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1988年前后诞生的产业巨头
2017-01-14 13:51:07
前两天,有一个朋友问我,企业特别是世界级的大企业,是不是也有一个30年的气运之说?还有中国的股市,很快就要到而立之年了,是不是也在2021年左右走向成熟?
我回想了一下,还真的有几分道理。今天就写几家中国的产业巨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今年为止,大概都成立了30年左右的时间,而这些企业,目前很多也走到了世界同行的顶峰。
当然,每一家企业都有自身的问题,越是卓越的企业领导人,越会面临接班人的问题,也算是未来三十年的一个坎。
【华为,1987-2017】
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到2017年,正好是30年时间。——但是华为公司的介绍,一直算是1988年成立的。细节就不追究了。
华为用将近30年的时间,做到了行业的世界第一。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覆盖超过全球1/3的人口。
2016年,华为在世界五百强的位置,提升到了第129位。预计到2017年7月份的排名,华为一定会进入世界五百强的前100名。
更令人振奋的是,华为2016年的营业额,应该可以超越美国IBM公司。这在中美科技史上,足可以写下一座里程碑。
如果历史有记忆,华为成长的30年,正好是对手一个个倒下的30年。在华为前进的路上,到处都堆满了草长三尺高的土包。还有很多一瘸一拐还在路上的昔日巨头。
加拿大北电
美国朗讯
美国摩托罗拉
加拿大黑莓
意大利马可尼
……
现在,在手机终端这个领域,华为也做到了全球前三(在国内手机市场反倒落在蓝绿阵营之后,可见很多产业,最后都被中国人玩成乒乓球模式——赢得世界容易,赢在中国很难。)
从技术角度来说,华为前面的岁月里,基本都是copy,在公司成立20周年的时候,任正非曾经说过:“……至今,华为并没有一项原创性的产品发明。我们主要是在西方公司的研发成果上进行了一些功能、特性上的改进,以及集成能力的提升,我们的研发成果更多表现在工程设计、工程实现方面的技术进步上。”
不过,华为即将迎来成立30周年。在基础技术领域,还是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华为支持的5G编码(短码),进入国际电信标准。虽然并非华为原创技术,但是也终结了基础通讯领域美国高通一家独大的局面。
到2018年,华为成立30年之际。以华为目前的技术积累,以及丰富的产品线(电信、企业、消费者终端均有涉足的企业,全球独此一家),可以期望一个销售收入达到千亿美元的产业巨头。并且有望进入全球前80强。
如果说华为30年,有什么隐忧的话,那就是接班人的问题。任正非之后,谁堪领导这一家世界级的巨头企业。这是华为30年之后的另一道坎。
【联想,1984-2017】
在之前的世界五百强企业里,我很少提及联想。因为联想并不是一个技术创新引领的企业,而在世界五百强里,想长期待下去的IT企业,基本都要有自己的绝活。单靠组装和买卖,虽然有中国巨大的市场支撑,毕竟经不起时代冲刷。
看看联想的报表就知道,销售额很高,但是利润很低。卖PC的利润,基本都被Intel、微软这些巨头擭去。2015年联想集团营业额是449亿美元,但是利润算下来,还亏了1.28亿美元。估计2016年的报表,也不会太好看。
其实联想也很了不起,1984年成立,到成立30年左右的时候,不仅是世界五百强,而且在PC市场做到了全球第一。这展示了联想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卓越的成本控制手段,还有在全球运作销售的本事——这也是很强的竞争力。
不过到2014年以后,联想在智能手机市场上并没有做好,反被小米、蓝绿、华为等厂家超越,PC机销量这几年一直在持续下滑,笔记本的销量也跟不上去,整个PC产业的产品更替周期变得很长。老产品卖不动,又跟不上时代主潮流,这家巨头转型压力不小。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即使是走到了世界前列,前面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30年成就一家世界巨头,30年又是一道大考——变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希望联想一路走好。
