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沙:希特勒,在民主中终结民主!(二)
2018-06-16 07:24:37
在社民党,共产党,天主教中央党,自由党等左中右党派撕得天昏地暗的时候,一位40出头的奥地利人正在向权力巅峰极速前进。
直到参加总统大选之前,希特勒还不是德国公民,1932年2月25日布伦瑞克州政府任命他为驻柏林代表,那么既然是布伦瑞克公民,自然就是德国公民。
希特勒祖辈跟政治没有关系,正常的话,他应当湮灭在历史之中,虽然性格有些独特,但肯定是平平淡淡地渡过一生。
他厌恶学校,却酷爱读书,青少年时期,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图书馆里,爱看德国历史,神话等书藉。
1906年,他从小城林茨来到了首都维也纳,这一年他17岁,钱是妈妈给的,只够花两个月,家里实在是困难。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一辈子都不可能。
他觉得自己有艺术天份,在首都游荡一年之后,秋天,他报考了维也纳美术学院,成绩单:
阿道夫.希特勒
姓别:男
年龄:18岁
籍贯:勃劳瑙
民族:日耳曼
宗教:天主教
父亲职业:公务员
母亲职业:务农
学历:中学
考题:人头像
成绩:不合格
1908年,希特勒再次报考,再次被无情地淘汰,对他来说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艺术梦碎。
综艺秀总是有人说:音乐是我的梦想!
希特勒的梦想就是绘画,既然没戏了,生活还是要继续的,更不幸的是,他的母亲在12月21日,病逝于圣诞节前,与丈夫合葬在一起。年青人擦干眼泪,19岁的他背起小包袱,再次前往维也纳。
临行前,他跟乡亲们喊道:“混不好,我就不回来啦!”
维也纳还真不好混,一向拒绝体力劳动,注重精神食粮的他,不得不靠帮人铲雪,拍扫地毯,火车西站经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扛行李能换来一餐饱饭。
有时还画些小画,小广告换点零钱。
没活的时候,得顶风冒雪去施粥场填肚子,衣服永远是那件黑大衣,睡大通铺,除了饥饿,他没有别的朋友。
但他的精神世界永远是充实的,别人抽烟,喝酒,烫头,他都不碰,连女人也不找。生活中,他懒到出奇,可是一读书就是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他看的不是《知音》《读者》《故事会》,而是德文思想巨作。这样一个人,在维也纳贫民窟里显得有些另类,当然,在他眼里,其它人又是何等肤浅。
奥地利四年,他没有学会任何生活技能,却掌握了演讲的秘决。
1913年春天,他越过边境进入了德国巴伐利亚,到达首府慕尼黑。巴伐利亚还有一种叫法是拜仁,拜仁慕尼黑队,看球的人没有不知道的。意思跟河南驻马店队是一样的。
巴伐利亚是德国经济重镇,今天也一样,我们知道的大品牌,很多来自这里,比如宝马(BMW), 西门子(Siemens),奥迪(Audi),MAN(大型卡车),彪马(Puma),阿迪达斯(adidas)等等。
跟普鲁士相比,这里的政治气氛相对淡一些,但是极权主义,民族主义思想在一战后在这里聚集。
德国还有一个经济重镇是巴登-符腾堡州,品牌有:奔驰,迈巴赫,保时捷,大众,博世,卡尔-蔡司,SAP(软件),巴斯夫等等,首府斯图加特。
从实力上来说,德意志前三强王国是:普鲁士,巴伐利亚,奥地利。俾斯麦通过战争统一了德意志帝国,而奥地利与匈牙利合并。
希特勒政治发迹于慕尼黑,如果他在柏林可能就没戏了,因为柏林是社民党的天下,跟他理念不符。
