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口:航展刚刚结束再爆大事件 巴铁拿到一件大宝贝 印度慌了!
2018-11-19 08:55:39
航展刚刚结束再爆大事件 巴铁拿到一件大宝贝 印度慌了!
现在军迷看战斗机,关注点主要是气动外形和发动机,其实战斗机真正值钱的是航电。
航电一般是指战斗机上的雷达和机上火控、飞控、发动机控制等的各种传感器,计算机和线缆等,占飞机总重量二十分之一都不到,但是采购价格却占整机的60%甚至更高。
航电的另外一个特性是很容易落后,特别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跨代技术变化极快,就像我们手里的手机,跨代速度快到你的钱包无法支撑,刚刚买的手机,不到几个月新的技术一出现,惊呼,又落后了。
战斗机的航电也一样。
当年威风八面的F22,现在的航电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F35,F35的两套机载光电传感器系统,即光电瞄准系统(EOST)和光电分布式子L径传感器系统(EODAS),F22就没有。
但是这套光电瞄准系统(EOST)和光电分布式子L径传感器系统(EODAS)歼20和鹘鹰歼31都有,这就是后来居上,后发优势的结果。

空战中,狭义上的落后就要挨打是非常现实的,战斗机的跨代一般要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但是航电跨代却已经缩短到几年,甚至更短。
新一代的航电主要特征是比老一代航电“看的更远”“看的更准”“制导导弹和武器的能力更强”。
新型战斗机对老式战斗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先敌发现”“先敌发射”。
有种说法“只要发动机给力,一块砖头都能飞起来”,问题是飞起来或者飞的快的目的是什么呢?最后还是要归结到能够有效的击落敌机上,仍然要回到“先敌发现”“先敌发射”上,所以仍然要回到航电技术的先进与否上。
印度目前最先进的战斗机是从俄罗斯进口的苏30MKI战斗机,
苏-30MKI战斗机配备火控雷达是NO10M“BARS”无源相控阵雷达,这种雷达是俄罗斯第一代无源相控阵火控雷达,因此性能较为落后,它采用了复杂强制馈电技术,系统比较复杂,由于当时俄罗斯电子工业水平不足,因此雷达重量较大,根据相关资料,BARS整个系统超过600公斤,尤其让人不能接受的是雷达电子扫描角度只有40度,达不到常规雷达60度的范围,只好通过机械扫描机构来加强。
2016年的珠海航展曾经爆出一个大新闻,中国为巴基斯坦研制的KLJ-7A成为航展上的明星,就是因为KLJ-7A是一款有源相控阵雷达,性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而时隔两年,这款KLJ-7A雷达又有了新的进步,这次进步使这款雷达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世界上还没有一款有源相控阵雷达是可以转动的,这是全球首例,受到全世界的极大关注。
2018年的本次航展上,燕山大学赵永生教授团队参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所研发的“机载广角域火控雷达”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并给予高度评价。





“广角域火控雷达”是将机械扫描与相控阵天线相结合,拓展雷达波束的空域覆盖范围。该雷达突破传统视角局限,能让战机获得目前世界上最广的探测视野,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广角域雷达在有源相控阵雷达的背面加关节(姿态连续调整系统)实现二维的机械扫描,相当于给飞机的“眼睛”—雷达增加了“脖子”,极大地增大了扫描范围。该款广角域雷达适用于装备我国目前先进的三代及三代改进型战斗机,具有广角域搜索、跟踪目标,大侧视跟踪目标,大离轴制导导弹,正侧视先敌攻击,战机敏捷脱离,攻防兼备的特点,助力我国主力战机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突破新高度,是现有战机升级的力量倍增器。
参加本次珠海航展的机载广角域相控阵雷达,其姿态连续调整系统的研制有众多的技术难点。研发过程中,赵永生团队的姚建涛和周玉林教授带领项目组成员与中电十四所项目组联合攻坚克难,针对机内空间狭小、运动复杂、机电集成等技术难题,创新研发出近乎完美的广角域雷达连续调姿系统。这是赵永生团队的并联机器人技术在天线领域的又一重要应用。
