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国在科技方面抱负远大 太空无可匹敌 规模举世无双

2016-10-04 12:08:01   

中国在科技方面抱负远大。政府决心到2020年拿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投资科技领域,全世界一些最大规模的实验要么已经开始,要么正在提议之中。从近日开始工作的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到太空任务、深海探索、医疗突破和倡议建造的超大对撞机,似乎没有哪项研究能吓倒中国人。这些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头条新闻式的项目,预算也同样惊人,但它们往往没有经过足够的讨论就开始实施。如果中国要真正成为一个科学强国,就必须注意透明度、伦理道德和协调等问题,确保那些不那么光鲜闪耀但同样有价值的项目也获得经费。

社论称,涉及研发,中国政府的口号是创新。如果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从制造业转向知识型经济,这一点至关重要。但推动这项努力的还有一种信念:需要抓紧时间弥补失去的几十年,任何事情都不能影响这个目标。20世纪70年代,全球科技排名榜上几乎看不到中国的身影。但如今,说到科技开支和研究论文,中国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与这种干劲一致的是,中国在太空方面的研究无可匹敌。仅仅13年间,中国有10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数十年来的首个月球探测器着陆;中国还在建设空间站,并把视线锁定火星。在贵州建造的射电望远镜在投资方面相对不那么高,但规模却是举世无双。它的口径为500米,比世界第二大的射电望远镜(在波多黎各)大近200米。但这不仅仅是表面看来胜人一筹,因为说到寻找引力波、外星生命迹象等,射电望远镜是越大越好。科研重点转向回报更直接的实用手段显示了创新的意愿。但是,在科技领域的投资虽然是可喜现象,却不能听任象征意义和声望排场影响到众多的研究项目。透明度将确保各种想法得到公开讨论,确保经费用于有价值的研究,不仅使中国人获益,也使全人类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