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全球军工巨头:看上一款中国战机 希望完全国产却遭拒绝
2019-05-02 07:55:33
自2009年首度表示希望取得中国L-15"猎鹰"高级教练机之后的十年间,乌克兰就曾多次和中国方面洽谈引进该机生产线或总装线的事宜,但2009年和Al-222发动机引进协议带来的初次谈判也好,2014年俄乌危机引发的第二轮谈判也罢,最终都难免迎来石沉大海的结局。
而在近日,一度被认为彻底中断的中乌L-15教练机引进谈判又传出了新消息:据乌克兰方面披露,乌克兰空军和航空业界仍旧希望在敖德萨建立一个L-15教练机工厂。
图为中国空军的教练-10"猎鹰"高级教练机,该机的工厂和对外贸易型号即为L-15。
就从乌克兰媒体的报导来看,乌克兰方面希望借助现有的国防工业体系来引进L-15高级教练机的生产线,也就是在能够自主生产部分子系统替代中国造零部件的同时,从中方引进余下零部件的生产许可,最终达到L-15高级教练机从原料到整机全部在乌克兰境内生产的目标。
但这一要求很可能已被中国方面在谈判中回绝:乌克兰方面最多可能只会获得从中国运来的L-15高级教练机部件,以及将各部件组装起来的总装生产线。
图为俄罗斯至今仍在使用的"光环-3UM"头盔瞄准具,原本系由乌克兰设计和开发。
诚然,继承前苏联相当部分工业遗产的乌克兰,的确在理论程度上具备完成部分战机和教练机子系统的能力:包括L-15高级教练机最早使用的Al-222涡扇发动机在内,乌克兰还能独立搞定战机空空导弹、传动系统与液压部件等子系统,乃至于在大尺寸钛合金构件的焊接与结合、复合材料蒙皮等领域,前苏联时期的加盟国乌克兰也是整个联盟内独一无二的"唯一解"。
图为乌克兰空军的米格-29战斗机,该机的升级换代工作已经完全被乌克兰人遗忘。
但理论和现实总是会有差距。自1991年苏联解体开始,乌克兰的军工,准确来说是重工业就开始了永无止境的倒退,而这和L-15高级教练机进入乌克兰之路的曲折脱不开关系。
具体来说,在21世纪初俄罗斯启动和L-15高级教练机渊源匪浅的雅克-130高级教练机计划时,刚从解体的混乱状态中挣脱出来的乌克兰就也想"入股",和俄罗斯共同生产这款集教练和对地攻击为一身的先进战机,但由于乌克兰当时窘迫的财政问题,此事最终作罢。
图为同时挂载对地和对空弹药的雅克-130高级教练机,乌克兰原本负责为该机供应发动机。
而在错过了雅克-130这一趟"首班车"之后,在西方和俄罗斯期间保持着"轻微亲俄"微妙地位的乌克兰也就只有接近中国,希望依靠着Al-222发动机的合作引进L-15高级教练机,借此盘活当时只是"僵死"的乌克兰各军工企业。
但在谈判的关键节点上,极力推动L-15和乌克兰联姻的乌克兰政府高层几乎是在回国之后就成了身陷囹圄的罪犯。
图为把玩L-15高级教练机模型的乌克兰总统代表团。
而在令俄罗斯和乌克兰决裂的危机发生后,"远离俄罗斯"也成了乌克兰至上而下不得不做出的姿态。由此一来,L-15高级教练机本有机会直接入主敖德萨——但在危机后对西方惟命是从的乌克兰军政界宁愿让军工业界"慢性死亡",也不愿意让中国和乌克兰在军工技术上有进一步的合作,此事最终也就只能无疾而终。
时过境迁,在乌克兰政界难免"大换血"的今天,几近饿得剩下最后一口气的乌克兰军工业系统难免要重提旧事。但……此时的乌克兰已经再没有什么能摆上桌的谈判条件,能不能谈成这桩生意也就不必看乌克兰人的脸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