1、不是“ 加个脖子”那么简单,首先必须掌握雷达天线阵面轻量化技术。
2、在现场询问技术人员得知,(1)雷达水平扫射角增加 60°,(2)比上届展示的KLJ-7A探测距离增加到200公里。(此雷达已经用于歼-10A中期改进)
3、展台的雷达型号还是 “ KLJ-7A ”,但分成 3 种不同亚型,一个正常安装单面阵(上届展示过),一个3面阵,还有就是上述的这种带有倾斜旋转台的。看过旋转的伺服机构,有2个旋转面,而且都有倾斜角度。
如果巴基斯坦第三代枭龙装备KLJ-7A“三面阵”和“广角域火控雷达”有源相控阵雷达,对印度苏30MKI战斗机将形成代差。
前面说过,空战中,狭义上的落后就要挨打是非常现实的,战斗机的跨代一般要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但是航电跨代却已经缩短到几年,甚至更短。
一种战斗机,航电是需要不断升级的,如果敌国战斗机航电升级本国没有能力升级航电,就意味着自己的落后挨打,这和砖头飞的再快,砖头有多大没有关系。
中国的航电技术进步飞速,本次2018年珠海航展展出的KLJ-7A“三面阵”有源相控阵雷达只是一种外贸型先进雷达,是中国航电和雷达技术林林总总家族中的一种,背后还有更加强大的一个庞大的研发体系,比如歼20和歼十六这样更加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并没有拿出来,这也侧面显示了中国航空电子技术雄厚的实力。
有一种说法,看战斗机,看热闹的看气动外形和发动机,看门道的看航电。
这次珠海航展,紧盯着中国各型作战飞机的不光是美国和西方,还有南亚大国印度。美国和西方紧盯着歼20歼十B矢量战斗机的发展是肯定的,但是印度感觉更现实的是盯着最近几届每届都在珠海上空叱咤风云的枭龙战斗机。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装备上历来是见招拆招,暗中你来我往的进行装备领域的暗战。
图 “只要发动机给力,一块砖头都能飞起来”的印度苏30MKI战斗机

图 已经落后的苏30MKI的NO10M“BARS”无源相控阵雷达

印度目前最先进的战斗机是苏30MKI,印度已经认识到苏30MKI的全面落后,正在寻找新的卖家。美国的F35、法国的阵风、俄罗斯的苏35和苏57都是印度的选项。
不管印度的选项是什么,中国还可以向巴基斯坦提供更先进的四代战斗机鹘鹰,实现再次反超,这个前景不用猜也想得到。
现在军迷看战斗机,关注点主要是气动外形和发动机,其实战斗机真正值钱的是航电。
航电一般是指战斗机上的雷达和机上火控、飞控、发动机控制等的各种传感器,计算机和线缆等,占飞机总重量二十分之一都不到,但是采购价格却占整机的60%甚至更高。
航电的另外一个特性是很容易落后,特别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跨代技术变化极快,就像我们手里的手机,跨代速度快到你的钱包无法支撑,刚刚买的手机,不到几个月新的技术一出现,惊呼,又落后了。
战斗机的航电也一样。
当年威风八面的F22,现在的航电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F35,F35的两套机载光电传感器系统,即光电瞄准系统(EOST)和光电分布式子L径传感器系统(EODAS),F22就没有。
但是这套光电瞄准系统(EOST)和光电分布式子L径传感器系统(EODAS)歼20和鹘鹰歼31都有,这就是后来居上,后发优势的结果。
空战中,狭义上的落后就要挨打是非常现实的,战斗机的跨代一般要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但是航电跨代却已经缩短到几年,甚至更短。
新一代的航电主要特征是比老一代航电“看的更远”“看的更准”“制导导弹和武器的能力更强”。
新型战斗机对老式战斗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先敌发现”“先敌发射”。
有种说法“只要发动机给力,一块砖头都能飞起来”,问题是飞起来或者飞的快的目的是什么呢?最后还是要归结到能够有效的击落敌机上,仍然要回到“先敌发现”“先敌发射”上,所以仍然要回到航电技术的先进与否上。
印度目前最先进的战斗机是从俄罗斯进口的苏30MKI战斗机,
苏-30MKI战斗机配备火控雷达是NO10M“BARS”无源相控阵雷达,这种雷达是俄罗斯第一代无源相控阵火控雷达,因此性能较为落后,它采用了复杂强制馈电技术,系统比较复杂,由于当时俄罗斯电子工业水平不足,因此雷达重量较大,根据相关资料,BARS整个系统超过600公斤,尤其让人不能接受的是雷达电子扫描角度只有40度,达不到常规雷达60度的范围,只好通过机械扫描机构来加强。