1914年8月,一战爆发,失意,落魄,贫困的希特勒怀着一腔民族主义热情,在8月3日,写信给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三世,和许多青年一样,他也得到了入伍批准信,加入了步兵团。
因为作战勇敢,年底得了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战争结束前还得了一枚一级的,他将这些视为终身荣誉。
说学逗唱
战争令他的腿部受伤,眼睛受伤,第一次来柏林就是为了治病,出院之后,他看到,坐在办公室里清闲自得的大多数是犹太人,他们还嘲笑前线士兵。犹太人控制着德国的财政,战争没有输,而是犹太人在背后插刀。
希特勒很偏执,这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后来成了德国掌权者,回到慕尼黑后,路德维希三世已经在巴伐利亚退位,政权落在社民党手中。
30岁出头的退役下士希特勒,目睹了巴伐利亚苏维埃的成立,也目睹了右翼国防军屠杀赤色分子的手段。
工作上,他被第二步兵团任命为情报员,再调往军区政治部新闻局工作,专门为陆军暗中调查慕尼黑政治团体活动情况。
他有个目标是“德国工人党”,一个很不起眼,只有30来人的小政党,而当时全德这样的小党派遍地都是,比一些微信群人数还少。
小有小的好处,进群很容易,虽然是调查,但希特勒觉得这个小党很对他的胃口,小党对他也有兴趣,于是,1919年,他也加入了德 国工人党,而且还是委员会七名委员之一,不过,这个党开会一般到场也就七个人。
希特勒的政治起点很低,平台也很小,但在他的努力之下,小党一年多之后就脱胎换骨,面貌一新,名字改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
因为希特勒演讲能打动人心,他们居然收到了700马克的捐款,这是人生第一桶金,把希特勒高兴坏了。人生之门已打开,通向何方?就看他的心有多大了。
你也会说话,我也会说话,凭什么你要花钱来听我说话?这就一门艺术,讲究说学逗唱。希特勒要保证每一字都能让任何角落的人听得真真的,全凭一副肉嗓子。
同行是冤家,政治也是如此。
慕尼黑这么多小党,你有了政治捐款,别人吃什么?于是,隔三差五总有人过来砸场子,一言不合就上台撕丫嘴。
希特勒在军队下层有人脉,招来一批退役士兵组成护场队(纠察队),1921年10月5日,改名为“冲锋队”,服装统一为褐色制服,个个五大三粗,心狠手辣,这样,别的社团就不敢来惹他了。
现在轮到希特勒带人砸别人场子了,有一次砸了一伙联邦主义者的场子,还动手打了人家主演,希特勒被抓去关了三个月。出来之后,妥妥地变成了老大。
希特勒是个政治天才,他注意到,纳粹必须得到自己的标识,让大家一看就能记住。
红白黑三色,醒目,易记。两年年,希特勒又设计了纳粹锦旗。
后来再深加工,口号为“觉醒吧,德国!”
人才方面, 他找到了戈林,戈培尔等人,生逢乱世,风云际会,希特勒已经是一位专业的政治工作者,宣传者,组织者。
有人说,希特勒靠街头运动赚选票不民主,那台湾省的民进党呢?太阳花运动瘫痪街头,连用爱发电都敢说,还天天自称民主。
虽然希特勒在慕尼黑搞得有声有色,但从整个德国来看,纳粹并不起眼,政治是社民党,德共,中央党它们的游戏。
同行的衬托
普鲁士是魏玛共和国民主制度的大本营,不控制普鲁士就无法取得政治优势,当时社民党掌握着普鲁士的警察部队和行政机构。
1932年6月1日,冯.巴本接替布吕宁出任德国总理,巴本代表着旧贵族和大资产阶级,政治上属于右翼,对社民党有敌对情绪,纳粹有意向他表示支持。
7月20日,巴本解除了普鲁士内政部长和柏林警察局长的职务,自任邦长官,并派国防军接管警察部队,一夜之间,社民党政府被摧毁。
