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27万亿,实体经济终于不会缺钱了?

2019-10-19 07:45:59   

资金是实体经济企业的血液,而实体经济的资金主要来自于金融机构,通过金融数据可以观察出实体经济企业的活动状态。也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企业来讲,资金相当于粮草,而对于我们广大劳动者来讲,同样每天需要跟资金打交道。
无论是广大劳动者还是企业的总体资金波动情况,均反映在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中。


另外,信贷周期是反应实体经济发展的前瞻性晴雨表,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具有预测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最新的金融数据反映的当前经济信号是什么?
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在加大,实体经济正从底部向好而生?近日,据我国央行公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7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2550亿元和1383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也即是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
通过数据可看出,9月份的社融增量环比和同比均有所增多,一方面反映出当前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在加大,另一方面反映出当前实体经济企业的资金需求度在提高。在资金的加持下,两方面共同透露出实体经济向活跃的状态出发。


(多说一句,一般情况下,企业拿到资金后,使用资金具有一个时间段,从而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具有时滞性,往往反馈到6个月左右,这也是金融数据具有前瞻性的一面)。
通过货币供应量来看,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5.23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0.1个百分点;通过广义货币m2增速可以看出,整个市场上的钱相比上月和去年同期都增多了,也就意味着整体商业活动有所增加,并且,对于一些人来说,或许赚钱的难度相对降低。
不过,整体的广义货币增速依然在低位徘徊,一方面透露出没有搞“货币大水漫灌”,另一方面印证了“保持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的意图。
狭义货币(M1)余额55.71万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它反映着终端消费市场的活跃程度,同时,也反应着企业资金链状态,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国内终端消费市场并不是很活跃。流通中货币(M0)余额7.41万亿元,同比增长4%。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92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信贷的结构在不断优化,通过数据来看,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3.63万亿元,同比多增4867亿元。分部门看,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8.22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47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84万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大幅增加,有利于提高企业投资的信心,有助于促进实体经济增长。
整体来说,金融数据中,社融增量、广义货币增速以及人民币贷款均不同程度出现同比多增,数据的背后,表现出加强经济逆周期调节力度的情况,并且,在资金的加持下,实体经济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至于是否反映出实体经济正从底部向好而生,还有待继续观察。不过,长期看,我国经济是向好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