话说我这些年用过的笔记本电脑,都是联想的,要我作为一个用户评论,我只说两个字:呵呵……
【富士康】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1988年在深圳建厂(作为在中国大陆业务的起点),总裁郭台铭,早在2005年,富士康就跻身《财富》世界500强,并且在世界五百强的位置,一度跃居前30位。
富士康目前在国内雇佣员工超过百万。算起上下游供应链,估计还得加上一倍还多。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电子科技制造服务商(代工厂家),富士康2015年的营收,相当于“华为+BAT”总和的两倍。
虽然富士康有很高的营业额,不过本质上富士康还是一家劳动密集型的组装企业。产品的核心技术,并不在自己手上,因此留存的利润并不高。以苹果手机组装为例,CPU、内存、屏幕、摄像头等等主要零部件,都是采购自日本韩国,在富士康组装以后,再出口到国外。
不过这几年,富士康已经开始大力发展自己的核心部件产业,自收购夏普以后,又收购了Nokia品牌手机(最近还推出了槽点满满的安卓手机)。希望通过自己的生产能力,再借上收购的国际品牌,往价值链上再攀登一个阶梯。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成立30年的富士康,如今也面临一个坎。早些年,相比国内的其他IT企业,富士康有先进的管理(严苛的军事化管理),还有强大的生产组织能力,但是如今形势已经大不同。以富士康要玩的液晶产业为例,京东方已经玩熟了十来年,TCL旗下的华星光电也玩得风生水起,富士康就算并购了夏普,毕竟要和中国土生土长的产业人玩,这可不轻松。
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30年可以成就一个巨头。但是接下来的下一个三十年,谁都无法松懈。尤其是台资、港资企业,下一个30年,主要的对手,将会是大陆本土崛起的同行。——和中国大陆土生土长的企业竞争,对谁都是噩梦。
【万科,30而立,30之争】
万科1988年进入房地产行业,其实公司成立时间,算起来更早一些。既然万科是以房地产为主打,就从1988年算起比较合适。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万科已经是国内领先的房地产公司,主营业务就是房地产开发和物业服务,单单就业务来看,万科是国内非常优秀卓越的公司。以营业额来算,万科已是世界五百强。
不过,万科即将走到30年之际,传来的消息,却是股权的纷争。作为一家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万科从前年开始,一直都在围绕控制权进行斗争。随着近期华润把股权转让给深铁,这一段股权之争进入了下半场模式——宝能、深铁、恒大、甚至还有阿里,各路资本群雄逐鹿。谁知道鹿死谁手?
我总有一种感觉,越是依赖明星领导人的企业,越辉煌,其实距离危险就越近。30年这道坎,对于万科来说绝不轻松。
【平安,1988-2017】
成立于1988年的平安集团,是国内最早引入外资的保险企业。目前也是业务最强的金融集团之一。保险、银行、投资三条业务线都有的金融企业,在美国是禁止的,但是在中国,除了平安以外,还有中信(中信没有保险,但是有金融、实业和信托投资),都拥有多牌照。
平安不是国企,这让很多人有看法。其实,在那个需要大量引进外资的时代,平安不仅引入了外来资本,还带来了大量先进的金融管理理念。平安还是中国金融领域的“黄埔军校”,提升了整个中国保险行业的水平。
平安成立到现在,也快30年了。与其他民企相比,由于平安公司现代企业建立得比较完善,不怎么依靠明星领导人,因此平安的接班人问题倒不突出。
有时候想想,人一辈子,从十多岁开始记事,能够经历的大周期,不过是60年,相当于两个30年。1984-1988那一段时间,中国成立了很多公司,包括华为、万科、平安、招商银行、富士康、联想等等,都是成立那个时代。如今30年盛衰气运,盘点起来,让人颇为感叹。
以中国的企业历史计算,下一波的创业高峰,是在1998年前后,吉利、奇瑞、柳州五菱、腾讯、阿里、网易、新浪、搜狐、百度,很多新型企业创立于这个时代,关于他们的故事,还有他们30年的气运,我会一直观察——只要我写够10年以上,就会持续跟踪这些国内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