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霸凌”中国,正在遭到反噬,一切才刚开始

2020-08-12 08:38:54   

01

最近,美国政商两界相互勾结,通过国家机器,公然“霸凌”中国企业。字节跳动旗下的Tiktok和腾讯旗下的Wechat先后成为受害者。

美国这次的做法,突破上了国际商业的底线,让人倍感愤怒。

可是,愤怒本身无法解决问题,如何逼迫美国停止霸凌,并为此付出相应代价,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如果我们不作出有效回应,不仅更多中国企业成为受害者,其他国家也会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蜂拥而上。

到那种时候,中国企业出海之路将会变得更加艰难。

这里解释一下。有些人因为不太喜欢字节跳动或腾讯,所以多少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这种想法太过天真。

美国经济强大的根本在哪?就是有无数跨国巨头在支撑。

中国企业在海外获取的每一分利润,都会以某种形式反哺国内经济,比如税收、就业、上下游产业链等。

只有中国经济整体向好,更多人才能过上好日子。

回到正题,我们到底该如何让美国付出代价?

在之前一篇文章中,我曾经提到,面对美国国家机器的打压,政府应该出面协调,制定统一的应对策略,避免出海企业被各个击破。

(点击蓝字链接,可以查看更多细节《中国不能再等》)

这么做有必要,但是仍然不够。如果每次等到美国出手,我们才想办法应对,实在过于被动。

既然美国已经撕破脸,做出如此无赖之事,我们也应该更加主动。

02

有人提到,既然美国“欺负”字节跳动和和腾讯,我们可以对等反制,禁止苹果、微软等公司的在华业务。

我个人不太赞成,主要基于2个原因:

第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以苹果为例。苹果的确在中国赚到很多钱,但是它也为中国创造很多就业。税收,培育很多人才,并推动整个产业的进步。

如果把苹果赶走,互联网码农们还好找工作,可是几十万产业工人该何去何从?

至少,赶走苹果等企业之前,我们要多为他们想一想。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打压中国企业的过程中,美国企业家出现了分化。

一部分特别积极主动,比如脸书,扎克伯格甚至公开指责“中国企业盗窃美国科技”。

另一部分则比较低调,比如苹果,库克的表态就和扎克伯格截然不同。

不是他们人品有多大差别,背后说白了都是利益。苹果在中国有巨大利益,而脸书没赚到钱。

第二,会让中国落入美国的陷阱。

美国本就在想,要拖中国打一场“新冷战”。为此,美国开动舆论机器,在国际上疯狂抹黑中国,试图拉拢到更多盟友。

如果中国仅仅为了“反制”,就赶走守法经营的跨国企业,中国国际处境会更恶劣。

我们不能跟着美国的节奏走,把底线拉低到和对方同一层次,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争取到盟友。

比起美国到处抢钱,中国号召大家一起赚钱,谁会更受欢迎?

03

除开对等反制,我们还有其他办法让美国付出代价,比如,数字税。

按理来说,一家企业赚了钱,就该交税,可是互联网企业和传统行业不同,线下实体很少,大部分经营活动都发生在网络上。

按照现在通行的法律,互联网企业只需在其总部所在地缴税即可。美国作为众多互联网巨头的发源地,自然乐见其成。

靠着全球众多国家的用户,美国互联网巨头才能赚到那么多钱,可是税收全进了美国腰包,其他国家自然不乐意。

其中,欧洲反对声音最大,因为美国从这里赚到的钱最多。

早在几年前,欧洲就在推动立法,想要修改现有的数字税征收方式。

大体原则是,按照互联网企业在该国产生的营业收入征税,不再受总部所在地限制。

这自然引来了美国的极力反对。美国用尽各种办法,想要拖延这一进程,可是,总有拖不下去的时候。

2019年7月,法国参议院率先通过法案,正式开征数字税。

尽管美国以征收报复性关税相威胁,但是,法国背后站着整个欧盟,众多欧洲国家相继开征数字税。

除欧洲国家外,很多其他国家也有征收数字税的动力,但是因为忌惮美国的制裁,迟迟不敢行动。

受疫情影响,各国经济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这些国家征收数字税的动力进一步增强。

这就给中国留下了运作空间。

以现在的全球互联网格局而言,每多一个国家征收数字税,就是从美国身上割一块肉。

7月29日,菲律宾众议院通过一项议案,计划对数字服务征收12%的增值税。

在如此敏感的时间点,菲律宾突然开征数字税,自然不会那么简单。

难道菲律宾就不担心美国制裁吗?

最后想说的是,中国和美国的战略博弈,才刚刚开始。要战胜对手,即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在这方面,中国人从来不怕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