2016年的珠海航展曾经爆出一个大新闻,中国为巴基斯坦研制的KLJ-7A成为航展上的明星,就是因为KLJ-7A是一款有源相控阵雷达,性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而时隔两年,这款KLJ-7A雷达又有了新的进步,这次进步使这款雷达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世界上还没有一款有源相控阵雷达是可以转动的,这是全球首例,受到全世界的极大关注。
2018年的本次航展上,燕山大学赵永生教授团队参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所研发的“机载广角域火控雷达”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并给予高度评价。
“广角域火控雷达”是将机械扫描与相控阵天线相结合,拓展雷达波束的空域覆盖范围。该雷达突破传统视角局限,能让战机获得目前世界上最广的探测视野,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广角域雷达在有源相控阵雷达的背面加关节(姿态连续调整系统)实现二维的机械扫描,相当于给飞机的“眼睛”—雷达增加了“脖子”,极大地增大了扫描范围。该款广角域雷达适用于装备我国目前先进的三代及三代改进型战斗机,具有广角域搜索、跟踪目标,大侧视跟踪目标,大离轴制导导弹,正侧视先敌攻击,战机敏捷脱离,攻防兼备的特点,助力我国主力战机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突破新高度,是现有战机升级的力量倍增器。
参加本次珠海航展的机载广角域相控阵雷达,其姿态连续调整系统的研制有众多的技术难点。研发过程中,赵永生团队的姚建涛和周玉林教授带领项目组成员与中电十四所项目组联合攻坚克难,针对机内空间狭小、运动复杂、机电集成等技术难题,创新研发出近乎完美的广角域雷达连续调姿系统。这是赵永生团队的并联机器人技术在天线领域的又一重要应用。
1、不是“ 加个脖子”那么简单,首先必须掌握雷达天线阵面轻量化技术。
2、在现场询问技术人员得知,(1)雷达水平扫射角增加 60°,(2)比上届展示的KLJ-7A探测距离增加到200公里。(此雷达已经用于歼-10A中期改进)
3、展台的雷达型号还是 “ KLJ-7A ”,但分成 3 种不同亚型,一个正常安装单面阵(上届展示过),一个3面阵,还有就是上述的这种带有倾斜旋转台的。看过旋转的伺服机构,有2个旋转面,而且都有倾斜角度。
如果巴基斯坦第三代枭龙装备KLJ-7A“三面阵”和“广角域火控雷达”有源相控阵雷达,对印度苏30MKI战斗机将形成代差。
前面说过,空战中,狭义上的落后就要挨打是非常现实的,战斗机的跨代一般要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但是航电跨代却已经缩短到几年,甚至更短。
一种战斗机,航电是需要不断升级的,如果敌国战斗机航电升级本国没有能力升级航电,就意味着自己的落后挨打,这和砖头飞的再快,砖头有多大没有关系。
中国的航电技术进步飞速,本次2018年珠海航展展出的KLJ-7A“三面阵”有源相控阵雷达只是一种外贸型先进雷达,是中国航电和雷达技术林林总总家族中的一种,背后还有更加强大的一个庞大的研发体系,比如歼20和歼十六这样更加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并没有拿出来,这也侧面显示了中国航空电子技术雄厚的实力。
有一种说法,看战斗机,看热闹的看气动外形和发动机,看门道的看航电。
这次珠海航展,紧盯着中国各型作战飞机的不光是美国和西方,还有南亚大国印度。美国和西方紧盯着歼20歼十B矢量战斗机的发展是肯定的,但是印度感觉更现实的是盯着最近几届每届都在珠海上空叱咤风云的枭龙战斗机。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装备上历来是见招拆招,暗中你来我往的进行装备领域的暗战。
图 “只要发动机给力,一块砖头都能飞起来”的印度苏30MKI战斗机
图 已经落后的苏30MKI的NO10M“BARS”无源相控阵雷达
印度目前最先进的战斗机是苏30MKI,印度已经认识到苏30MKI的全面落后,正在寻找新的卖家。美国的F35、法国的阵风、俄罗斯的苏35和苏57都是印度的选项。
不管印度的选项是什么,中国还可以向巴基斯坦提供更先进的四代战斗机鹘鹰,实现再次反超,这个前景不用猜也想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