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八一,对军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2018-08-01 15:41:56
王若愚
从来没有哪个特定职业的节日,能够拥有超过八一节的覆盖人群——包括200万现役军人、5700万退役军人、以及以亿计的军属亲属们。从来没有哪个特定职业的节日,让如此之多的人魂牵梦绕——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的枪声,穿越91年的时空,依然回响在一代代军人的耳边,家国情怀是他们最深沉的情感。
也从来没有哪个特定职业的节日,会被她的主人赋予如此之多的复杂情感——有深爱亦有遗憾,有念念不舍亦有拼命逃离,有衣柜里泛白的老军装亦有留在身体中的永久伤痕。
八一,除了意味着现役军人可以拥有半天的假期,以及免费游玩故宫、免费乘坐地铁等诸多优待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的寓意。
奋斗和荣誉
对于参加“国际军事比赛——2018”比武的军人来说,8月1日只是一个普通的参赛日。这一天,他们和以往一样,心无旁骛地驾驶着飞机、坦克,反反复复地计算着射击诸元,认认真真地瞄准着“来犯之敌”,力争在国际赛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毕竟,高手过招可不能分心走神,否则很容易就会尝到败绩。
“国际军事比赛—2018”“坦克两项”比赛现场(图/东方IC)
“国际军事比赛”,只是中国军人走向世界军事舞台中央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来,中国军队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姿态,通过交流互访、联演联训、比武竞赛等方式,不断地与世界各国同行进行密切的交流,以此来检验战略战术原则,锤炼官兵的作战能力。
对于中国军队来说,从国际同行身上,最迫切需要学习的是他们在一次次实际作战中积累而来的宝贵经验,而这些是在和平环境下、在对抗演练中所无法掌握的。8月份,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将举行“和平使命”大规模军事演习,俄军方表示,愿意将叙利亚战争中的宝贵实战经验向解放军全部传授。这一份来自友军的“大礼包”,相信中国军队会愉快地接受,从中汲取重要的实战化滋养。
而对于更多的普通军人而言,他们未必能够拥有走出国门、接触外军的机会,但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地工作着,在可能有些机械重复、循环往复的运转中找寻提高自己的机会。8月1日这一天,很多军人和前军人都在自己的朋友圈晒起了礼服照,把从军以来夺得的各种奖牌并排在一起拍照,有的还亮出了老婆发来的巨额节日红包截图。
有的单位,更是在这一日举行军官退役仪式。当那些老兵们最后一次身着熨得笔挺的军装,胸前挂着自己获得过的军功章,以及和入伍时一样的大红花,在熟悉的营房前拍摄最后一张军服照,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一个时代结束了,但那些奋斗和荣誉,却是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
奉献和牺牲
我驻索马里大使馆警卫人员张楠烈士追悼仪式(图/新华社发)
在这个8月1日半天的假期里,也有一些人选择前往烈士陵园,看望自己牺牲的战友,为他们送上一朵洁白的菊花,寄托无尽的哀思。
不久前颁布试行的《队列条令》,将原有的3种军人仪式,增加至17种,其中“迎接烈士”“军人葬礼”,更是首次作出如此细致的规范,让人们感受到了浓郁的战火味硝烟味。有人评价,力主把这几种军人仪式写进《队列条令》的人,一定是饱经战火洗礼的铁血老兵。
国家无战事,军人有牺牲。对于军人来说,即使是生在和平年代,穿上了军装也就意味着必须直面血与火的考验,牺牲是难以避免的,也是每个人必须正确回答的考题。
无论是在国际维和的战场上,还是在护航撤侨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抢险救灾的现场,还是在火舌肆虐的大厦,生死往往就是在那一瞬间。失去战友的痛,是一辈子都难以磨灭的印记。
军人可以无怨无悔为国家为民族牺牲,国家却不能对军人的牺牲淡然处之。在很多国家,都有极其庄严的军人葬礼仪式,让每一个为国牺牲者尽享哀荣。在一些大城市,军人公墓往往在城市最繁华的地段,每天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去看望为国捐躯的军人,向他们献花,仔细阅读墓碑上铭刻的那些陌生人的光辉事迹。这样对逝者的尊重,激发着生者不怕牺牲、勇于冲锋的勇气。
