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傀儡+霸权牺牲品!外媒解析也门动荡历史
2017-02-22 07:58:48
《爱尔兰时报》网站2月16日刊发中东问题专家迈克尔·扬森的文章《也门是如何从领土纠纷滑向宗教战争的》称,沙特阿拉伯在2015年3月对也门发动的战争不是这2个国家之间的第一场冲突,但也不可能是最后的冲突。
沙特与也门之间的冲突开始于1932年。在这一年,阿卜杜勒·阿齐兹·伊本·沙特建立了新兴的扩张主义瓦哈比逊尼派国家沙特,然后与当时由扎伊德·希亚·叶海亚领导的已历经900年岁月的君主国家也门之间爆发了领土争端。
在这场战争期间,沙特夺取了也门红海沿岸地区的阿西尔和吉赞以及纳季兰省。它们于1934年正式划归沙特,造成也门人经久不消的痛苦。
1962年,最后一位也门国王伊玛目穆罕默德·巴德尔被推翻,一个共和国在北部宣告成立。也门谋求收复丢掉的3个省份。第二次战争随后爆发,埃及支持北部的共和国。
1970年,这场冲突以巴德尔的失败而告终。沙特提供了财政援助,其目的是确保对北也门软弱无能的政府保持影响力。然而,也门北方与南方的联合加强了共和国的力量,并且在1967年成为独立的南也门人民共和国。这令一直在想方设法保持自己对阿拉伯半岛霸权的沙特人倍感震惊。
新也门共和国表示,它将在区域政治中采取一条独立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路线。它拒绝参加沙特支持的美国领导下旨在把伊拉克部队从科威特赶出去的军事行动。利雅得对此作出回应,驱逐了王国内的也门工人,给也门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也门在1994年陷入内战,南部的分离主义分子要求独立,而他们的武装是由沙特提供的。战争结束后,沙特向也门首都萨那捉襟见肘的政府提供资金,从前总统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那里得到一项新条约,重新确认1934年与3个有争议的省份的边界。阿西尔部落虽然提出抗议,但后被收买。
在也门,沙特将扎伊迪派(注:扎伊迪派是什叶派中的温和派,占也门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边缘化,助长了信奉该派的胡塞组织的叛乱。在该组织领袖侯赛因·胡塞于2004年遭杀害后,叛乱活动急剧升级。
叛军参加了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抗议活动。萨利赫在抗议活动期间被赶下台。2012年,阿比德·拉布·曼苏尔·哈迪在无人竞争的情况下“当选”为总统。
胡塞组织要求在政府中有公正的代表性,并且终结政府中的腐败。他们在效忠萨利赫的部队的支持下,控制萨那,驱逐了哈迪,并且在全国各地攻城略地。哈迪被迫流亡沙特。
沙特指责胡塞组织得到德黑兰的支持,并且在美国和英国的支持下对也门发动战争。这场战争将长期以来的沙特-也门领土争端和短暂的也门内部冲突变成由沙特-伊朗竞争区域影响力推动下的逊尼派-什叶派战争。
冲突造成的政治真空导致“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在也门的崛起,也使得南也门分离主义死灰复燃。
沙特的战争目标仍然是霸权;胡塞组织的目标则是为扎伊迪派别争取利益。
联合国提议停火,组建一个团结政府,并让胡塞组织从其控制的领土上撤出武装人员和重型武器。胡塞组织则希望在团结政府到位后再解除武装和离开,并且坚持哈迪必须下台,但哈迪和利雅得拒绝了这一要求。
迄今为止,也门已有6000名武装人员和1万名平民死亡,公共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以及该国的农业部门遭到严重破坏。联合国称,也门民众(该地区最贫穷的群体)正处于饥饿的边缘。(编译/洪漫)

图为南也门1978年从苏联引进的飞毛腿导弹。
沙特与也门之间的冲突开始于1932年。在这一年,阿卜杜勒·阿齐兹·伊本·沙特建立了新兴的扩张主义瓦哈比逊尼派国家沙特,然后与当时由扎伊德·希亚·叶海亚领导的已历经900年岁月的君主国家也门之间爆发了领土争端。
在这场战争期间,沙特夺取了也门红海沿岸地区的阿西尔和吉赞以及纳季兰省。它们于1934年正式划归沙特,造成也门人经久不消的痛苦。
1962年,最后一位也门国王伊玛目穆罕默德·巴德尔被推翻,一个共和国在北部宣告成立。也门谋求收复丢掉的3个省份。第二次战争随后爆发,埃及支持北部的共和国。
1970年,这场冲突以巴德尔的失败而告终。沙特提供了财政援助,其目的是确保对北也门软弱无能的政府保持影响力。然而,也门北方与南方的联合加强了共和国的力量,并且在1967年成为独立的南也门人民共和国。这令一直在想方设法保持自己对阿拉伯半岛霸权的沙特人倍感震惊。
新也门共和国表示,它将在区域政治中采取一条独立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路线。它拒绝参加沙特支持的美国领导下旨在把伊拉克部队从科威特赶出去的军事行动。利雅得对此作出回应,驱逐了王国内的也门工人,给也门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也门在1994年陷入内战,南部的分离主义分子要求独立,而他们的武装是由沙特提供的。战争结束后,沙特向也门首都萨那捉襟见肘的政府提供资金,从前总统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那里得到一项新条约,重新确认1934年与3个有争议的省份的边界。阿西尔部落虽然提出抗议,但后被收买。
在也门,沙特将扎伊迪派(注:扎伊迪派是什叶派中的温和派,占也门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边缘化,助长了信奉该派的胡塞组织的叛乱。在该组织领袖侯赛因·胡塞于2004年遭杀害后,叛乱活动急剧升级。
叛军参加了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抗议活动。萨利赫在抗议活动期间被赶下台。2012年,阿比德·拉布·曼苏尔·哈迪在无人竞争的情况下“当选”为总统。
胡塞组织要求在政府中有公正的代表性,并且终结政府中的腐败。他们在效忠萨利赫的部队的支持下,控制萨那,驱逐了哈迪,并且在全国各地攻城略地。哈迪被迫流亡沙特。
沙特指责胡塞组织得到德黑兰的支持,并且在美国和英国的支持下对也门发动战争。这场战争将长期以来的沙特-也门领土争端和短暂的也门内部冲突变成由沙特-伊朗竞争区域影响力推动下的逊尼派-什叶派战争。
冲突造成的政治真空导致“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在也门的崛起,也使得南也门分离主义死灰复燃。
沙特的战争目标仍然是霸权;胡塞组织的目标则是为扎伊迪派别争取利益。
联合国提议停火,组建一个团结政府,并让胡塞组织从其控制的领土上撤出武装人员和重型武器。胡塞组织则希望在团结政府到位后再解除武装和离开,并且坚持哈迪必须下台,但哈迪和利雅得拒绝了这一要求。
迄今为止,也门已有6000名武装人员和1万名平民死亡,公共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以及该国的农业部门遭到严重破坏。联合国称,也门民众(该地区最贫穷的群体)正处于饥饿的边缘。(编译/洪漫)
图为南也门1978年从苏联引进的飞毛腿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