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解放军一战机竟然用上布帘子来遮光?其中原因很多人都想不到

2017-08-20 06:45:55   



战斗机作为高科技的产物,想当然什么都是很先进的。不过从这张歼轰-7A的照片上看,后舱不仅仅配了个便携式的GPS,而且还加了一个可以拉动的布帘子。现在各大汽车4S店卖出新车的时候总是推销这个那个可以降低太阳的直射的贴膜,吹嘘可以有效挡住阳光中的紫外线。可是价值远超汽车的作战飞机却是使用老土的布帘子,这是什么原因呢?


战斗机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都会佩戴飞行头盔,头盔上的一个重要的部件就是护目镜,也叫滤光镜,是由有机玻璃制成,其目的是防止刺眼的强光进入眼睛。护目镜不用时可以收起,头盔上都有相应的机构用以不同的档位。中国空军在引进苏联/俄罗斯的苏-27后也一并引进了其头盔系统。既然有了护目镜,那也就没有用于遮挡阳光的布帘的意义了。


事实上现代战斗机是已经贴上了各种类型的膜,这些膜可不是汽车4S店里的那种吹嘘的可以遮阳的膜,而是一种金黃色吸波材料:铟锡氧化物涂层。战斗机座舱镀膜是用来吸收雷达电磁波,不是用来遮挡太阳,之前的传统战斗机,比如F-16战隼是采用普通的黄金镀膜技术。


中国空军装备的战斗机以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限制没有能力采用镀膜的座舱盖,相比较国外早就开始使用这种技术,中国在三代战斗机的研制上开始追赶时代潮流,成飞的歼-10就是一个开端,但是歼-10A并没有采用镀膜的座舱盖技术。


战斗机座舱盖的材料为丙烯酸酯和聚碳酸酯复合结构,丙烯酸酯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明性,透光率达90%,接近高级光学玻璃的性能。丙烯酸酯材料的重量比较轻,密度仅为老式座舱盖无机玻璃的50%,所以可以加工的很薄。中国在歼-10之前的战斗机基本采用三片式风挡,视野狭小,国外早就开始整体风挡,而美国的F-16战隼则干脆是一体式座舱盖,并且是采用镀膜技术,有效控制了雷达波的反射。


为什么中国歼轰-7A的后舱使用一块帘子呢?难道是因为中国的座舱盖技术不过关?其实这块布帘是用于“暗舱飞行”这个科目,布帘就是暗舱罩,用暗舱罩将飞机挡风玻璃遮严,使学员只能借助飞行仪表飞行。


有时候简单的方法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布帘的暗舱罩就是战斗机日常训练中的一种简单实用的工具,中国歼轰-7A装备这个暗舱罩可以让飞行员有效掌握仪表飞行的技能。当然这些暗舱罩只是用在双座战斗机或者教练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