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生在1963年的跃进轮触礁事件?

2025-10-18 23:43:17   

前天谈到了早在1958年,达利安船厂利用苏联方面提供的图纸,开始建造第一艘超万吨的远洋货轮跃进号,该轮满载排水量1.6万吨,采用蒸汽轮机,1.8万马力,航速较高。可以最大载货1.4万吨,一次性最远航程高达1.2万海里,理论上可以从青岛港出发,抵达全球任何大港。在当时的全球,这艘船的水平档次都不算低。而达利安船厂建造仅仅用了不到60天的船台期,在当年可谓奇迹。不过好景不长,舾装期间正赶上三年困难。结果舾装用了接近30个月才勉强完工。既然建完了,那么就要跑远洋航线发挥应有的作用。首航就装载了1.3万吨的玉米,准备直航四岛方面的名古屋港。而四岛方面对此航也非常期待,毕竟当时双方还没有建交;神秘大国的第一艘万吨轮首航就来自家的港口进行贸易,四岛方面,

图片

认为“很有面子”,于是相当重视!可问题是跃进号处女航的船员选择犯了难。虽然当时不比后来的开放时代,但是一个数亿人口的大国,难道连60名合格的船员都选不出来吗?本来是可以很快的选好首航船长与船员的,但1963年的时间点过于特殊。此时是刚刚结束三年困难没几天,对出海远洋,尤其是与资本注意国家直接接触交易的远洋船员,身份在当时是极端敏感的。毕竟在过去的三年困难中,大陆方面通过种种途径外逃的各类人员,总数高达数以十万计。这里面就有不少是通过大大小小的船舶,甚至是游泳跨境外逃的。因此远洋船员身份更加敏感。必须从各方面挨个深挖审核!于是原本选好的60名老资格的海员中,包括原来的船长大副在内,有17人因为家庭出身等原因审核不过关!

图片



最终好歹凑齐了一个60人的、“绝对可靠的”船员队伍,但航海等专业素养就相当薄弱了,有些人甚至是第一次跑远海。这是造成最终触礁沉没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而第二个诱发因素,也与当时的国际大环境直接有关。从青岛港到四岛名古屋的国际航线,必然需要绕过半岛的最南端。可问题是1963年时,半岛停战才刚刚10年,大陆对半岛南方是绝对的无任何往来,可以说是仍然严重敌对的状态。再加上跃进号首航特别看重政Z影响,就不想让航线特别靠近半岛南端的本土绕行,于是就有意的往南拐了个大弯。而就是这一拐,居然拐到比济州岛都靠南的区域去了。而此处国际航海界都模糊了解有一个叫做苏门岩的暗礁。苏门岩这个名称已不常用,当今多叫做苏岩礁。一直是中国方面先发现先命名的。

图片

苏门岩是一块海底的暗礁,其实就是200多米深的南黄海海底自然存在的一个不露头的小海山。苏门岩最高处,距离正常潮位的海平面尚有4.6米。即使落潮最低水位时也不会自然露出海面,因此是一块典型的暗礁。而附近数十海里,这种距离海面5米之内的暗礁只有这一块。如果来往船只小于3000吨,就算直接从苏门岩的最高点驶过,也不会直接触礁。而1.6万吨满载的跃进号,此时的极限吃水8米多。能直接撞上苏门岩的岩顶的范围,绝不会超过1张办公桌的大小!茫茫大海,理论上两者直接撞上的概率低到比中大奖还难,故意开船去撞1000次都未必能撞上一次。况且当时经过这片海域时,部分船员很紧张,因为提前听说过苏门岩的存在,没想到怕啥来啥,首航就猛烈撞上了!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