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已经突破了某20的飞控技术,实物模型都出来了?

2022-06-18 00:54:46   

当今世界,如果要研发超级战斗机,那么最难突破和最难掌握的技术是什么?有人说是性能强大的发动机,有人说是隐身设计,还有人说是具备超级感知能力的雷达和传感器系统。实际上超级战斗机的任何子系统的突破都不容易,这也是大部分中等强国至今无力研发自家设计制造的合格隐身飞机的根本原因。但是在超级战机的所有子系统中,最难突破的其实是飞控软件的设计和编写以及最终的飞行测试。根本原因在于超级战机的飞行性能明显已经不再按照常理出牌,也就是用大多数三代机的传统飞控来套第5代及以后战斗机,已经完全无法适用。超级战机的极限速度、极限高度和极限机动能力用普通的风洞已经无法模拟,必须建设相应的超级风洞,这类项目的投资水平和技术难度本身就不下于,



超级战机的研发投入和项目难度,因此真正能负担得起的国家在当今全球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而超级风洞的建成,也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很多超级战机的研发项目,用不同比例的风洞模型持续吹上十年的风,也许才会有个初步的气动定型。只有拿到一手的风洞数据,才有可能开始编写最基本的飞控软件。而这些飞控软件是不是符合飞行实践和实战需求,还需要到原型机上天试飞以后才有所检验。而试飞中发现的飞控问题,需要进行修改完善,剔除其中的BUG之后,继续进行试飞和再回头继续吹风洞。直到超级战机完成技术定型,也不敢说其本身的飞控软件就一点问题都没有。比如F22A在试飞期间,就不止一次的因为飞控有缺陷,而造成所谓的低速下诱发振荡的问题。为此还直接坠毁了一架试飞原型机。




直到今天,F22A的机队都已经大部分老化退役了;剩余的还能飞的部分F22A,仍然会出现莫名其妙的自动滚转造成驾驶失控的问题,导致再次出现坠机事故。这暗示F22A的飞控已经研发了20年以上,但是里面仍然埋藏着相当数量的致命BUG。到现在超级大国空军也没有任何彻底解决的方式方法,只能放任其继续存在。而F35项目的飞控同样或多或少的存在类似的问题。导致F35系列也会在实际部署之后,在飞行中突然出现飞行员完全不能控制的技术故障。F22A的飞控软件的编写和修改用了10年以上的时间,内部包括各种指令超过300万条;而F35系列的飞控软件的编写和修改这持续了15年以上,内部指令超过了700万条。仅仅700万条这个数字,就可知需要多少专业码农没日没夜地持续投入青春岁月,而现在可知,



某20的飞控其实比F22A和F35更复杂和更高端,因为鸭式布局对比传统的升力体布局在基本气动原理和机动性控制上完全就不是一个路子。超级大国海空军原来不相信鸭式布局可以制造出强大的隐身5代机。而到了今天,却突然发现类似某20的气动布局是所有先进气动方案中最优秀的一个。超级大国空军自己搞了一个未来气动布局方案,对外公布后大家发现基本就是照抄某20。由此可见某20其实就是5.5代战机的气动标准,甚至6代机也可以以此作为基础来发展。如果F22A和F35的飞控用了前后20年的时间仍然不能彻底理顺,那么让超级大国空军属下的有关单位完整的写出类似某20的全套飞控软件,还不知道到2040年以前能不能写完。但是某个位于欧亚之间的地区“强国”,对此却不以为然。


这家已经跳过软件部分,直接推出了某种大型超音速无人机的硬件模型。外观乍一看,基本就上一架去掉了有人座舱的某20。该国还宣布该无人机的原型机不久之后就要一飞冲天。既然气动外形相似,那么该无人机项目,是否已经同步掌握了大型鸭翼隐身机的飞控技术?真实情况哪有如此的简单!虽然这架大型无人机的整体外观很像某20,但是仔细看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首先其双倾斜垂尾不是全动的;前大型鸭翼能否大幅度偏转甚至能否差动也很难知晓;甚至其进气道也不是DSI模式的。由此可见,这个模型实物只能说是某20的拙劣外观模仿版。在没有超级风洞和强大的软硬件专业研发团队,这些世界一流强国才具备的基础条件下,二三流国家也只能过过模型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