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中国就不给你好看 美国惹不起

2015-09-21 10:36:30   

说一下金融改革的事情。这个东西是一个非常有意思,值得大家好好研究的话题。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西方金融界对衡量一个国家的金融情况,有一套自己的标准,这个标准又称为“国际标准”。虽然比较霸道,但是老子们就是横行霸道,你不服也得服!那么对你不按照老子的规矩行事,就不给你好看。但是现在碰到中国,是一个比较大的麻烦。因为人家可以不按照你的方式做,但是你又不敢惹,或者惹不起。
那么现在中国金融的现状,就是名义上中国的金融体系开放度比较小(西方标准)。但是实际上,开放的程度要比大家看到的大很多。按照IMF的分类,在40个资金账户项目中,中国有35个是全部或者部分开放的。真正管制的只有5个。
目前看在资金流动上,管得最严格的,就是个人换汇和个人对外投资。当然了,在现实中间,蚂蚁搬家啥的,花样多得是。当然对这些各种花样,根据情况政府可以决定松紧程度,而这个松紧程度,就会导致操作中间的难度和成本,从而事实上,让资金的跨境流动缓慢了。这样,无论进来的还是出去的,都是慢流效应,而不是洪水效用。
其实造成这个原因,就是因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不够。所以在大量需要美元作为外部的投资/支付/购买/消费等等媒介的时候,你如果不控制流量,就会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也容易受到冲击。等到你的可控制货币,可以国际化到某种程度,估计控制就没有多少必要了。
至于对外投资,现在也是采取额度控制,基本上和外汇跨境,是同样的路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这种市场需求,不管是进来的钱,还是出去的钱,都要找别的办法来突破配额的限制。一个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在进出口合同的金额上做手脚。
那么一种说法,就是你即便这样,反正人家已经流动了,你不如公开让大家流,还便于监管。但是这种说法,就是忽视了人为障碍的设置,尤其是对这些障碍调高,或者调低,就是流量控制的艺术。
那么,这个好像就是一个怪圈——放松资本流动管制,在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而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在某种情况下需要放松资本管制。这个倒不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其实就是这两个事情,都是可以靠你进一步,我进一步,你再进一步,这样的渐进式、慢慢发展的方式来推进。如果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建议,先开放,再国际化,估计扯到蛋的情况,是百分之百肯定了。
那么在这种双向渐进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预料的主要情况是几个:对进来的资金流,还是长期资金比短期资金更受欢迎。因为长期资金对国内经济的稳定有贡献。那么,这个表现在直接投资(FDI)和金融债券投资会放开比较多。当然最近A股的情况,估计股票投资方面的外来资金应该不是特别大。
另一个就是个人投资海外估计还是会比较严格的监控,但是会慢慢放开。最大可能就是在几个地方,比如上海自贸区,深圳前海这些地方,先实验全放开,然后扩展试点,到整个城市,或者其他省市的试验区。
那么这个对人民币加入SDR的情况,估计还是有影响。因为欧洲人已经表示欢迎,但是美国的一票否定,还是可能过不去。外面的开盘,是今年进去的机会是40%,不是很高。但是2017年,进去的机会就是70%。当然,问题在于,中国会等到2017年吗?呵呵。如果中国开一个IMF的替代品,肿么办呢?这个是一个头痛的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it is a FUCKING big qu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