这起突发事件社民党事先是知道的,然而,在四天前当内政部长泽韦林提出动用警察,并发动“钢铁联盟”保卫普鲁士时,被中央否定。社民党是以束手就擒态度将政权拱手让人的。
因为他们相信民主和宪法,社民党没有军队,但也有武装力量,柏林警察部队有9万人,钢铁联盟有300万人,其核心“保卫团”有40万拥有武器的工人。
7月20日被夺权之后,许多工人要发动保卫普鲁士战斗,但社民党要求工人冷静,说要向国家法院起诉巴本,不得听从德共煽动,从事暴力活动。
普鲁士变天,是希特勒最紧张的一天,他也没想到会如此顺利,戈培尔在21号晚上的日记中写道:赤色分子错过了最关键的时刻,而这一时刻,再也不会出现。
社民党的软弱和纳粹党的果断形成了鲜明对比,谁胜谁负,已经没有什么悬念。
纳粹上台前一直奉行民主选举原则,但它的面目基本上已经暴露无遗,而社民党相信的是“理性,民主,法治”,把战场局限在议会斗争之中。只要纳粹不犯规在选,他们将不动员街头革命。
历史证明,社民党一错再错,最终给国家和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用民主和法治根本对付不了希特勒。而纳粹党内激进派也一再怂恿希特勒政变,直接夺取最高权力,但全被希特勒拒绝。
从实力上看,如果希特勒以政变上台,他注定无法支撑下去,兴登堡总统也不会允许希特勒在宪法之外非法夺取政权。
11月17日,为希特勒上台铺平道路的冯.巴本辞职,由施莱彻尔将军接任总理,经过一系列利益交换,1933年1月30日,兴登堡总统同意由希特勒接替施莱彻尔担任德国总理。
原先兴登堡打算打巴本当总理,希特勒当副总理,搞联合政府,但希特勒坚决要求担任总理,后来妥协为希特勒当总理,巴本当副总理。
希特勒出任总理,不等于纳粹上台,因为这还是一个联合政府,11个内阁职位,纳粹只占三席:总理和两个不重要的部长职位。
当天晚上希特勒宣誓就职,纳粹冲锋员举行火炬游行,火炬组成长龙,火光映红了柏林天空,当队伍走过法国大使馆门时,法国人隐隐有一丝不安。
社民党认为,希特勒是合法途径上台的,本质只是一个保守政府,不能认为联合内阁是法西斯内阁。因此还不能发动工人暴动,等下次国会大选,照样可以把希特勒选下去,人民只是一时相信了纳粹的拯救经济谎言。
无论德共如何呼吁,社民党坚持不抵抗政策,希望冯.巴本与希特勒矛盾爆发,导致内阁垮台。
希特勒的政治手腕,远远超出社民党想象,一方面,他稳住了巴本,与大资产阶级保持合作关系,军队也不打算介入。另一方面,他在2月4日说服兴登堡签署《保护人民总统令》,这样,社民党,德共的报纸就必须停刊,集会也不得举行。
2月27日,国会纵火案上演,28日,德共被宣布为非法组织。
反对派没了宣传工具,国会大选根本动摇不了希特勒的地位。
当德共党员被大批抓入集中营时,社民党的无能终于让自己也遭到了报应。
4月,政府查禁了社民党绝大多数报刊和印刷厂。
5月2日,工会大厦被占领,大批干部被关入集中营。
6月21,冲锋队在柏林开始有组织杀害社民党骨干。
6月22日,内政部长弗立克签署取缔社民党命令,从此社民党党部被查封,党产被没收,基层党组织全部解散。
几十年历史,拥有100万多名党员,和600多万名外围成员的社民党,短短几个月内被就消灭,除了一批领袖逃到布拉格,其它的不是投降,就是关进集中营里。
提起纳粹集中营,马上人们会想到犹太人。其实,这是一种强迫反应,集中营最初就是迫害,杀害共产党人和社民党人的地方,但西方舆论把这些历史过滤了,用政治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希特勒用民主终结了民主,带着德意志第三帝国走向了疯狂的战争之路,也走向了毁灭。
