的装料比所有的核潜艇都多,因此在其沉没之后,会不会严重污染海洋也是很多人担心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都害怕一旦有一艘尼米兹级航母被击沉在某个敏感海区之内,会不会让整个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生物都会受到致命的影响。
导致所有的鱼类和其他海产品都不能吃了。放射性污染会不会随着洋流飘散到其他大洋中,导致大半个大洋甚至全球海洋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产生难以控制的物种变异,最终也影响全体人类。这种担忧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毕竟尼米兹级和福特级上都有2个反应堆,而且内部都是采用了90%丰度以上的核燃料,而且两者加起来的燃料总量超过300吨,如果其安全壳突然爆裂,确实会对外界的大气和水体环境产生严重的核污染。而超级大国海军似乎也正在利用这种担忧。这是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其他大国的快速崛起,各种打航母手段的不断完善,尤其是ASBM反航母体系的存在。让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母的实战作用大大下降,综合威慑力远远不如三十年前。但是所有核动力航母却有一种特殊心态,
也就是谁敢猛烈攻击我,我就敢当即躺下不走了。如果我自己在水面上或者在水底严重核泄漏了,那么周边所有生物和人类都要跟着倒霉。这种无赖姿态,已经完全是牛二的作风。牛二功夫一般,但是讹人耍赖的能力天下第一,这才是大家见到他如白日遇到鬼一样害怕的根本原因。那么问题是,一旦核动力航母被击沉,真能让一个数百万平方公里海区的生物链全部崩溃吗?实际上这种想法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这就是自然水体本身就是最好的辐射减速剂之一。很多轻水核电站直接用加硼的轻质水做为反应堆减速剂就是这个原理。而这类核电站的水体深度不过二三十米,就能起到很强的辐射减速和屏蔽作用。而地球大洋的平均深度超过4500米,除非尼米兹级航母被击沉在只有几百米或者几十米深度的大陆架上,
如果是沉没在深度超过4000米以上的深海海底,对大洋的生态链的危害是基本可控的。有一个很现实的例子,有一艘前苏联的核潜艇沉没在北大西洋大约3000米的海底,而且耐压壳和反应堆外壳都已经破裂泄露了。几十年下来,在其沉没地点的正上方的海面,几乎测不到明显的辐射异常,只有潜水器下沉到距离沉末泄露潜艇的500米范围之内,也就是水深2500米以下,才会有明显的辐射增加。而当地原本就是有名的北大西洋渔场。这艘沉没的潜艇带啦的污染基本没有影响鱼类的繁殖和捕捞。这是因为大洋水体是分层的。1000米以下的大洋水体,极少和1000米之上的水体产生交流混合。除非有海底火山大爆发等特殊情况;而一般的洋流和最大的风暴,也只影响到100多米的深度。同时大洋渔业捕捞,很少涉及,
到500米之下的深度。因此在深海大洋中,只要水深在2000米以下,那么即使下面沉没着一艘已经严重泄露了的核潜艇或者核动力航母,只要不去人为故意扰动,对上层的生态系统的影响都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当年在进行ASBM的早期试射时,就用了超过万吨级的YW4号改装成了海上靶标,结果导弹系统从2千多公里之外飞来,直接命中了万吨级靶船的中轴线的中点部分,当即贯穿出一个X米直径的巨大空洞!这个空洞直通海底,结果海水汹涌而入,眼看巨大的靶船就要沉没。而某试验方是出了名的会过日子,如果真沉没了,这么上万吨的船钢也是不便宜的。毕竟试验之前,就已经把靶船的残骸出售给了某拆船公司。好在试验区是浅海,不远处就是滩涂。结果动用了好几艘大马力拖轮,
好歹把已经半沉没的靶船拖到滩涂附近,其实已经座滩沉底了。而后来用更小的、几千吨级的靶船做试验,结果巨大的弹头从天而降,几乎把靶船打得粉碎,当即沉没,连废铁也没得卖了。而如果用同样威力的弹头攻击尼米兹级,大概率会直接贯穿其11层的钢板,也可能恰好击破反应堆保护壳。到时候中弹的尼米兹的强辐射,将导致船上没有任何活的生物生存下来,最终会在不到一个小时内迅速沉没。沉没深度最好超过3000米,那么地球人都会放心下来,继续该干啥干啥。说到底,杨志既然有祖传宝刀,就不用怕牛二的纠缠。一刀穿他个透心凉。以后所有的牛三牛四牛五们都会永远长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