正是出于对军人牺牲奉献的尊重,新《条令》对军人葬礼仪式作出了规定,明确“参加作战、训练和执行其他重大军事行动任务牺牲的军人,所在旅(团)级以上单位可以为其举行军人葬礼仪式”。仪式包括奏国歌、默哀、致悼词、向牺牲军人三鞠躬、行鸣枪礼、安葬等。
今后,每组织一次军人葬礼仪式,都必然会让军人们深受震撼、深为感动。或许在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军人,选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前往烈士陵园怀念战友,找寻自己的初心。
军歌与美酒
5281——永不褪色的军旗。(图/北京晚报)
当然,对于大部分退伍老兵来说,8月1日意味着天南海北的战友们,不远千山万水前往参军入伍、重要演习等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场所聚集,追忆军旅人生,共话战友情谊。
这样的活动少不了唱歌,或者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吼”歌。既有严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有抒情的《一颗小白杨》《军中绿花》,还有铭记特殊记忆的团歌连歌班歌。
以前在部队的时候,吃饭前也唱歌,看电影前也唱,点名前也唱,唱得人快要“吐”了,发誓一辈子都不会唱了。然而,直到离开了部队才发现,那些年“吼”过的军歌,却成了刻在灵魂深处的一道音乐基因,不经意间就会流淌出来。当老兵自觉不自觉地哼唱出军歌的时候,他终会明白,原来军歌才是当兵岁月最好的印记。所以聚会上那整齐嘹亮的歌声,就是最好的风景。
“吼”完军歌,一般就是尽情地喝酒。很多战友聚会的场景,除了那清一色的战友服,还有那无数个酒瓶,以及举着酒杯大喊“一二三、干干干”的场景最是让人印象深刻。很多老兵都会在聚会上醉得不省人事,有的抱着老战友痛哭流涕,有的则是碎碎念当年的新兵生活。曾经远去的军旅生涯,就在这一次次酒精的刺激下,慢慢地在脑海中变得清晰起来。
老兵们缘何特别喜欢参加战友聚会?其实,就是因为八一已经成为他们的精神图腾,所有军营生活的一切都在他们身心深深地打下烙印。他们是在欢聚中寻觅过去,更是为了在抱团中互相激励,取得前行的动力。
希望与遗憾
退役军人事务部召开首次新闻发布会(图/新华社)
无论是现役军人还是退役军人,7月31日发生的一则大新闻自然引起了大家的足够重视——退役军人事务部首次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开回应一系列涉及军人的重大政策,在鼓舞人心之时,读者也品味出几许无奈的滋味。
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系列暖心人的事情。比如,《退役军人保障法》《关于加强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的意见》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出台了提高退役军人安置质量、扶持就业创业、悬挂光荣牌、提高抚恤补助标准等4个政策,研究制定有关帮扶援助困难退役军人、解决他们的养老和医疗等后顾之忧,移交安置伤病残军人,平衡优抚对象待遇,等等。
前几天,媒体也报道了前往这个部参加座谈会时的见闻。当时,让笔者感触最为深刻的,就是他们的办公大楼一半在工作,另一半却在装修中;每个工作人员都自备折叠床,加班晚了就在办公室睡觉,等等。可以看出,这个新组建的部真是想干事,努力多为老兵干些事。
然而,相比较于5700万的庞大基数,才成立108天的退役军人事务部,显然任重而道远。发布会上透露了一个信息,组建以来他们先后接待了2万人,涉及安置政策的落实问题、身份认定问题、优抚标准问题、生活特殊困难问题,还有一部分反映的是涉法涉诉问题。看起来,这些问题都十分棘手,有的甚至年代久远,要处理起来难度可想而知了。
对于退役军人事务部来说,要真正把5700万退役老兵的安置工作“清零”,让他们充分享受应该享受的待遇,让现役军人充分拥有应该拥有的尊崇,无疑是一个极为艰难的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期待着退役军人事务部能够有更大的作为,我们也期待着在下一个八一到来的时候,老兵们的脸上能够露出更加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