欧洲政党今天同样有德国社民党一样的毛病,害怕民粹思想,却在面对煽动民粹上台,以退群为乐的某国总统面前,无法团结起来抗争。
用民主终结民主,好像又要上演了。
直到参加总统大选之前,希特勒还不是德国公民,1932年2月25日布伦瑞克州政府任命他为驻柏林代表,那么既然是布伦瑞克公民,自然就是德国公民。
希特勒祖辈跟政治没有关系,正常的话,他应当湮灭在历史之中,虽然性格有些独特,但肯定是平平淡淡地渡过一生。
他厌恶学校,却酷爱读书,青少年时期,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图书馆里,爱看德国历史,神话等书藉。
1906年,他从小城林茨来到了首都维也纳,这一年他17岁,钱是妈妈给的,只够花两个月,家里实在是困难。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一辈子都不可能。
他觉得自己有艺术天份,在首都游荡一年之后,秋天,他报考了维也纳美术学院,成绩单:
阿道夫.希特勒
姓别:男
年龄:18岁
籍贯:勃劳瑙
民族:日耳曼
宗教:天主教
父亲职业:公务员
母亲职业:务农
学历:中学
考题:人头像
成绩:不合格
1908年,希特勒再次报考,再次被无情地淘汰,对他来说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艺术梦碎。
综艺秀总是有人说:音乐是我的梦想!
希特勒的梦想就是绘画,既然没戏了,生活还是要继续的,更不幸的是,他的母亲在12月21日,病逝于圣诞节前,与丈夫合葬在一起。年青人擦干眼泪,19岁的他背起小包袱,再次前往维也纳。
临行前,他跟乡亲们喊道:“混不好,我就不回来啦!”
维也纳还真不好混,一向拒绝体力劳动,注重精神食粮的他,不得不靠帮人铲雪,拍扫地毯,火车西站经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扛行李能换来一餐饱饭。
有时还画些小画,小广告换点零钱。
没活的时候,得顶风冒雪去施粥场填肚子,衣服永远是那件黑大衣,睡大通铺,除了饥饿,他没有别的朋友。
但他的精神世界永远是充实的,别人抽烟,喝酒,烫头,他都不碰,连女人也不找。生活中,他懒到出奇,可是一读书就是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他看的不是《知音》《读者》《故事会》,而是德文思想巨作。这样一个人,在维也纳贫民窟里显得有些另类,当然,在他眼里,其它人又是何等肤浅。
奥地利四年,他没有学会任何生活技能,却掌握了演讲的秘决。
1913年春天,他越过边境进入了德国巴伐利亚,到达首府慕尼黑。巴伐利亚还有一种叫法是拜仁,拜仁慕尼黑队,看球的人没有不知道的。意思跟河南驻马店队是一样的。
巴伐利亚是德国经济重镇,今天也一样,我们知道的大品牌,很多来自这里,比如宝马(BMW), 西门子(Siemens),奥迪(Audi),MAN(大型卡车),彪马(Puma),阿迪达斯(adidas)等等。
跟普鲁士相比,这里的政治气氛相对淡一些,但是极权主义,民族主义思想在一战后在这里聚集。
德国还有一个经济重镇是巴登-符腾堡州,品牌有:奔驰,迈巴赫,保时捷,大众,博世,卡尔-蔡司,SAP(软件),巴斯夫等等,首府斯图加特。
从实力上来说,德意志前三强王国是:普鲁士,巴伐利亚,奥地利。俾斯麦通过战争统一了德意志帝国,而奥地利与匈牙利合并。
希特勒政治发迹于慕尼黑,如果他在柏林可能就没戏了,因为柏林是社民党的天下,跟他理念不符。
1914年8月,一战爆发,失意,落魄,贫困的希特勒怀着一腔民族主义热情,在8月3日,写信给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三世,和许多青年一样,他也得到了入伍批准信,加入了步兵团。
