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背后意味着什么?

2018-04-19 07:20:31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央行的这一动态一出便引发市场“千层浪”,而且还影响到我国经济的走势与广大劳动者的经济生活。


人们之所以极其重视存款准备金的变动,其主要原因在于它能极大的影响到我国货币的供应量!科普一下,存款准备金制度是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比率,以改变货币乘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以此间接地控制全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根据货币乘数理论,货币供应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决定乘数大小。从而决定派生存款倍增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央行这一操作向市场放出多少钱?对经济各个层面的影响有多大?
经济下行压力使然?央行本次降准对商业银行是有要求的,涉及到的银行将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也就是说,用降准释放的资本金先偿还向央行所借的MLF,多出来的资金才能流向银行,然后再流向市场。


以2018年一季度末数据估算,操作当日偿还MLF约9000亿元,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别看这4000亿小,如果涉及到货币乘数到银行后再流到市场,其供应量规模就不小了。有机构测算(中信固收),一共将向市场投放1.3万亿元流动性。当然,根据货币乘数理论来测算的话,会不会多点?(理论与实际有所差距)。
从央行的降准角度来看,是不是货币宽松了?央行的回答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保持不变”。也就是说,货币政策没有宽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央行本次降准释放的货币是有要求流向哪里的。
“人民银行将要求相关金融机构把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并适当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改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央行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刺激我国经济的发展,虽然近日公布的一季度经济增速在6.8%,表现出稳中向好,但从高频经济数据来看,我国经济依然有下行压力。而且叠加近期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海外不确定风险对我国经济的冲击等,央行有必要采取行动来稳定我国经济发展(降准有利于宏观经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金融领域不仅要求严监管、金融去杠杆、防范金融风险等,重要的还有让金融回归到服务于实体经济上来,从这个角度来看,央行降准后所要求资金流向小微企业,并要求将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那么这些流动性跑进我们关心的房地产领域的可能性,我个人认为不大。
倒推央行的举动,反应出当前实体经济的发展并不容乐观,而且m2有望略微反弹,如果我们不好好努力提高收入的话,很可能今年连货币增速都跑不赢。最后多说一句猜测的话,如果要走老路,泡沫之下,安有完卵?
附注:本文不做为投资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