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两会前瞻:或释对台政策新讯号?

2017-02-27 09:59:20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将分别于2017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距离全国“两会”召开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各地各单位的代表委员也将在一周内陆续抵京。中评社特派记者推出“2017两会前瞻”,盘点两会热点议题,梳理本届两会几大看点。今天推出第二篇《或释对台政策新讯号?》。

  每年全国“两会”的主题固然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内政外交政策,涉台议题的重要性与曝光度相对于经济增长、深化改革、民生改善等问题没有那么高,但对于台湾舆论与两岸关系观察者、研究者来说,“两会”也是了解大陆高层领导最新对台立场、侦测新一年大陆对台工作风向标的重要平台。

  “两会”中哪些场合有可能论及涉台议题?根据惯例,不仅国务院总理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与记者会上回答涉台提问、全国政协主席所做《政协工作报告》中,都有涉台段落或论述,作为大陆最高领导人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也将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参加分组审议,亦有提及对台工作与两岸关系可能性。与此同时,在人大台湾团分组审议与政协台盟、台联的联组会议上,台籍代表委员也将围绕对台工作和两岸关系展开讨论。

  毫无疑问,在民进党当局始终不与“台独”立场切割、两岸联系沟通机制持续停摆半年之久的背景下,大陆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是否借今年“两会”再度释放对台立场新信号,成为了两岸媒体关注的热点。

  众所周知,习近平对台重要讲话次数之多、频率之密,给两岸各界留下深刻印象,在2015年“两会”上,习近平在看望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表示,和平是宝贵的,和平需要维护。两岸同胞要总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经验,精心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而在去年“两会”上,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们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不会因台湾政局变化而改变;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两岸双方就有了共同政治基础,就可以保持良性互动。

  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的涉台讲话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纵观两年来总书记“两会”涉台讲话,“不变”是主题词、是主基调——大陆方面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立场坚决不会改变,大陆方面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决心也不会改变。而今年的“两会”上,面对更加严峻复杂的两岸形势,习近平是否会借看望政协委员、参加人大审议的场合,再度发表涉台重要讲话呢?两岸各界拭目以待。

 提起与今年“两会”相关的两岸关系热词,“台胞国民待遇”与“反分裂法修改”当属前两位。严格意义上,有关台资享有“内资”平等待遇的呼声早就不绝于耳,而“台胞国民待遇”并不是一个准确的表述,“便利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的政策措施”才是大陆方面推动的新一轮惠台政策。据国台办发言人介绍,这些政策措施涉及台湾居民在大陆的就业执业、社会保障、生活便利等诸多方面。实际上,上海早在2015年11月就根据《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权益保护规定》,给予在上海的台湾投资者与合法就业人士“市民待遇”,即享有与上海常住人口同等的医疗卫生、子女入学、社会保险待遇。“上海经验”将为大陆方面研究制定台胞在大陆更好、更便利工作生活的政策提供有益借鉴。

  而关于“反分裂法”修改、制订细则或是修改所谓“动武条件”的传闻,则由于当前两岸关系局势而变得更加引人关注,以至于有记者为此向国台办发言人了解询问。事实上,只要仔细研读相关报道或分析舆论生态就可以发现,大多数有关修改“反分裂法”的报道基本来自专家学者观点或坊间传言,尽管近几年也有两会代表委员对此做过建议,但基本都属于他们个人的言论。

  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备的法治社会,制订或修改一部法律首先需要经过征求各界意见、专家学者咨询、反覆酝酿论证,才能进入实质的立法或修法议程。尤其是《反分裂国家法》这样一部涉及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亿万民众安危的重要法律,回顾该法的立法过程,其权威性与慎重性不言而喻。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随着大陆自身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其反对和遏制“台独”、促进国家统一的各种“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有效,这其中,当然会包括以法律手段以法治方式遏制形形色色的“台独”言行、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至于那些在现阶段借“对台动武”质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声音,自然是别有用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