因为作战勇敢,年底得了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战争结束前还得了一枚一级的,他将这些视为终身荣誉。
说学逗唱
战争令他的腿部受伤,眼睛受伤,第一次来柏林就是为了治病,出院之后,他看到,坐在办公室里清闲自得的大多数是犹太人,他们还嘲笑前线士兵。犹太人控制着德国的财政,战争没有输,而是犹太人在背后插刀。
希特勒很偏执,这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后来成了德国掌权者,回到慕尼黑后,路德维希三世已经在巴伐利亚退位,政权落在社民党手中。
30岁出头的退役下士希特勒,目睹了巴伐利亚苏维埃的成立,也目睹了右翼国防军屠杀赤色分子的手段。
工作上,他被第二步兵团任命为情报员,再调往军区政治部新闻局工作,专门为陆军暗中调查慕尼黑政治团体活动情况。
他有个目标是“德国工人党”,一个很不起眼,只有30来人的小政党,而当时全德这样的小党派遍地都是,比一些微信群人数还少。
小有小的好处,进群很容易,虽然是调查,但希特勒觉得这个小党很对他的胃口,小党对他也有兴趣,于是,1919年,他也加入了德 国工人党,而且还是委员会七名委员之一,不过,这个党开会一般到场也就七个人。
希特勒的政治起点很低,平台也很小,但在他的努力之下,小党一年多之后就脱胎换骨,面貌一新,名字改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
因为希特勒演讲能打动人心,他们居然收到了700马克的捐款,这是人生第一桶金,把希特勒高兴坏了。人生之门已打开,通向何方?就看他的心有多大了。
你也会说话,我也会说话,凭什么你要花钱来听我说话?这就一门艺术,讲究说学逗唱。希特勒要保证每一字都能让任何角落的人听得真真的,全凭一副肉嗓子。
同行是冤家,政治也是如此。
慕尼黑这么多小党,你有了政治捐款,别人吃什么?于是,隔三差五总有人过来砸场子,一言不合就上台撕丫嘴。
希特勒在军队下层有人脉,招来一批退役士兵组成护场队(纠察队),1921年10月5日,改名为“冲锋队”,服装统一为褐色制服,个个五大三粗,心狠手辣,这样,别的社团就不敢来惹他了。
现在轮到希特勒带人砸别人场子了,有一次砸了一伙联邦主义者的场子,还动手打了人家主演,希特勒被抓去关了三个月。出来之后,妥妥地变成了老大。
希特勒是个政治天才,他注意到,纳粹必须得到自己的标识,让大家一看就能记住。
红白黑三色,醒目,易记。两年年,希特勒又设计了纳粹锦旗。
后来再深加工,口号为“觉醒吧,德国!”
人才方面, 他找到了戈林,戈培尔等人,生逢乱世,风云际会,希特勒已经是一位专业的政治工作者,宣传者,组织者。
有人说,希特勒靠街头运动赚选票不民主,那台湾省的民进党呢?太阳花运动瘫痪街头,连用爱发电都敢说,还天天自称民主。
虽然希特勒在慕尼黑搞得有声有色,但从整个德国来看,纳粹并不起眼,政治是社民党,德共,中央党它们的游戏。
同行的衬托
普鲁士是魏玛共和国民主制度的大本营,不控制普鲁士就无法取得政治优势,当时社民党掌握着普鲁士的警察部队和行政机构。
1932年6月1日,冯.巴本接替布吕宁出任德国总理,巴本代表着旧贵族和大资产阶级,政治上属于右翼,对社民党有敌对情绪,纳粹有意向他表示支持。
7月20日,巴本解除了普鲁士内政部长和柏林警察局长的职务,自任邦长官,并派国防军接管警察部队,一夜之间,社民党政府被摧毁。
这起突发事件社民党事先是知道的,然而,在四天前当内政部长泽韦林提出动用警察,并发动“钢铁联盟”保卫普鲁士时,被中央否定。社民党是以束手就擒态度将政权拱手让人的。
