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确定没开玩笑?这样就能捞起沉没的5000吨级神盾?

2019-03-01 08:24:53   

大家的关注度都被南亚的事情吸引了,似乎都忘了在遥远的北欧,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正在发生,这就是在被浸泡了一个大冬天之后,已经腌制到位的挪威神盾护卫舰,正在被重新打捞出水。但是瀚海狼山认为所谓出水并不一定代表能立即上岸,因为现在挪威方面的打捞方式,能不能把这艘沉没几个月的护卫舰安全、完整的捞上来,狼山是表示深切怀疑的,而且目前的打捞方案和具体的实施方式,着实让人捏一把汗。有人要问了,不是前一阵说挪威方面已经放弃打捞,并且进行了大规模的现场爆破,爆炸的扬尘都飞的老高吗?实际上挪威方面上个月进行的是把从护卫舰上捞起来的部分导弹、鱼雷和炮弹进行了爆破销毁。至于沉没的护卫舰本身,挪威方面还是想尽快的整体捞上来,否则长期泡在水里,物质损失已经不可避免,对挪威的国家形象也是个长期打击。
其实挪威方面在去年入冬前已经考虑过整体起吊。不过冬季严寒,沉没的峡湾冬季风浪很大而且严重低温,更大的问题是此处纬度太高,这里接近北极圈,会出现冬季的白天光线非常微弱的现象,这都是当时无法整体打捞的理由。此前已经派了2艘4000吨级的船吊到了现场,但是发现无法施工后就暂时放弃了,只派出小型船只和潜水员陆续打捞上来船上的部分武器系统。现在重新开始打捞后,主要的设备还是那两艘大型起吊船。虽然这两船的船名都非常欧洲化,其实他们都是某方的产品。这两艘已经是当今欧洲起吊能力最强的海上设备了。看看现场图片,会发现挪威方面采取的是两台大型起重船并排在一起,一起发力将沉没的神盾护卫舰整体起吊出水的模式。那么这些起吊的缆绳,是如何固定在沉没护卫舰上的呢?
狼山观察后认为,采取的可能是人工水下焊接的模式,也就是潜水员在水下焊接作业,将大量起吊钢缆的端头,直接焊接在沉没护卫舰的舰体上,焊点可能有几十个,这样才能使得总起重拉力可以平均分摊到每根钢缆上,可以防止仅仅采取钢缆非固定环绕舰体,在起吊时会发生滑动,出现新事故的可能。
不过现在的这种作业方式,也明显是在冒险!说他是冒险,第一,是小看了整艘神盾护卫舰沉没,内部全部灌入海水以后的惊人自重。某方为韩国打捞上来的世越号就是个可参考例子:世越号沉没前的标注自重是6800吨左右,而实际沉没,内部灌入海水和泥沙后,真正的水下总重高达2万吨以上,远远超过了全球任何超级船吊的整体起重重量。因此采取了浮箱加大量卷扬机拉动托盘,水下整体起重出水的方式。这艘神盾的标注自重在5000多吨,整体沉没后的全部水下自重,应该早就超过了1万吨。而这两台并排的船吊,合起来的最大起重能力也不过8000吨,完全不可能把整艘沉船直接吊离水面。况且2台设备一起发力,这协调能力就要求非常高。一旦起吊速度不均匀就有可能出现大的现场事故,比如吊缆绷断,甚至吊臂被压弯!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种直接起吊的模式,对海面的平整度要求非常高,稍微有点风浪,受力不均,同样有拉断吊缆的危险。因此现场规定,海浪高度超过70厘米就停止起吊,这听说去也有点开玩笑,毕竟峡湾内部也是海水,随便有一点风的浪高就要超标了。


最大的问题,还是现场作业面非常狭窄。这两艘船吊,没有实力将整艘护卫舰完全吊出水,最多能吊个半个船身出水,剩下的半个船身的重量还靠海水浮力平衡,这样才能不超过2艘船吊的总起重能力。这时候就需要有一艘大型半潜船,全部下潜到沉船以下,再将沉船整个的浮起来。但是看看作业现场的水深和水域宽度,大型半潜船明显又施展不开。这样的盲目起吊,最终会吊个不上不下,无法整体出水,因此现在的起吊方案,是非常的冒险。能不能见成效,需要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