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存储芯片疯涨,中国应该怎么破局?

2017-10-27 12:34:22   

自去年三星Note7接连自燃事件之后,固态硬盘、内存条、以及闪存卡等存储产品的价格就开始疯涨,在2016年第四季度,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DRAM)现货价更是持续攀高,DDR44Gb存储芯片最近的现货均价已达3.347美元,涨幅达18%,创18个月来新高。镁光公司的NANDFlash 64GB MLC 颗粒涨幅超过25%。而到今年上半年,一根8GB DDR4的内存条已经从2016年上半年的200元左右疯涨到600元左右,电商里价格最高时一度达到900多元,256G固态硬盘的价格也近乎翻了一倍。即便是饱受国人诟病的房价上涨速度,也无法和内存条的涨价速度相提并论。存储芯片价格暴涨这种现象,折射出中国企业在存储芯片领域的缺乏话语权。

存储芯片市场被三星、海力士、东芝、镁光等大厂垄断
存储芯片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当属NANDFlashDRAMDRAM是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是用来临时存储数据的芯片,电脑关机数据就会丢失,电脑上4G/8G/16G内存采用的就是DRAMNANDFlash闪存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即断电后仍能保存数据,比如手机上16G/32G/64G的闪存和电脑上的固态硬盘用的就是NANDFlash,像大家平时手机拍照的照片就存储在这种芯片里。
目前,NAND Flash市场被三星与东芝联合的ToggleDDR阵营和英特尔与镁光为首的ONFI阵营把持,三星、东芝、闪迪、镁光、SK海力士等国外巨头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三星是领头羊,市场份额约38%。在DRAM市场,三星、SK海力士、镁光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其中两家韩国企业三星和SK海力士的市场份额加起来高达70%左右。
由于中国企业在NANDFlashDRAM两种存储芯片方面的市场占有率微乎其微,且NANDFlashDRAM被少数国际大厂所垄断,特别是韩国企业拥有非常高的市场份额,这直接导致存储芯片价格很容易受到垄断企业决策影响。由于三星公司因Note7自燃事件遭受了60亿美元的损失,我们有理由怀疑,存储芯片这一波的涨价潮,是三星公司为了弥补手机业务上的损失而挑起的。


韩国企业在存储芯片涨价中获益最大
在去年,虽然三星因为Note7接连自燃事件蒙受了超过60亿美元的损失,然而如此巨大的损失却没有使三星伤筋动骨。从去年年底开始的存储芯片和屏幕等零件大幅涨价使三星反而大赚了一笔。
根据三星发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初步财报显示:受存储芯片价格上涨推动,2016年四季度三星电子运营利润78亿美元,同比增长50%,创三年新高。在今年第二季度,三星更是借助存储芯片价格疯涨的机遇,在芯片销售业绩上一举击败美国芯片巨头Intel。与此同时,韩国另一家企业SK海力士也因存储芯片价格疯涨使营业利润率达到45.59%,居于韩国30家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中位列榜首。可以说,在存储芯片价格疯涨的同时,三星、SK海力士等韩国企业的利润屡创新高。
也正是因此,有观点认为,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的存储芯片涨价潮是由三星挑起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因三星Note7造成的经济损失。


寄希望于跨国收购建立自己的存储芯片产业是不现实的
一直以来,西方国家在高科技上对中国严防死守,即便是存储芯片这种技术含量并不算太高的业务,国外政府也对中国严格限制。中资曾经试图收购日本尔必达,紫光也曾经试图收购闪迪和镁光,但这几次尝试都未能如愿。在美国受阻后,紫光集团瞄准韩国,力图投资300亿人民币收购SK海力士1520%股份,然而也遭到对方拒绝。之后,紫光选择了“曲线救国”,通过入股西部数据,然后由西部数据出面收购闪迪,希望以这种方式绕过美国的监管。然而即便如此,这笔交易最终也因为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而告吹。

前不久,日本东芝因此财务问题不得不壮士断腕,出售其麾下的存储芯片业务。虽然在收购过程中,富士康给出的报价远远高于其他竞争对手,但东芝还是将存储芯片业务卖给了贝恩资本。原因就在政治因素——日本政府认为:如果是售给中国或台湾的企业,将根据外汇及外国贸易法劝告东芝中止或重新考虑。日本政府的经产省官员就曾表示:“东芝公司可以卖给苹果这样的美国公司,但中国公司是不行的”。日本经济同友会代表干事、东芝社外董事小林喜光就表示:“西部数据等美国企业将是东芝半导体的合适买家”。
从过去一系列不成功的收购案例来看,中国资本想要通过海外并购获得存储芯片市场的入场券是行不通的,中国必须建立自己的存储芯片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业发展不受制于人,老百姓才能买到物美价廉的电子产品。


效法三星举国体制发展存储产业
一直以来,国内部分学者将新自由主义奉为圣经,鼓吹“私有化”、“自由市场”、“小政府”。然而,从韩国在存储芯片领域的逆袭来看,奉行自由市场完全是自欺欺人,只会使自己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韩国三星等公司充分利用存储器行业周期性强的特点,以举国体制为筹码,在价格下跌、生产过剩的大环境下,逆势疯狂扩产,通过大规模生产进一步降低产品价格,由此引发价格战造成存储芯片企业普遍亏损。
通过举国体制和政府输血,以三星为首的韩国企业将一度占据DRAM市场50%以上份额的日本企业拉下马,成为存储芯片领域新的王者。这个发展过程,和三星的面板产业通过数次反周期投资,最终将日本和中国台湾的竞争对手甩在身后如出一辙。
对于中国来说,韩国三星在过去几十年的做法就是最好的模板。在资金上,紫光集团在武汉和南京等地的投资可谓不惜血本。在人才方面,长江存储已经从台湾高薪聘请了有台湾“存储教父”之称的高启全,并从台湾企业中以2-3倍的高薪抢人。相信在资本、技术的高额投入和做好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工作之后,中国的存储芯片产业也能像京东方在面板产业那样实现逆袭。想必这也是紫光豪言到2020年长江存储将能进入世界内存企业的第一梯队的原因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