因为他们相信民主和宪法,社民党没有军队,但也有武装力量,柏林警察部队有9万人,钢铁联盟有300万人,其核心“保卫团”有40万拥有武器的工人。
7月20日被夺权之后,许多工人要发动保卫普鲁士战斗,但社民党要求工人冷静,说要向国家法院起诉巴本,不得听从德共煽动,从事暴力活动。
普鲁士变天,是希特勒最紧张的一天,他也没想到会如此顺利,戈培尔在21号晚上的日记中写道:赤色分子错过了最关键的时刻,而这一时刻,再也不会出现。
社民党的软弱和纳粹党的果断形成了鲜明对比,谁胜谁负,已经没有什么悬念。
纳粹上台前一直奉行民主选举原则,但它的面目基本上已经暴露无遗,而社民党相信的是“理性,民主,法治”,把战场局限在议会斗争之中。只要纳粹不犯规在选,他们将不动员街头革命。
历史证明,社民党一错再错,最终给国家和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用民主和法治根本对付不了希特勒。而纳粹党内激进派也一再怂恿希特勒政变,直接夺取最高权力,但全被希特勒拒绝。
从实力上看,如果希特勒以政变上台,他注定无法支撑下去,兴登堡总统也不会允许希特勒在宪法之外非法夺取政权。
11月17日,为希特勒上台铺平道路的冯.巴本辞职,由施莱彻尔将军接任总理,经过一系列利益交换,1933年1月30日,兴登堡总统同意由希特勒接替施莱彻尔担任德国总理。
原先兴登堡打算打巴本当总理,希特勒当副总理,搞联合政府,但希特勒坚决要求担任总理,后来妥协为希特勒当总理,巴本当副总理。
希特勒出任总理,不等于纳粹上台,因为这还是一个联合政府,11个内阁职位,纳粹只占三席:总理和两个不重要的部长职位。
当天晚上希特勒宣誓就职,纳粹冲锋员举行火炬游行,火炬组成长龙,火光映红了柏林天空,当队伍走过法国大使馆门时,法国人隐隐有一丝不安。
社民党认为,希特勒是合法途径上台的,本质只是一个保守政府,不能认为联合内阁是法西斯内阁。因此还不能发动工人暴动,等下次国会大选,照样可以把希特勒选下去,人民只是一时相信了纳粹的拯救经济谎言。
无论德共如何呼吁,社民党坚持不抵抗政策,希望冯.巴本与希特勒矛盾爆发,导致内阁垮台。
希特勒的政治手腕,远远超出社民党想象,一方面,他稳住了巴本,与大资产阶级保持合作关系,军队也不打算介入。另一方面,他在2月4日说服兴登堡签署《保护人民总统令》,这样,社民党,德共的报纸就必须停刊,集会也不得举行。
2月27日,国会纵火案上演,28日,德共被宣布为非法组织。
反对派没了宣传工具,国会大选根本动摇不了希特勒的地位。
当德共党员被大批抓入集中营时,社民党的无能终于让自己也遭到了报应。
4月,政府查禁了社民党绝大多数报刊和印刷厂。
5月2日,工会大厦被占领,大批干部被关入集中营。
6月21,冲锋队在柏林开始有组织杀害社民党骨干。
6月22日,内政部长弗立克签署取缔社民党命令,从此社民党党部被查封,党产被没收,基层党组织全部解散。
几十年历史,拥有100万多名党员,和600多万名外围成员的社民党,短短几个月内被就消灭,除了一批领袖逃到布拉格,其它的不是投降,就是关进集中营里。
提起纳粹集中营,马上人们会想到犹太人。其实,这是一种强迫反应,集中营最初就是迫害,杀害共产党人和社民党人的地方,但西方舆论把这些历史过滤了,用政治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希特勒用民主终结了民主,带着德意志第三帝国走向了疯狂的战争之路,也走向了毁灭。
欧洲政党今天同样有德国社民党一样的毛病,害怕民粹思想,却在面对煽动民粹上台,以退群为乐的某国总统面前,无法团结起来抗争。
用民主终结民主,好像又要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