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俄关系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2018-06-10 14:11:27
首先需要认识到,中俄关系的确进入了“新时期”。
一是国际关系进入重大变动期,赋予中俄关系新的使命。
随着美国霸权渐趋衰落、新兴国家群体式崛起,世界进入了新旧格局的转换期、新旧秩序的更替期。当今世界不再是美国为所欲为的单极世界,也远不是各个力量中心相互制衡的多极世界,而是从单极霸权向多极制衡过渡的“准多极世界”。“准多极世界”的主要矛盾是,霸权势力维护单极霸权的非理性挣扎与健康力量构建稳定有序的多极世界的矛盾。今后一个时期,以美国为首的霸权势力与以中俄为代表的新兴力量之间,单极与多极、称霸与反霸、遏制与反遏制等结构性矛盾很可能进一步激化,发生新的冷战和军事对抗的危险明显增大。
在此形势下,中国与俄罗斯作为战略利益最为相近的两个世界大国、新兴大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负责任大国”,必须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全球治理走向“多边共治”问题上进一步加强战略协作。
二是中国崛起进入关键期,普京执政进入困难期,对中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综合国力快速增强、进入加速崛起的关键期,霸权势力深陷“修昔底德陷阱”、进入歇斯底里爆发期。不论中国如何放軟身段,都难以避开霸权体系的遏制和打压。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挑战“一个中国”底线、策划以“平衡中国”为指向的“印太战略”,遏制中国发展强大的行为已经近于疯狂。可以预料,今后十几年,中国将强未强、从“世界老二”崛起为“世界老大”的关键期,必将是中国与美日等国结构性矛盾的集中爆发期,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很可能更加严峻。
俄罗斯维护大国尊严、坚持以“主权民主”“可控市场经济”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旗帜鲜明地反对一超独大、为所欲为的霸权秩序,引起以美国为首的霸权势力的群攻群殴。最近发生的间谍中毒事件、叙利亚化武事件,不断加重的对俄经济制裁、大规模驱逐俄外交官,都预示着霸权挣扎与俄罗斯复兴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进入激化期。可以预料,普京总统在其新的任期里,将会面临更大的霸权压力。
霸权势力遏制中俄复兴的另一重要着力点,是在两国共同周边“生乱生战”。朝核危机、乌克兰危机、南海争端、阿富汗战乱等,均与霸权势力遏制、围堵中俄的战略企图密切相关。
面对霸权势力对中俄两国的遏制打压日趋极端化的严峻形势,互为主要战略协作伙伴的中国和俄罗斯,必须相互依托、相互支撑,从而对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中俄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具备了新的起点。
自新俄罗斯立国以来,中俄关系持续稳定、不断深化,从未发生大的破折。两国领导人都高度评价中俄关系是“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全球战略稳定的压舱石”。中俄战略协作日趋紧密,在两国战略全局中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中俄务实合作也在广泛展开,在两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大。“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俄必须而且有条件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化战略协作和务实合作。
概言之,中俄关系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机遇、新的要求,新时期的中俄关系应当在新的起点上迈上新的台阶,应当在两国国际战略运筹中发挥更具战略性、实质性的作用。
另外,俄罗斯地缘政治定位从“大欧洲”转向“大欧亚”,文明属性定位从“欧洲大国”转向“欧亚大国”,发展战略取向从以欧洲部分为中心转向大力开发东部地区,外交战略重心从“融入欧洲”转向“大力发展同东方国家关系”,并且提出了“大欧亚伙伴关系”国际大战略。这种变化带有战略性、实质性,必然对俄罗斯加强对华关系产生重要促动作用。
那么,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一要切实加强战略互信,消除战略互疑。
中俄关系具有高水平,但是不等于两国关系发展不存在障碍性因素。最大问题是,战略互信仍嫌不足。“中国威胁论”“俄罗斯不可靠论”在两国仍然存在。历史上的恩恩怨怨,战略文化上的差异,仍在不时引发相互猜疑。两国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和亲西方势力仍在唱衰中俄关系,霸权势力更是极力挑拨两国关系。
中俄两国高层和精英层必须认识到,在当今复杂严峻的国际关系中,中俄是战略处境、战略理念、战略利益最为相近的两个大国,面对共同的战略对手和相似的战略挑战,必须“抱团取暖”,必须在地缘战略上互为依托、在国际关系中互为支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相互助力,任何时候都不应中敌对势力拉俄制华、联华制俄的离间之计。为此,两国政府、智库、媒体都应当增强使命感,在加强战略互信上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二是在坚持“结伴而不结盟”基本方针基础上,将中俄关系打造成为“准盟友关系”。
美国实力强大尚且拉帮结伙,处于弱势的中俄绝对不应单打独斗,必须进一步联手合作。联手合作不等于走向军事结盟,中俄结盟不仅不具备必要的条件,而且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中俄结盟,即使再拉上几个中小国家,相对于美国遍布全球的同盟体系也只能是个弱势联盟,在可能由此催生的新的两极世界中必然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中俄结盟还可能引发新的冷战,严重恶化两国的安全环境与发展环境。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不应走向军事结盟。
但是,不结盟不等于不结伴,中俄必须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其发展前景即是迈向“准盟友关系”,或曰“不承担条约义务的盟友关系”。其内涵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典范;睦邻友好、共同维护周边安全稳定的“好邻居”;破解美国战略围堵、相互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好伙伴”;中国经略海洋的陆上战略纵深、俄罗斯稳定西部战略方向的战略后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务实合作伙伴。特别是在军事安全领域,两军有必要结成“特殊友军关系”:在军事战略上相互增大透明度、确保相互信任;在军事部署上背靠背、构成掎角之势;在军事行动上肩并肩、协同行动;在军事理论和军事改革上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在军事技术上联手研发、争取突破。
三是在打造新兴力量统一战线、平衡国际格局、构建新型国际秩序上共同发力。
新兴国家拥有相似的国际处境、相近的发展任务、相通的国际理念,完全有希望联合成为一支有别于西方世界的地缘战略力量。新兴力量大联合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在霸权势力拉打之下陷入相互纷争,加之缺少凝聚核心,目前仍是一团散沙,从而为霸权势力各个击破提供了可能。
中俄作为两个最大的新兴大国,必须担负起集结新兴力量的大国责任,共同打造新兴力量统一战线,以平衡国际战略格局、构建体现新兴国家权益的新型国际秩序。为此,必须发挥好上合组织作为构建新兴力量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平台作用,必须联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一带一盟”对接合作,共同打造“大欧亚伙伴关系”或曰“欧亚全面伙伴关系”。
有充分理由相信,只要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中俄关系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协力推动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中俄的和平崛起、世界的和平稳定,定会迎来新的希望。
【王海运,中国驻俄使馆前武官、少将,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俄罗斯国防安全法制研究院外籍院士。】